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学者在论及20世纪上半叶某国现代化模式时指出:它不可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该国( )A、通过工业革命实现国家现代化 B、曾取得与“大危机”形成鲜明对照的巨大建设成就 C、在取得政治独立后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D、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下表有关商贸形式创新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商贸形式创新
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①
货币诞生
便利了商品交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②
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建立
为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加速资本原始积系
③
首家百货公司开业
为人们提供大众化消费商品,促使茶叶开始进入欧洲市场
④
电子商务兴起
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某一历史人物被黑格尔誉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由于一次著名的战役而成为军事上 的失败者,但又由于一部著名的法典成为了西方立法史中一座伟大的丰碑。这位“人物”及其立法“丰碑”是( )A、查士丁尼和《罗马民法大全》 B、格劳修斯和《战争与和平法》 C、拿破仑和《法国民法典》 D、罗斯福和《社会保障法》
-
4、下图为1783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 一书的封面图,其左上方像神一样坐在空中的是 牛顿,右边是智慧女神拿着一面镜子,把牛顿头上射来的光线反射到地面,下面在反光中书写的是伏尔泰。图中的光线象征着( )
A、神权主义 B、人文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
5、它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国家之一”;它修建的道路系统被誉为“新世界的罗马”;它最终倒在了殖民者的“枪炮”、“病菌”和“钢铁”下。“它”的标签还包括( )A、使用结绳记事 B、培育出甜高粱 C、创造了20进制 D、发明“浮动园地”
-
6、下图是一件国王在祭祀时,用来调磨颜料化妆的调色板。其反面,那尔迈头戴象征上埃 及的白冠,正击打敌人;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鹰神”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其 正面,那尔迈头戴象征下埃及的红冠,和他的随从一起巡视战场;前方横躺着十具被斩
首的敌人尸体。画面突出了主要人物,上方还有文字符号。据此,可能得出的结论有( )

①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②古埃及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
③古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 ④古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7、中国高铁第0001 号司机李东晓回忆:“2008年奥运会期间,多国元首、政要、运动员 和游客坐我驾驶的列车28分钟往返口□两地,感受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文中“□□”处应为( )A、京张 B、沪嘉 C、京津 D、伊安
-
8、某班正在策划“新中国建设成就”展,有同学收集了下列四幅图片。若按时序进行布展,你认为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
9、有学者认为:“北洋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可谓是黑中有亮,暗中有光。”下列项可作为该观点论证依据的是( )A、孙中山提出文官考试思想 B、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C、北京大学成为学术研究的重镇 D、通过谈判陆续收回关税自主权
-
10、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 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项所摘条款内容出自《辛丑条约》 的是( )A、“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现定稍宽其禁,听商尊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
-
11、翻译书籍对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织机构,旨在培养翻译人才的有( )
①提督四夷馆 ②京师图书馆 ③京师同文馆 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下列图示为一位同学对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相关史实所做的整理笔记,共有四组。其中有误的一组是( )
A、第①组 B、第②组 C、第③组 D、第④组 -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各方面在曲折中仍有发展。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曲折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租调制开始实行并允许纳绢或布代役 B、家训的教化功能得到重视并与法律合流 C、当铺兴起并取得合法地位 D、思想多元活跃并呈现儒佛道交汇融通景象
-
14、里耶秦简户籍簿有释文:“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 伤。”对此,学者们解读为: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 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此秦简( )A、作为秦朝征发赋役的重要依据 B、印证秦朝基层治理实行里甲制 C、说明秦朝以严刑峻法进行治国 D、反映秦朝户籍登记制度已完备
-
15、下图为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聚落( )
A、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B、是河姆渡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C、阶级分化已十分明显 D、提供了较稳定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地图,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使每一个工人只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使工人的劳动获得技术上、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样的工人就是未来大机器生产所需要的。其次,手工工场中的劳动分工,导致了生产工具的专门化,每一种工具都只有一种特定的用途和性能。这就为以后的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因为机器实际上就是由简单的工具结合而成的……由此可见,手工工场的发展为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生产,也就是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814年史蒂芬逊建造了第一个火车头……到19世纪中叶时,英国的铁路网的总长度达到10600公里,路轨已采用钢材,负荷量更重……187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为21万公里,欧洲的铁路主要分布在英、法、德3国,美洲大陆的铁路差不多有90%在美国……对于大多数国家,只有铁路才是使它进入世界市场的工具。因此,环绕世界的铁路网的初步形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为了适应大工业时代政府工作专业化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需要,英国先后在1855年和1870年颁布了两道枢密院命令,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分别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英、美文官制度的健全化,使得政治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化社会的需要,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起了保证的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三 智能技术革命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重复性劳动的困境,可以解构信息时代的人类劳动,重塑创造性与分离式生产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分阶段替代技能劳动者的趋势,而随着技能劳动者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开始向创新领域转移,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陈尧等《替代与推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的条件。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上半期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各国铁路交通发展的直接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美两国建立文官制度的动因。结合所学,阐释英美文官制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常运行起了保证作用”。(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智能技术革命出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并分析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人类劳作方式的影响。结合所学,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概括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新变化及这一新变化的实质。 -
18、如表反映出推动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的因素有( )
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工人总数为259336人,女工146395人,占棉纺织工人总数的56.45%。
1869年, 英国议会通过《捐款学校法》,明确指出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1910年8月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通过了决议:把3月8日作为国际劳动妇女的节日。
一战期间, (英国)各地妇女选举权组织活跃起来,向议会派遣代表团,约见内阁……终于《人民代表法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通过,授予年满30周岁的女性户主选举权。
①战争客观上为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②各国妇女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斗争
③社会风俗的改变与社会运动的助推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A、①②⑧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观察下面漫画,该漫画反映了维也纳体系( )
A、在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基础上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 B、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C、使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方 D、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断 -
20、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等都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史料,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观察如图,下列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与其产生(出土)的地域匹配正确的是( )

①卡尔纳克神庙 ②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③“悬诗” ④桑奇大塔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