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大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A、《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 2、1853年春,法国驻中国领事在给法国政府的公文中提到:几个星期以来,南京等地洋布一匹也销售不出去,就连鸦片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材料表明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当时的中国( )
    A、国内政治形势变动 B、民众自发抵制英法联军的侵略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下列属于该条约规定的内容有( )

    ①领事裁判权 ②割让香港岛 ③开放五口通商 ④鸦片贸易合法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4、 《元史》记载:“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下列各项中,直接有助于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

    ①驰道、直道的修筑②驿站的设置③指南针的发明④急递铺的设立

    A、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内地”。这反映了元朝边疆管理呈现的趋向是( )
    A、与内地一体化 B、尊重各民族习俗 C、有重大的创新 D、注重继承前朝经验
  • 6、有学生对唐朝的民族关系以下列示意图作为笔记,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灭东突厥汗国 B、乙——长庆会盟 C、丙——设北庭都护府 D、丁——封渤海郡王
  • 7、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土地制度不断演变。下列关于土地制度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西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 B、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C、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了均田令 D、唐朝天宝年间因均田制无法推行改行租调制
  • 8、 梁启超曾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这样叙述:“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横线中的“▲”应为( )
    A、先秦诸子百家 B、西汉的儒家学说 C、晋唐间的佛学 D、宋明时期的理学
  • 9、 《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该书概述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结合所学判断,该书有可能记载了:( )

    ①棉花在内地的普遍种植 ②玉米在沿海地区的种植

    ③葡萄在内陆的种植方式 ④关于胡椒的产地与形状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0、 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如表中的政策统治者统治政策( )

    统治者

    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

    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睡兴

    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

    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墨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 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 11、 “它”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它是( )
    A、《黄帝内经》 B、《史记》 C、《汉书》 D、《齐民要术》
  • 12、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 )
    A、削弱丞相权力 B、提升儒学地位 C、削弱诸侯势力 D、增加国家税收
  • 13、 高车是西汉时期一种车驾,经常驾四匹马。西汉初期,社会残破,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但到汉武帝时期,马匹遍布街巷。下列与此变化有关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共和行政
  • 14、 《史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大泽乡”耀名于史是由于( )
    A、陈胜吴广起义 B、七国之乱 C、隋末农民起义 D、黄巢起义
  • 15、 如表为战国时期不同人物对儒学的看法。这集中反映了这时期( )

    人物

    看法

    庄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墨子

    有强执有命以说议……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韩非子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A、儒家学说违背历史潮流 B、持续社会动乱难以避免 C、政治立场影响价值评判 D、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 16、 公元前8世纪,第17代楚君熊通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这表明当时( )
    A、禅让制渐成风尚 B、世袭制开始确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宗法制消失殆尽
  • 17、某校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为对象,回望历史,探究时代发展与杰出历史人物的关系。 
    荣毅仁生平事迹(部分) 
    (1)、 20世纪30、40年代,荣毅仁事业遭受重创与哪一史实有关?
    (2)、 根据材料和相关史实,请回答“时局下的对话”中私营企业主最关心的问题。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结合荣毅仁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8、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权利法案》、《1787宪法》、《拿破仑法典》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重要的文献资料,它们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
    A、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 D、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 19、“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还是挺身反抗入世无涯的苦难。”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经典独白,它主要体现的是(  )
    A、理性主义 B、科学精神 C、人文精神 D、法治精神
  • 20、标语、口号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研究历史的独特视角。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大众化的标语口号发动人民群众。下列口号出现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③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上一页 916 917 918 919 9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