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是分别在越南中部、泰国南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土的汉朝铜镜,有学者指出它们是汉朝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 )A、物质交流促进文明审美趋同 B、汉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发展 C、铸镜技术经由丝绸之路输出 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
2、商鞅变法后,秦国以法家思想立国称霸,标榜“皆有法式”,国家社会生活大小事务都诉诸法律制度,弱化官吏的人格意象与道德表率。秦朝却围绕忠信、善行等道德品格,教导官吏“劳以率之,正以矫之”。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朝( )A、开启了以礼入法的统治 B、行政实践优化治理理念 C、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 D、官员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
3、如表为关于华夏早期民众领袖举动的记载。据此可推知( )
早期领袖
举动记载
出处
尧
饭于土簋,饮于土
《韩非子·十过》
舜
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
《墨子·尚贤中》
禹
亲自操橐耜
《庄子·天下》
A、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力落后 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 C、战国社会呈现出转型态势 D、先秦诸子推崇德治 -
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
代表名言
特征一
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
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
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
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霍渠泉之水出自赵城境内(赵城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干旱,自古以农业生产为主)。唐贞元年间有洪洞县令张岁逢大旱,遂遣员为百姓从祝词至窃(偷水)。赵城县、洪洞县碍为屡屡相争词讼,各立渠长一员,拘集各村沟头治(理)水户。霍山脚下有广胜寺前泉水数处,砌成泉池,以十分为率,三七均分,赵城县得水七分,名为北霍泉渠;洪洞县得水三分,名为南霍渠。
——摘编自孙奂仑《洪洞县水利志补》
材料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动和普通法的兴起,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通航权和河岸权)冲突加剧,磨坊堰和鱼堰成为阻碍河道通航的主要障碍。河道治理举措主要有两种,一是签发令状经由普通法诉讼,二是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从实际成效看,河流堵塞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但趋于缓解。
——摘编自沈琦《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之争、河道治理与议会政治》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水权争端的差异,并对差异作简要评述。
-
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的世界是西欧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世界,这之前各大文明相对而言各自独立发展,有往来但并没有给对方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欧洲1850年时的所有优势都产生于1750年以后的“科学文化”要素,特别是在英格兰,这些要素包括:越来越强的读写能力和印刷术、科学社团的发展、比较容易听懂的公开演讲等。
——摘编自陈恒《谁在叙述谁的全球史:不对等与历史书写的陷阱》
材料二
欧洲中心主义者认为,西方之所以能够崛起并最先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突破,依赖的是自身的“禀赋和特性”,近代世界的兴起被描述为西方的胜利。而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则认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东方比西方更先进,在促进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东方的贡献,西方的崛起无法想象。
——摘编自张倩红《先发的东方与落后的西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约翰·霍布森的观点。 -
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信息是历代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事关重大。宋代在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上,除章奏、面奏等历代类似的制度外,还有其独特之处。群臣面对、臣僚章奏、经筵议论乃至士民上书都是君主了解社情民意的途径。同时政府以行政、监察系统为主,财政、司法等专门机构为辅,建立起多层多途错落纵横的政绩考察途径来丰富信息搜集渠道。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强调时效,情报的最终汇聚点,是君主所在的“御前”。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信息渠道举隅:以宋廷对地方政绩的考察为例》
材料二
庚子之前,清朝电报建设已初具规模。遇有紧急事件,朝廷与各省之间常通过电旨、电奏的形式沟通政情,京中对外电报线路逐渐形成东线、西线、京恰线三条。电奏与奏折相比,体例相对简洁,仅申述事实,少了繁复的礼节性饰文;由总署电局译出后,径交军机“进呈御览”,枢臣率先得观电奏。这一新型通讯方式变得日益普遍,原先双线运转的、上传下达的信息路线,一变而为多线并存的信息网络。
——摘编自郑泽民《“庚子西狩”时期电报通讯机制考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信息搜集和处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
8、东方学以近东和远东国家为研究对象,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一战前后进入黄金时期,二战后却招致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批判。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反映了(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大战制约学术交流 C、国际格局影响学术研究 D、冷战博弈加剧国际冲突
