相关试卷
-
1、1934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案》,美国将美元兑换黄金的价格固定在 35 美元一盎司。 该法案将美联储持有的全部黄金所有权转移给了政府。这一举措( )A、为美元和黄金挂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B、帮助银行恢复了信用 C、使美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D、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
2、列宁指出:目前严峻的形势,还有苏维埃俄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采取迂回的方式。这种“迂回的方式”表现为( )A、运用军事手段管理经济 B、发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C、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D、通过五年计划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
3、1871年4月 19日,巴黎公社发布《告法国人民书》:“至于我们巴黎的公民,我们负有完成这场现代革命的使命,把这场将载入史册的、声势最浩大、意义最深远的革命进行到底。”这场“现代革命”(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 B、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某些特征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D、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存在密切联系
-
4、11世纪欧洲城市建立起商人行会,行会规章中包含维修保养街道、大门和城墙来促进“共同的公用事业”等内容,如南安普顿商人行会规章中规定了“市民享有的贸易垄断权”,以及“商人行会的选举、纳税、交易、救济”等内容。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B、重商主义思想兴起 C、行会代替政府职能 D、市民参与城市管理
-
5、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农业生产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 以下关于世界古代农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南亚地区的恒河流域的居民培植出了粟 B、长江、黄河流域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C、中美洲地区培植出了马铃薯和甘薯 D、西亚地区是小麦、大麦、玉米的原产地
-
6、联合国通过2758号决议,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们胜利了”,“中国万岁”,与会的许多代表握手、拥抱,有的代表跳起舞来。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在联合国的主导权 B、中国外交的不利局面彻底被打破 C、亚非拉国家团结反帝斗争取得新胜利 D、中美两国外交关系改善的基础奠定
-
7、过渡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这一时期的法制建设成就有(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③《中国土地法大纲》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8、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 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表明( )A、中国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已发生变化 B、国民革命在全国获得了局部成功 C、国共两党以“党外合作”壮大了力量 D、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已经分崩离析
-
9、1910年,浙江平湖县有一姓高的工场主,他“购置机器数架仿制洋袜,不数年间,其业大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共和实利思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 C、清政府实施“新政” D、政府大力支持民族工业
-
10、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1582年来中国传播基督教,开创了日后 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一方面用汉语传教;另一方面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这里有“好感”的“中国人”包括( )
①明成祖 ②杨廷筠 ③张居正 ④李之藻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
11、阅读下面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漫画反映出王安石变法( )
A、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 B、遭到新兴势力的强烈反对 C、存在用非其人的失误 D、实施保甲法激化社会矛盾 -
12、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它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约 300年的分裂局面。它也是中国古代苦难而又辉煌、伟大而又罪恶的王朝。 以下关于隋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 B、曾有“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的官员 C、建立了“传道授业”“为修书之地”的书院制度 D、修建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穷琛莫算,盈纪方就”的赵州桥
-
13、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政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游牧民族,他们生存于汉地之外,与汉人定期贸易经常进行劫掠;另一种具有双重性,把游牧军队和汉人的官僚机构结合起来,并向农民征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类政权可能分别为匈奴、拓跋鲜卑
②南方的民族交融效果更显著
③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多样化
④各民族之间是共生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4、下表所示是与中国古代农业相关的史料。据此得出的历史结论最合理的是( )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周易》
古者垂作耒耜,以振民也
《说文解字》
后稷,播时百谷
《尚书》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史记》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中国农耕文明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C、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 D、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原始农业的兴起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交子 元朝纸币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宋元时期的社会,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6、世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初,人们普遍认为马铃薯很适合做动物的饲料,但对人类来说,只有当其他食物都无法取得时,才会以马铃薯为最后依靠。发生与18世纪的一连串饥荒,为马铃薯赢来地位显赫的朋友。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茎。……法国科学家帕门提尔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期间亲生体验到马铃薯的好处,认为它为士兵提供了丰足的食物,美味又健康。1795年,伦敦的《泰晤士报》甚至刊出食谱,教人烹饪马铃薯汤,并用玉米和马铃薯做面包。……“除了早餐之外,它使餐餐必备的菜肴,不仅出现在富人的餐桌上,也出现在穷人的餐桌上”。
——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东印度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商人机构到政治权力机构的转变。……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航海与贸易活动,标志着英国的海外贸易突破了 16 世纪的模式,即不仅仅局限于在欧洲和地中海区发展呢绒贸易。16-18世纪,依托发达的商业网络,特许公司的商业活动使英国获得了巨大财富,推动了英国商业发展,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特许公司的活动促进了英国原有工业部门,又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如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皂等工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英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工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业资金转化而来。
——摘编自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人们接受马铃薯成为主要食物的社会因素。并结合所学,分析新物种的传入怎样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结合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活动对大英帝国全球崛起的作用。 -
17、民族国家是世界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西欧……像英格兰、法兰西这些概念,基本上是一种地域概念……现代人脑子里的“民族”观念,在中世纪是很模糊的。同时,“国家”的概念也一样模糊……因此,人们说在中世纪西欧,只有领地,没有国家……事实上,如果说中世纪西欧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它是个天主教大世界,天主教是所有人共同的身份认同。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648年签订的《西荷和约》等条约确定了国家主权和主权争端的解决方式。主权原则的确立,使得在国家林立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和尊重,确保了国家的独立……民族国家继承和包涵了王朝国家的国家主权,因而它首先就是主权国家。拥有主权是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一个没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不可能成为民族国家。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终结了王朝的历史并开启民族国家的构建,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构建进入实践阶段,并与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相伴而行。一方面,为了适应民族国家体制对社会身份的要求,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对人口的社会身份进行了改造,将臣民转化为国民……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决策层便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加突出中华民族,并且将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皆围绕中华民族来加以论述。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本身与国家的直接而有机的结合,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家发展的未来目标直接等同,所以,国家发展目标可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以表述,并且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建设及塑造来实现。
——周平《中华民族的再认识》
(1)、据材料一,说明中世纪西欧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淡薄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14世纪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为对抗教皇而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其对法国后世国家形态演变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主权国家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西荷条约》等条约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名称及其这一体系形成对解决国际争端的意义。(3)、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法律上如何将“臣民转化为国民”的,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内涵。 -
18、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
材料二: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这一改变,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养士,聚徒讲学以及随之而来的处士横议之风逐渐发展的结果。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
材料三:见右图
(1)、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制度在巩固统治方面的作用。(2)、指出秦始皇“设职授官”的主要举措,分析这些举措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3)、观察右图,指出三省的不同职能,简要说明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
19、社会基层治理的变革是对统治的解构和超越。20世纪80年代以后,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多元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的新思潮,备受政治家和选民关注。有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B、上层分子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C、更加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 D、社区开始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
20、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使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这主要是由于( )A、继续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充分利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