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20世纪初,中国的进步群体都把民族主义看成摆脱危机、走向独立富强的必由之路。随着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抵制日货运动等反侵略斗争一浪高过一浪,他们把对列强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并使用了“帝国主义”这一新概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国人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B、打倒帝国主义成为全民共识 C、盲目排外的心理仍然浓厚 D、提倡国货运动得到政府支持
-
2、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觐见乾隆皇帝。如表所示为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部分)。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英国的礼单(部分)
中国的回礼单(部分)
天体运行仪器、望远镜、地球仪;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座钟;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巨型战舰模型
珐琅、珍宝、玉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及各色土产食品
A、社会转型条件成熟 B、开始融入国际社会 C、盛世之下潜伏危机 D、广大民众生活富足 -
3、 宋朝官方设立的救助机构覆盖范围多局限于城市。乡村基层所存在的只是临时的突发事件救济,但这类救济也难有保障,官员面对乡村灾荒的逐级请示,往往会耽误救灾的最佳时机。因此,广大乡村地区俨然被排除在“福利国家”之外。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B、市镇经济的逐渐兴起 C、乡约自治的日益成熟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4、如表所示为中晚唐时期传奇(文言短篇小说)中的部分女侠事迹。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当时( )
女侠
事迹
红线女
自述“前世本为男子”,因意外杀人而转世为女子,因此红线女的所思所想都是为了赎清自己前世的罪孽
樊夫人
慈悲为怀,无偿救助遭受困苦的百姓
聂隐娘
一心为主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在任务完成之后,选择归隐自然
A、社会尚武之风较为盛行 B、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社会思潮影响文学创作 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加强 -
5、 司马迁在《史记》中赞颂汉高祖实行“量利禄,度官用,以赋予民”的赋税政策,即严格测算官吏俸禄和政府开支,然后根据支出需求,向人民征收赋税。这种赋税政策的实行根源于( )A、秦帝国衰亡的教训 B、社会经济的凋敝 C、对黄老治术的推崇 D、选官制度的变革
-
6、 在西周中期至晚期前端的百余年中,井氏家族成为赓续绵延的法官家族。周恭王时期,井氏家族的宗子井伯曾以审判团首席法官的身份处理裘卫诉邦君厉一案;传世的青铜器曶鼎铭文记录了井叔处理贵族曶与限之间争讼的案例。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权力被烙上宗族印记 B、地方治理体系较为松散 C、审判权是诸侯的重要权力 D、传统礼乐制度遭到冲击
-
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 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书籍的收藏与保护,文渊阁就是乾隆帝谕旨督造的收藏《四库全书》以备御览的皇家藏书楼。而近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则始干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它是以议会法案为支撑,以地方税收为支持,以曼彻斯特公民投票为前提,并得到企业家捐赠的、服务干公众的免费图书馆。

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8、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统计,1905 年,英国占人口 1%的富人拥有全部社会财富的55%,而占人口33%的穷人却只拥有财富的1%。但由于英国税收主要来源是关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收负担大多落在社会中下层收入者的身上。受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英国传统税制很少强调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功能,税收主要用来为政府筹集收入。为革除传统税制的弊端,英国政府实行的“建设性税制”改革,发挥了税收调节功能,但同时也出现了忽视税收效率功
能的问题。二战后税率曾一度高达50%,因此遭到英国工会联合会和全国制造商协会的反对。另外,英国不同时期执政党的税制思想和政策各有偏好和差异,这使得英国税制改革容易出问题。
——摘编自滕淑娜《英国的“建设性税制”改革》
材料二:1953 年8月. 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财政收入工作应该符合党在过渡时期的要求。这个时期,税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要更多地积累资金以利于国家的重点建设;另一方面要调节各阶级的收入以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并使税制成为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及半社会主义,有步骤、有条件、有区别地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具。
——摘编自张斌《新中国税制改革历程与经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20 世纪初税制改革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的税制改革的背景和目的。 -
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英国的影响下,法国“近水楼台先得月”法国尤其在纺织业和采煤业逐渐发展起来,许多生产部门开始使用简单机器,不少人认识到妇女在生产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下层女性的职业教育开始起步,有知识、有抱负的妇女通过沙龙和阅读进入了以前专为男人享有的知识领域。
——摘编自刘大明《启蒙时代的法国女性和女性观》
材料二: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围绕人的因素和传播媒介的因素而展开.具体呈现为通过黄炎培等人的努力而打开,进而通过期刊等传播媒介的方式进行交流、传播,从而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呈现出政府行为与民间自发并举,以欧美尤其是美国职业教育思想为重心的特征。此外,大量留学归国的教育类专业的留学生,通过或译或著,促进西方职业教育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职业教育的中国化呈现出从仿照日本到日欧调和,然后再到学习德国和美国,这一过程实际上不断增强了中西融合的自觉意识。
——摘编自《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特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职业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