-
9、下表为1928—1934年苏联谷物生产总量和谷物征购量(单位:百万公担)
时间
谷物生产总量
谷物征购量
1928年
733.2
107.9
1929年
717.4
160.8
1931年
694.8
228.3
1934年
676
269.6
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不满 C、大危机影响农业生产 D、工业化与农民利益存在矛盾 -
10、关于人的价值,但丁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卢梭强调,人生而自由,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则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据此可知,马克思( )A、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B、主张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人的价值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认为政治权利是人的价值的主要载体
-
11、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发起道德改革运动,矛头直指懒惰、铺张浪费和过度消费等。英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认为,在吸烟、喝酒、宴乐、奇装异服和把时间滥用在偷安和享乐方面的普遍的堕落,使英国的事业遭到不幸。这场运动的兴起( )A、深受价格革命影响 B、旨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理性主义精神 D、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
12、中世纪西欧许多庄园法庭的决议文件,都以“经整个村庄共同体一致同意”,或者“经领主和全体习惯佃农、自由佃农一致同意”等作为开场白。某庄园的一次村民会议,甚至决定了该庄园今后一个世纪的工作规划。上述材料可用于研究中古西欧( )A、基层治理的特点 B、自治城市的发展 C、民族国家的起源 D、封建王权的变化
-
13、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发展成为一个统治范围比较广大的帝国。国家版图的扩大引起了司法审判的变化,专业法官和代表地方势力的基层机构被排除在法庭之外,司法审判主要由国王、朝廷重臣和市长等行政官员完成。据此可知,亚述帝国(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官僚体系趋于完备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司法水平显著提高
-
14、1998年,全国上下通过召开纪念大会、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组织创作文艺作品、出版物、举办展览和大型音乐会,发行纪念邮票等多种方式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人民日报》也开辟专栏,发表一系列纪念文章。这些活动的开展(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C、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 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
15、大兴纱厂是近代石家庄第一家大型民族纺织企业。1947年11月,石家庄战役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接管该厂,建立起新型公营工厂管理制度。1948年5月,又计划将大兴纱厂发还资方,实行公私合营。1950年1月大兴纱厂正式发还资方时,转为私营。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B、新民主主义路线得到贯彻 C、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
16、“补药”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下图为1909年10月1日刊登在《申报》上的牛髓粉补药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
注:图中文字为,牛:“你们把我的肉熬汁,骨髓磨粉,真算是第一等补药。”人:“早知有这样好东西,还煎什么膏滋呢?不如倒了罢。”
A、中医理论体系得到丰富 B、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 C、国人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中西医出现融合趋向 -
17、在清代传统的保甲制度下,绅士阶层是基层社会控制的对象。咸丰年间(1850—1861年),随着地方团练的兴起,绅士迅速由传统的控制对象演变成基层社会的控制主体。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社会危机影响基层治理 B、经济发展促进阶层流动 C、东南互保冲击中央权威 D、西学传播改变乡里制度
-
18、有学者研究发现,元代以后农业技术进步并不明显,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创造,但清代全国范围内粮食亩产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发展达到顶峰。这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的突破 B、世界交往的扩大 C、改土归流的实施 D、租佃关系的普及
-
19、元代许多儒生或在民间以私塾的方式教学,编撰一些后世儒家用以启蒙的教科书;或悬壶济世,将复杂的医学转化为可行的方剂之学;或将数学理论转变为可行的算学口诀,甚至发展出珠算类的简易计算工具。这些活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B、消除了士庶之间的界线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儒学世俗化进程
-
20、表1开元至天宝时期(713—756年)户口数(部分)
州名
户数
增长率(%)
口数
增长率(%)
密度(人/平方公里)
常州
102631
384.5
690673
518.8
81.5
苏州
76421
544.4
632655
1061.4
45.8
杭州
86258
182.2
585963
281.2
72.3
台州
83868
1174.0
489015
1282.0
40.2
湖州
73306
418.6
477698
525.0
74.1
据表1可推知,这一时期( )
A、户籍管理的水平显著提高 B、政局动荡带来人口南迁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D、赋税制度实现根本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