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东汉时期,地处河西走廊地区的姑臧通过与西域的陆上贸易以及与少数民族的互市,发展成西北地区的一个大都会。《后汉书》评价道:“时(建武中)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臻致积。”据此可知,东汉时期的河西走廊地区(  )
    A、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B、重商主义开始兴起 C、经济发展领先全国 D、民族矛盾实现缓和
  • 2、汉代,官员可以不经正常公文处理程序,直接向皇帝上报秘密奏章,奏章则由皇帝本人或皇帝所指定的人开阅处理,史称“上封事”。比如汉光武帝曾下讲,“百僚并上封事,无有隐讳;有司修职,务遵法度”。据此分析,“上封事”(  )
    A、利于强化君主的集权统治 B、体现了严刑峻法治国理念 C、强化了对基层机构的控制 D、确保了政令的传达和效率
  • 3、汉初的统治阶层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的底层,并大都参加了秦未农民大起义,他们对秦朝的暴政有着切身的体会,希望从秦朝的速亡中得到教训。材料可用于解释汉初(  )
    A、儒法合流的趋势 B、民本价值观的成熟 C、休养生息的政策 D、郡国并行制的形成
  • 4、在汉代思想家刘安等人看来,秦的灭亡是由于秦王朝统治者们“积怨在于民”,奉行了一条“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的畸形的政治路线,最终使其彻底陷入“与民为仇”的“绝境”。据此可知,刘安认为秦的灭亡是由于(  )
    A、大兴土木,国库亏空 B、以史为帅,严刑酷法 C、穷奢极欲,矛盾激化 D、灾害频仍,百姓穷困
  • 5、下表所示是部分学者关于项羽分封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项羽实行分封制的主要原因是(  )

    A、彻底推翻郡县制度 B、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C、自立为王强化统治 D、先秦分封制影响深远
  • 6、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九卿指“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这一制度(  )
    A、明确了中央机构分工 B、提升了地方治理水平 C、杜绝了官员腐败现象 D、导致了分封体制瓦解
  • 7、战国时期,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学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提出各自的主张,后世将这种局面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出现(  )
    A、推动法家成为主流思想 B、反映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C、体现了宗法观念的衰落 D、导致了礼乐制度的消亡
  • 8、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如果统治者采取有为的措施,那将会使民众自以为“智”,违背道,丧失“初心”,热衷于争夺,纵欲妄为,其最终的后果将是国家大乱。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
    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韩非子
  • 9、表1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史实。这些史实能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行商坐贾成为商贸主体 B、商业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C、诸侯国君重视商业贸易 D、地域性商人群体己出现
  • 10、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燕昭王派大将秦开渡过辽水进击箕氏朝鲜(周封侯国),“取地二千里’’,开辟了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列国纷争不断加剧 B、郡县体制全而推广 C、诸侯强国开疆拓土 D、边疆地地区实现稳定
  • 11、“周人克商成功后,不仅占据了殷商旧地,而且扩展了势力范围。但领土广袤,仪靠中央王朝难以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然当时危及王朝生存者不仅有中原地区之殷遗民,更有四方所谓戎狄蛮夷。”为此,西周(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B、实施了分封制 C、倡导华夏一统观念 D、削弱贵族特权
  • 12、《史记》记载道,“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这一记载表明商代(  )
    A、内外服制度推行不畅 B、中央与地方间势均力敌 C、未实现中央高度集权 D、方国游离于控制区之外
  • 13、夏王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较高的权力,其下设“六卿”,又称“六事之人”,分管民事、军队等事务,是地位较高的官员。六卿之下有僚属和下属官吏,各自组成一定的统治部门。这说明夏王朝(  )
    A、政府机构设置完善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国家政治体制形成 D、宗法观念开始消亡
  • 1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土文明的生长,加上包括印欧人在内的民族大迁徙的外来刺激,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革……最早的东西方文明互动,部分发轫于印欧人特别是吐火罗人的民族大迁徙。印欧人拖家带口,坐着当时最先进的兵车(战车)兵分数路,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分批完成迁徙。到公元前500年,从印度河流域到不列颠岛,整个西欧亚大陆都被带入青铜与铁器时代。

    ——摘编自张国刚《人类的童年与文明的边疆》

    材料二

    距今4000年前后,西亚传来的小麦在黄河流域日渐推广,粟、黍、小麦等逐渐成为中原腹地的主要粮食……农业和水源为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进而也为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一万年黄河文化史和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逐渐形成的基本认识。夏商周以来,黄河流域形成了稳定的以农为本的社会,塑造了人民坚韧耐劳的气质,涵养了人民安土重迁的心态,造就了人民爱好和平的观念。