1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在江南市镇派驻巡检司、税课局等专职机构,但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市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于是,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些组织往往由地方宗族力量主导,同一功能的自治组织之间亦有地域分割的痕迹。各市镇有自办的公益性学校,有独立的城市保护神——城隍,有完整的市镇历史记载——市镇志,表明市镇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武乾《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行会制定规章,训练工人的职业技能,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为社会福利积累资金,并通过礼拜天祈祷和节日游行等公共仪式鼓励市民对行会和城市忠诚。市政当局支持行会采取限制性措施,市议会核准行会规章,城市法庭负责追捕违规者。城市生活受到更为复杂的正式规则的约束,市民也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等责任。
——摘编自陈灿《论走向近代的英国城市职业市场变迁和行业规则的完善》
材料三: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1835 年,英国您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不同之处。(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变革的原因。 -
11、“IS”是伊斯兰国这一极端恐怖组织的英语缩写,下图是《中国日报》2015 年9 月 15日登载的《‘IS”入侵英国多名高官电邮》的漫画。这反映出 ( )
A、恐怖主义组织控制了英国网络 B、中东地区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 C、东西方关系陷入严重对立之中 D、国际安全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 -
12、 19 世纪中期,一位美国官员做出如下预见:“一个时代将要到来,人类将成为一家人,我们盎格鲁-凯尔特-诺曼的卓越血统将领导各国走向这一结果……这一伟大的邦联将最终环绕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这反映了 ( )A、邦联制依然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 B、西方中心主义者的种族优越感 C、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美国
-
13、 15 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 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当时 ( )A、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B、人们普遍追求奢侈 C、文艺复兴运动扩展 D、法律成为一纸空文
-
14、 下表是 1990—1996 年间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年均生产增长率(%) 比较
时间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1990—1996年
0.65
4.40
3.41
1.14
据表可知, 当时 ( )
A、对外开放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B、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初步显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市场化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
15、 1943 年 10 月至 1945 年 3 月, 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滨西反攻战中, 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 余座,收复溪西失地8.3万平方千米,共歼灭日军4.9 万余人。仁安羌战役中,在远征军的浴血掩护下,7000 多名英军和500 多名传教士及随军记者得以生还,从平墙河大桥上安全撤出。据此可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A、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B、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 C、推动了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积极践行了全面的抗战路线
-
16、下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部分期刊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 )
刊名
创办者
创刊时间
停刊情况
主要内容
《秦劫痛话》
旅京陕西学生团
1919
不详
痛陈人民疾苦
《迈进》
汉中的旅京学生
1919
第 15 期后停刊
以砥砺学行, 改良弊政为宗旨
《秦钟》
旅京陕西学生联合会
1920
6 期后停刊
唤起自觉. 介绍新知
《秦铎》
陕籍旅沪学生
1920
半年后停刊
反对旧制度, 宣扬民主自由
《共进》
陕籍北京大学学生
1921
1926 年停刊
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贡献》
南开大学的几位陕西
学生
1922
4期后与《共进》合刊
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教育革命
《新群》
上海大学陕西同乡会
1925
不详
宣传共产纲领, 反帝反封建
A、陕西成为进步思想的中心 B、北洋政府压制爱国学生的言论 C、探索救国之路是时代旋律 D、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密切结合 -
17、 中国古代小说即使虚构,也要写上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地点,甚至真实的人名。故事是虚构的,故事发生的空间与时间却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人物的名字却是真实的。中国小说的书名常冠以记、传、志之类的字样,如《石头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 记、传、志本身就是史书体例的称谓。由此推知,古代小说 ( )A、与历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价值 B、能够准确记述历史人物的事迹 C、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运用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
18、 清代汉族官僚对满清皇室绝对服从开始松动,源自于鸦片战争后汉官集团开始逐渐垄断了对外交往、洋务现代化运动和地方武装开始。满清皇族为了维护对全国名义上的统治,被迫通过让渡出在一些地方的绝对权力来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A、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 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C、程朱理学思想统治松动 D、湘淮军地方势力崛起
-
19、 宋代财婚风气盛行. 富贵人家置办聘礼. 除一般物品外,流行给女方制作一些纯金首饰,常见的是金钏、金锭、金帔坠,号称“三金”。经济稍差一点的人家则用白银打制。这反映出( )A、理学思想影响较大 B、经济发展影响婚俗变迁 C、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D、社会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
20、 邸店,亦称邸舍、邸肆、邸铺等,出现于南朝时期。唐代的邸店主要供往来客商堆放货物,提供住宿给客商,同时也从事区间性的商业贸易,并从中抽取佣金。唐代邸店的发展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C、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兴盛 D、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