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卢梭设想了一种用以取代基督教的“真诚教”或“良心教”,该宗教的终极依据,既不是神启,也不是理性,而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自然情感,是一种心灵的“真诚”。据此可知,卢梭( )A、主张用情感取代理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C、注重自然情感的驱动 D、试图调和理性与神学的矛盾
-
2、图1所示为1761—183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商品的结构变化(单位:百万英镑)。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工业革命影响进口贸易格局 B、殖民扩张加剧了对原料的掠夺 C、工业制成品国内市场已饱和 D、圈地运动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
3、表3所示为公元5世纪至8世纪日本天皇继承情况。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政权结构不稳定 C、天皇统治井然有序 D、封建化改革失败
-
4、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讨论君主政体时提道:野蛮民族比希腊民族更富于奴性;亚洲蛮族又比欧洲蛮族更富于奴性。他认为倘使各种姓一旦能统一于一个政体之内,他们就能够治理世上所有其他民族了。这一观念( )A、受到了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C、刺激了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 D、促进了专制主义政体的形成
-
5、195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提出:鉴于党员已发展到450万人,“今后必须采取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的方针”,同时强调“必须注意有步骤地吸收觉悟工人入党,扩大党的组织的工人成分”。影响这一决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政府行政人员日益膨胀 C、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 D、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
6、表2所示为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效率排名统计情况(部分)。据表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工业发展规模有所扩大 B、近代工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 C、新兴工业已经占据有利地位 D、西方工业技术影响不断加深
-
7、民国初年,革命元勋黄兴在致电袁世凯等人的电文中提道:“比来学子,每多误会共和……将见背父离母认为自由,逾法蔑纪视为平等,政令不行,伦理荡尽。”革命党人张纯一指出,“盖家庭废则孝道亡,人类亦将灭绝也”。这可以用来说明,民国初年( )A、思想启蒙任务任重道远 B、复辟帝制思潮兴起 C、平等思潮产生广泛影响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8、表1所示为1899—1904年清政府参与的国际公约一览表。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外交近代化的趋势 B、利用国际法维护主权完整 C、开始融入国际社会 D、官员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
-
9、(明代)当首辅失宠时,久受压抑的言官随即反扑,攻击首辅。六部部臣也会附和言官,暗中支持。首辅只能依靠皇帝出面,平息舆论,或指使另一批附议言官,代为辩驳,否则就得上疏乞休,告老还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代( )A、君相矛盾激化 B、专制集权强化 C、内阁权力膨胀 D、制衡机制完善
-
10、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不同于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致知格物”,他将个人的“致知”行为置于“格物”之前。这表明陆九渊的“格物”理论(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B、维护了纲常伦理道德 C、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
11、帏帽原为游牧民族防风沙用的实用型帽子,网帷垂至颈部,传到中原地区后成为贵族妇女出游的时尚性装束。朝廷曾禁止这种风尚,但越禁止越风行,以至“则天之后,帏帽大行”。唐玄宗时期,帏帽被网帷尽去、靓妆露面的胡帽所取代。这一现象( )A、体现了服饰演变艺术性趋势 B、威胁了国家政权的稳定 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胡化进程 D、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发展
-
12、东晋南北朝时期,间或举行的考试科目为秀才和孝廉两科。秀才主要考对策,有时兼及经文;孝廉则主要考查儒经。南朝梁武帝在各州郡县又设“州望”“郡宗”“乡豪”专司搜荐人才。这反映出当时( )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 B、人才选拔出现集权趋势 C、门阀士族影响力削弱 D、考试选官开始受到重视
-
13、秦统一货币以来,货币运行便在上、下两个层面存在。秦朝以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上币贵重易携带,下币低廉易日用,随着后世社会经济发展、变迁,逐渐演化为政府财政税收与民间日常用度的上下之分和商业资本循环与小农经济运行需求的上下之分。据此可知,这一货币制度设计( )A、促进了封建等级秩序逐渐瓦解 B、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C、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发展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
14、据考古发掘,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中,除发现原始陶片遗存外,还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栽培稻,经鉴定,这些稻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阶段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这说明玉蟾岩遗址文化时期( )A、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B、粮食储存技术成熟 C、稻作农业耕作范围不断扩大 D、农耕文明已经出现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48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条约体系逐渐成为欧洲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国际交流或外交体系。伴随着条约体系的诞生,殖民体系也逐步成为欧洲国家在与其他弱小部族或者国家进行交往的主导体系。条约体系和殖民体系相互配合,形成了欧洲国家面对领土争端、经济冲突或对其他特殊政治问题的解决途径。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之浅析西方条约体系与中国朝贡体系的斗争》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围绕“条约体系”,任举一例,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3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并记载了辣椒,将其带回西班牙,很快传入葡萄牙。随着达·伽马开辟新航路,16世纪初,葡萄牙人把辣椒先传入非洲,后又传入印度西部。16世纪上半叶,辣椒传到欧洲的意大利、英国和德国等地,但是无论作为调味品还是菜肴,欧洲人都不甚喜欢食用辣椒,主要用于观赏和点缀。在美洲,16世纪下半叶以降,欧洲人把辣椒传入中北美地区。17世纪初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东南亚地区,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辣椒传入中国。随后英国殖民者又把辣椒从英国本土传入北美东海岸的英属殖民地。
——摘编自张箭《辣椒在全球的传播》
材料二 辣椒自传入中国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流行,尤其是喜食辛辣地区的人们将它变成不可或缺的蔬菜或调味品。辣椒融入了中国饮食文化和艺术审美的范围,它在不同地区的称谓差异,也表明了其在特定地域的人文特征。湖南人把辣椒文化视为湖湘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并由此提炼出湘人的“辣椒精神”,毛泽东诙谐地将辣椒与红色革命精神联系起来,“不吃辣椒不革命”。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多年,但其文化已经融入中华饮食文化,演绎出不同风味,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代表菜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去品尝最地道的辣味美食。
——摘编自张艺凡《辣椒传入中国的地域文化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在全球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分析辣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辣椒传入中国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辣椒”与“全球文明”关系的认知。 -
17、不同的国家政权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县贺思敬庸调布
如图是1968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纳的郧县贺思敬庸调布,上有墨书“郧县光同乡贺思敬庸调布一端”“开元九年八月□日”“专知官主簿花”等字样
材料二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都按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条下列各项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五、财产租赁所得;六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
第四条下列各项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一、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奖金……;三、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五、军队干部和战士的转业费、复员费。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令第11号发布)
(1)、 作为史料,材料一属于哪一个朝代,能够用于研究哪些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政府在制订赋税制度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
18、基辛格在《论中国》写道,“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奉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目的是为改革开放营造环境 C、国家利益影响外交政策调整 D、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基本一致
-
19、下表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据表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时间
表现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017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A、促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始终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 D、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 -
20、据调查,1905-1906年,北京市场上的日用杂货只有少部分土产品,多数是来自上海、广东、天津等口岸的进口机制品,种类繁多,常见的生活用品包括火柴、洋灯、钟表、棉布、农服、毛巾、手帕、洋伞、文具、皮包等。这表明当时的北京地区( )A、民众生活受到世界市场影响 B、受列强资本输出波及较明显 C、对外开放度在国内首屈一指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于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