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为了探究古代中外交往的历史,如图哪些图片,可以成为探究这一主题的素材(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2、(宋太祖)问曰:“自唐季以来……兵革不息,其故何也?”……(赵普)曰:“镇节(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为此,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立三司管理地方
②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③设置通判分知州权
④设立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
3、唐宋科技文化对周边民族得影响较大,有考古资料显示,印制于西夏后期得一些佛经出现:字体弯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有些佛经中有“选字出力者”等信息。据此可知( )A、西夏印刷技术落后于周边地区 B、西夏佛经都用活字印刷
C、西夏印刷术主要印刷佛经 D、南宋时西夏已有活字印刷 -
4、下列历史人物与其采取的措施及历史贡献搭配正确的是( )A、汉武帝——设西域都护府,今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B、唐太宗——开创科举制,为唐朝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C、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入西藏,对加强唐蕃友好起到重要作用
D、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有利于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 -
5、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抗争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获得的特权,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在通过口岸及所侵略的地区,从多个方面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 结合所学,写出“两场久远的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场久远的战争”“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的表现。(2)、材料二是某班学生绘制的“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思维导图,其存在着明显不足,忽略了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努力。请结合所学,仿照思维导图,增加两个重大事件,并且说明增加的理由。(要求:层次清楚,说明部分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6、古代和近代新安商人是活跃在中国经济、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群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衣冠南渡”的现象,在这些南渡之人中,就有一部分人定居在距离中原比较近的新安(新安江的源头)。他们心里憋着一股子东山再起的劲头儿,但是面对的却是“山九田一,丰亦不足食”的现实。新安人虽然没有发达的陆路交通条件,但大自然给了他们便利的水路,特别是新安江,直接可以通达杭州,再通过杭州与大运河相连。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 年)形成商帮集团。
——摘编自[日]藤井宏《新安商人的研究》
材料二
明嘉靖(1522—1566年)至清末民初,新安商人渐趋衰落。 一代代新安商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了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新安商人达到了鼎盛时期,‘无新安人不成商’这种说法,开始叫遍天下”。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历史上出现大规模“衣冠南渡”的两个重要时期,说明东晋时期“新安商人”被迫经商、“活动”频繁的因素,并写出“新安商人”后来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明代“新安商人”形成实力雄厚商人群体的客观条件,及其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 -
7、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

——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
——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
(1)、 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2)、 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政坛的影响。 -
8、论及“郑和下西洋”的起因,史学界众说纷纭。《明史·郑和传》同时提供了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大明“威德”的说法,此外还有防范帖木儿帝国、获取海外朝贡、防止张士诚旧部联合反明,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等多种观点。这表明( )A、《明史·郑和传》是官修史书,更具有权威性 B、宣扬“威德”与教材表述一致,所以可以采用 C、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需要史学家百家争鸣 D、应继续拓展史料,立足特定历史背景进行研究
-
9、论及民国初期的社会,历史学界将它概括为“沉沦”中伴随着“新生”。下列选项中,体现出“新生”内涵的是( )
①民族资本占比得到提高 ②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③产业工人数量急剧增长 ④城乡上下普遍用阳历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
10、阅读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幅漫画(注:Einmarsch in China,意思是“在中国游行”。“KRIEGS”,意指“战争”)。 由漫画中的信息,以下选项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是( )
A、“东南互保”遭到列强全盘否定 B、资本输出开始成为列强的诉求 C、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逐步汇流 D、联合侵华的恶性事件开始出现 -
11、《史记·商君书·弱民》有曰:“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燔诗书而明法令”。近代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办报纸,议论时政,宣传维新变法。这反映了两个改革的主要不同在于( )A、前者是奴隶制改革,后者是封建制改革 B、前者在于弱民愚民,后者在于开启民智 C、前者意在打击儒学,后者意在弘扬儒学 D、前者引发“百家争鸣”,后者促进思想解放
-
12、“林公曾与论忧患,花甲抬棺征边关,蓄锐缓进筹粮饷,扬威急战歼敌顽。千里柳引春风度,十万兵夺疆土还。放眼西陲广袤地,天山雪映发苍髯。”下列选项对诗中事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 )A、强化了政府对蒙古的管理 B、导致了近代化努力的破产 C、证实了清政府统治的腐朽 D、缓解了西北部边疆的危机
-
13、19世纪 70年代,洋务派开始了辅助军事工业,以“求富”反哺“自强”,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运输、原料、资金等支持的行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上海机器织布局 ③开平煤矿 ④上海轮船招商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4、下表所示是明清时期采取某一措施实施之后产生的影响
序号
影响
①
使得朝政进一步“暗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
②
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
③
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皇帝有优先御览的特权
④
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
由表中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最有可能是( )
A、实施奏折制度 B、设立内阁制度 C、创设军机处 D、设立理藩院 -
15、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凡违禁私贩出入上者,官府皆以海盗视之,严予剿除。彼等既不能存身立足,自新复业,则只有往来行剿,或奔命他邦,开辟生路。”这一规定产生的结果是( )
①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 ②戚继光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 ③客观上助推了“倭患”的形成 ④对沿海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16、为了巩固统治,唐宋两朝的统治者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皇权。这些措施的共同表现之一,就是( )A、设立“四监司”以加强监督 B、实施“崇文抑武”的方针 C、都不改变三省六部制的格局 D、分散部分中央机构的权力
-
17、提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记载:“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二月甲子,孝文帝在光极堂会见群臣”,“班赐冠服”。这一举措旨在( )A、普及汉族的服饰 B、学习中原的文明 C、抛弃鲜卑的习俗 D、促进民族的交融
-
18、我国古代有一部医学巨著,成书于东汉,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这部著作( )A、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B、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医理论的基础 C、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为世界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19、阅读下图,解读图中信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所示的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②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的土地
③商和西周均实行土地国有制度
④商鞅变法之时废除了这一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被称为“一个中国,三十五个军阀割据”的时代。其中有一派军阀在袁世凯死后,其代表人物掌握了实权,企图继续实行独裁统治。后来,该派军阀又拒绝恢复国会,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派军阀是( )A、奉系 B、直系 C、晋系 D、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