    ——摘编自侯卫东《黄河文化:成就中华文明赓续不辍》

    有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的发展使农村居民安土重迁,而战争、掠夺和占领使印欧民族治下的欧洲社会具有强大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欧人和中国人对文化交往的不同态度,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 1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武术外交的发展

    历程

    阶段特征

    人民外交时期(1949-1978年)

    武术外交的第一个对象是越南,以中越两国元首外交为开端,以人民外交形式实现;1974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是影响重大的外交事件

    对外宣传时期(1978-2008年)

    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武术比赛;组织了大量国际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国际武术技术骨干;广泛开展武术对外交流和援助教学;建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等重大国际武术组织

    公共外交时期(2008年至今)

    武术外交的实施主体多元化,除国家体育总局以外,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侨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国家部委、半官方机构以及各地市外事部门等都开展了大量的武术外交活动

    ——据薛军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武术外交:历程、经验与启示》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武术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1925年12月)以后,党为实现苏维埃政权关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而展开了斗争。所有这些新任务,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所应解决的。

    必须新建沙俄所没有的一系列工业部门,即建立新的机器制造厂、机床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化学工厂和治金工厂,创立本国的发动机和电站设备的生产,增加金属和煤炭的开采量,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在苏联胜利所必需的。

    必须建立新的国防工业,即修建新的大炮制造厂、炮弹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坦克制造厂和机关枪制造厂,因为这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保卫苏联所必需的。

    必须建立拖拉机制造厂和现代化农业机器制造厂,用它们的产品供给农业,使千百万小的个体农户有可能过渡到集体农庄的大生产,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在农村胜利所必需的。

    这一切都是工业化政策所应做到的,因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就在于此。

    ——摘编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

    1928年,苏联的工程师仅占工人总数的0.25%,且大都未掌握先进技术。苏联首先增加工厂艺徒学校,大力发展各种职业讲习所,以培养熟练工人和初等技术人才;其次,以工厂生存需求为指向对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加以改革,培养技术干部和领导干部。对老技术人员,联共(布)采取了“粉碎积极暗害分子,分化中立分子,吸引忠顺分子”的政策,逐步把大部分旧技术人员团结争取过来……至1928年年底,苏联同欧美大公司签订了40多项技术合同;部分欧美的先进工人也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到苏联帮助其工业化建设;苏联也选派一部分青年专家出国学习。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联国家工业化政策实施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经验。
  •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淮东转运副使虞俦指出淮东钱法屡变,致使币制不被民众信任,货币流转不畅。解决之道在于“事体既定,不可复有纷更”,如“四川铁钱、钱引行之二百余年,公私流通,未有议其为不便者,良由事体素定,民听具孚故也”。

    以北宋交子的流通为起点,纸币登上了历史舞台。进入南宋后,作为交子继承者的钱引继续行用于四川,朝廷又在不同地域内长期并大量地发行东南会子、湖北会子、淮南交子等多种纸币,使纸币流通基本遍布南宋全境,对国计民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摘编自王申《理想模型:南宋货币议论中的北宋交子形象》

    材料二

    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熊希龄在1913年10月向袁世凯提议由财政部派监理官前往各省分驻官银钱行号监视包括纸币发行在内的一切业务,并由财政部拟具《各省官银钱号监理官章程》。北洋政府制定了很多推广中国银行纸币的法令措施,1913年还专门颁布了《中国银行兑换券暂行章程》,规定一切官款出纳及商民交易,完纳各省钱粮赋税,发放官俸军饷等,一律通用中国银行兑换券,如有拒不收受及折扣、贴水等,从严取缔。

    ——摘编自石涛《近代中国纸币发行权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南宋时期纸币获得信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成立初期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 18、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评选始于2014年。2023年9月,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荣誉主席表示,全球150多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经过历史检验,持续造福人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典范。当月,该组织授予中国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中心”牌匾。由此可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特点之一是( )
    A、仍具现实功能 B、彰显人定胜天意识 C、凝聚工匠精神 D、服务农业精耕细作
  • 19、20世纪20年代,印度国大党确立了“印度人民用一切和平与合法手段取得自治”的新目标,在自治问题上也没有作出“帝国范围内”和“殖民地类型”的限制。据此可知,当时的国大党( )
    A、受到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响 B、深受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民族革命活动得到广泛的国际同情 D、试图谋求印度的完全独立
  • 20、18世纪后期,西班牙、葡萄牙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荷兰实体经济难以支撑金融资本的“虚火”,德意志、意大利四分五裂,法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材料有助于说明,当时的欧洲大陆( )
    A、急于打破英国的贸易垄断 B、建立维也纳体系的必然性 C、挑起瓜分世界狂潮的根源 D、开展工业革命的不利条件
上一页 901 902 903 904 9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