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55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
    A、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 B、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 C、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 D、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 2、下图为1875年确立的法国共和制示意图。依据此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统成为中央政府唯一权力中心 B、三权分立稳定了法国政局 C、行政机构受到了立法机构的制约 D、内阁能够否决众议院提案
  • 3、在中世纪欧洲,香料被看做是上层社会的标志,其价格昂贵,被称为"黑色黄金",一些贵族家庭会以香料来彰显自己财力。16世纪以来,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寻常百姓的大众化商品。这一变化缘于( )
    A、畅近代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 B、欧洲民众消费观念的改变 C、欧洲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 D、欧洲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 4、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任职前必须宣誓他将公正、依法从政。雅典人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十将军在内。公元前5世纪,雅典许多显赫的政治家、军事家因触犯法律或遭流放,或被罚款,或被处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重视利用法律维护政治生态 B、践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政治精英引领民主政治发展 D、民主政治借助于宣誓的形式实现
  • 5、下表所示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据此可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年代

    次数

    主要出访国家/地区

    19491983年

    12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19841992年

    44

    亚洲、西欧、东欧、北非

    19932014年

    225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A、尚未突破意识形态的羁绊 B、取决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C、适应了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D、基于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
  • 6、下面为1940年晋察冀边区群众投票选举的图片。图片中,怀抱小孩的母亲正在投票。这反映了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扩大 B、革命根据地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 C、边区政府重视民主政治建设 D、妇女彻底摆脱了封建伦理的羁绊
  • 7、某政府公报中曾写道:"第二届高等考试……包括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统计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会计人员7类考试。10月20日,考试在南京、北平同时举行,经过甄录试、正试,共录取及格人员102人(首次录取女性2名)。"据此推断,该政府是( )
    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 8、下表为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林渔牧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1873年

    2.6

      

    37.4

     

    58.3

    1.7

    1893年

    15.6

      

    28.4

     

    53.4

    2.5

    1903年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A、传统手工业有较强的竞争力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困境 C、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质变 D、中国在国际分工中丧失优势
  • 9、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到宣宗时期,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这表明明代内阁( )
    A、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B、削弱了君主专制集权 C、掌握了中央行政事务决策权 D、取代了司礼监的特权
  • 10、史料记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真宗景德二年)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这折射出宋代( )
    A、商品经济的活跃 B、纸币价格低于金属货币 C、商人地位的提高 D、滥发纸币激化阶级矛盾
  • 11、右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
    A、人才选拔机制成熟 B、世家大族退出政坛 C、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D、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 1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明帝规定注律只能采用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不能杂用其他解释;西晋"凡断正臧否,宜先稽之礼、律";晋律还规定"凡为驳议,当合经传;北朝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这反映了当时( )
    A、中枢决策体制逐渐成熟 B、儒家的正统地位渐趋强化 C、国家律令呈儒学化趋向 D、国家注重儒学教化的作用
  • 13、秦时,赵为南海郡龙川令,秦亡后统一岭南三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刘邦遣使封其为南越王;至文帝时,赵佗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景帝时仍"称王朝命如诸侯"。这反映出汉代( )
    A、"大一统"国家凝聚力增强 B、郡国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C、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 D、中原与边疆地区往来密切
  • 14、下表为先秦史料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记载

    出处

    若国有大故(大故:大事故),则致万民(国人)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

    《周礼·大司徒》

    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日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周礼·小司寇》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

    《尚书·洪范》

    A、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B、集体议政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C、周天子具有礼贤下士的风范 D、原始民主仍具一定的影响力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

    来源

    夫以秦西各国之富,犹赖钞法以济用,则行钞之利可知矣。日本维新以前,国势寖弱,行钞后而即转弱为强;俄罗斯昔时地广民贫,行数十年,国用充裕,至今赖以周转。

    1907年《直隶总督袁世凯等折——主张铸造一两重十足成色银币》

    言省外国纸币日渐流通,非设法抵制不足以固主权,而重财政,应请大部速筹办法,于吉林设立银行,以保权利。

    1907年《吉林清设银行》

    (上海)各华商因洋人不准以中国银行钞票完纳工部局捐税,特开秘密会议筹商抵制之策;(哈尔滨)总商会通告传阅于哈埠商界,通知商人拒绝行使外钞。

    1908年《内地禁用外国纸币》

    凡在大清国境内,以大清国币交付者,无论何人,无论何款,概不得拒不收受。

    1910年《币制则例》

    (外国)银行类皆魄力雄厚,信用卓著,故其纸币亦极得中外人之信用……尤视外国纸币为至宝,本国纸币之信用远不及之……外人恃其信用,以一纸易我金钱;而我国不能以一纸易彼金钱。国民乎,岂从此束手待毙矣乎!

    1911年《申报》

    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发行纸币之结果,不但可扰乱一地之金融,且足以使大宗正货流入外人之手。此诚可恐者也!……若一旦有变,则非但兑现无门,即我国之法律亦无从制裁之也。

    1923年顾宝善《对于外国银行发行纸币之管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国的货币主权之争”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察上述图片,围绕中西古代农业文明,自拟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的股份公司是今天跨国公司的雏形。这些新组织是进行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最有效的工具。伦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莱姆的捕鲱鱼人、安特卫普的银行家或约克郡的地主,均将他们的储蓄投入股份公司。于是,世界商业落入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以及荷兰和法国的西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手中。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铸币、拥有武器,同时还有对外宣战等特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垄断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横财,积累了空前庞大的资本。二战后,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进一步加剧,垄断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1950年,美国资产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有700家,占公司总数的0.1%,其资产占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50.8%。到1968年,这样规模的大公司增加到2300家,占公司总数的0.2%,其资产竞占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63.9%。1960年,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有96家,到1971年就增加到289家,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公司有6家,到1970年增至15家,1971年又增至20家。

    ——摘编自任廷祚、王光振《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原因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股份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大型垄断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总体来说,明清两朝的海洋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内趋性特征。对于商民出海不但不予扶持,反而采取各种措施予以限制。明清政府不支持海外华人势力,将其视为“化外之人”。对于海外的庞大市场,明清政府始终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将与西方人的贸易尽量控制在有限的地域和范围内,寓种种限制于对外商品流通之中。在明清政府始终对海洋和海外贸易缺乏应有的认识下,中国海上力量难以与有着国家强大支持的西方殖民航海势力竞争。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海洋政策对民间海洋事业的阻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海洋政策“内趋性”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海洋政策“内趋性”的原因。
  • 19、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参考中心,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想兑换黄金,必须先换成美元,再以固定价格35美元去兑换1盎司黄金。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一变革(   )
    A、加速了世界贸易体系的瓦解 B、体现了美国经济优势的相对削弱 C、导致了美国金本位制的破产 D、宣告了美元霸权地位的彻底丧失
  • 20、《共产党宣言》说:“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这说明(   )
    A、传统工业被新工业彻底摧毁 B、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C、新工业的原材料都来自异地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确立
上一页 916 917 918 919 9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