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美国学者指出: “南京(政府)恢复关税自主,其结果对中国人自办的工业的利益很有限。南京对关税收入的需求和日本的压力,一直阻挠着保护关税的真正作用,从一九 二八年到一九三四年经常改变的关税税率,事实上是一种足使中国工业不能稳定的破坏性因素 ”。该学者认为南京(政府)恢复关税自主( )A、符合美国政府的在华利益 B、有利于消除日本侵略威胁 C、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 D、旨在应对世界经济大危机
-
2、1898 年,康有为将撰写的《法国革命记》进献光绪。他认为路易十六是个好皇帝,只是因不能顺乎民情进行改革维新,所以才被处死。康有为意在( )A、将历史研究与救亡图存斗争相结合 B、强调帝国由盛转衰的血腥残酷现实 C、恐吓光绪尽快推进改革以实现自强 D、说明不肯实行变法维新的严重后果
-
3、明清时期的南方及西北地方,宗族之间解决纠纷,动辄聚族械斗。聚族械斗肯定会出人命,通常每次械斗前,各大宗族先确定有多少人能抵命;规定凡抵命者,事后其妻儿老小一律由公产来赡养。据此可知,宗族组织( )A、具有综合性治理功能 B、影响地方社会安定 C、抵御天灾人祸以自救 D、得到了官府的庇护
-
4、中国古代的测时与报时是分离的,遵循铜刻漏计时、击鼓定更、铜钟报时的基本程序。 朝廷长期垄断时间测报的知识技能,并制定严苛的法律禁止民间私获天文仪器、星图和谶书,私习天文算学和测时技术。据此可知,计时测报系统( )A、是官府社会治理的必备手段 B、在中西方社会均有实践 C、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指南 D、具有很复杂的运作机制
-
5、天监四年(505 年),梁武帝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开馆招生。“ 旧国子学生,限以贵贱,帝欲招来后进,五馆生皆引寒门俊才,不限人数 ”。梁武帝意在( )A、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B、培养庶族精英儒学素养 C、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D、维护传统九品中正制度
-
6、近年来出土的汉简特别是张家山汉墓的简牍显示,汉初的法律基本上继承了秦的法律。但西汉不仅没有速亡,反而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强盛局面。据此判断( )A、秦朝速亡与法律苛刻无关 B、汉承秦律促进繁荣 C、儒家因焚书坑儒扭曲历史 D、法治根本在于民生
-
7、西周时期青铜器多为宗庙重器,器铭上多为“万年子孙永宝用 ”“永命 ”等吉祥语,兵器多为族徽、人名之类的短铭。战国时期,青铜鼎铭多标记其使用之处所(宫、府、库、厨),兵器则以“物勒工名 ”为主。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已彻底崩溃 B、礼乐崩坏的社会现实 C、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 D、私营工商业快速发展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服装发展历程(节选)
欧洲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是以教堂建筑命名的哥特式,颜色尚黑、灰、白三色,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拜占庭样式服装则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
14至17世纪,男性服装主要是紧身的上衣和长裤,强调肩部和臀部的线条,使得身材看起来更加挺拔和精悍;女性服装则强调腰部线条的优美和身体曲线的展现。18、19世纪,大规模的服装厂开始出现,服饰的价格进一步降低。男性代表性的服装是西装和领带,女性服装则逐渐摆脱束缚,短裙和紧身上衣逐渐成为主流,也出现了比较实用的外套和裤装。
20世纪上半期,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女性服饰向自由的现代形态转变。30年代的服装以深色调和简单的款式为主,40年代为了节约材料和资源,服装设计受到严格限制,女性开始穿战时服装,男性开始穿制服。二战后,女性服饰更加随意、自由,年轻一代喜欢奇装异服,超短裙和牛仔装广泛流行。80、90年代服装设计更加多元化,中性服饰成为风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二
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皇帝活动、王侯官员,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今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用黄麻纸,敕旨、论事敕及敕牒用黄藤纸,其敕书颁下诸州用绢”“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既下,则署而行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
——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
材料二
朱批奏折缴回之举肇始于清康熙朝,制度确立于雍正朝,乾隆朝又有新的补充发展,虽朱批“览”“朕安”一二字者亦需缴回,由此逐步形成了严格的朱批奏折缴回制度,并为以后所承继。清廷最初规定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于下次上奏时趁便奏缴,其后改为按年呈缴,清末又改为年终交由军机处汇缴。朱批奏折需连同奏匣、奏夹、封套一并缴回,在京官员赴该管衙门,在外官员则赴该省督抚处呈缴,休致或降革官员则呈明该省督抚、该旗都统代缴。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不得隐匿存留,违者严加惩处。
——摘编自项旋《皇权政治与信息控制——清代朱批奏折缴回制度考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奏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
11、古代大多数人认为宇宙是由神秘的力量所驱使,人类对这种力量几乎无法理解且无法控制,但是在1660年前后,一种机械的自然观荡涤了神秘主义,自然界被认为像最精致的机械钟一样运转,大自然本身可以被人类充分理解。当时这一转变( )A、削弱了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B、导致了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的变革 C、使人们开始关注人本身和现世世界 D、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
12、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不同阶段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区也不同。下表的“?”处应该填入( )
时期
16世纪—18世纪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下半叶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两次世界大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
主要移民
?
欧洲人
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等
A、欧洲人和非洲人 B、亚洲人和非洲人 C、亚洲人和欧洲人 D、欧洲人和拉美人 -
13、14世纪末,从亨利六世到亨利七世,历任国王在位期间因公共请愿而成功立法的比例为:亨利六世时期56%、爱德华四世时期67%、亨利七世时期100%。如在民众、议会和国王的共同努力下,中世纪英格兰一共通过了23项涉及河流的法令,除去5项排水法令,有18项河流通航法令。这说明( )A、公共请愿成宪政的基础 B、议会立法权扩大 C、民族国家建制基本形成 D、国王行政权丧失
-
14、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 B、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 D、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
-
15、1982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商业部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存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改革后的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综合实力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做法在当时( )A、标志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使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得以完成 C、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D、服务于改革开放事业总体进程
-
16、1956年,国营企业新丰电机厂参加上海重工业局组织的劳动竞赛。该厂模子车间组长为了赶先进,在评比过程中改进了冲眼位开关,使弹簧圈模子质量提高的同时,产量提高了49倍。当年他也获得了先进生产者奖章。这说明( )A、劳动竞赛激发了职工创造精神 B、社会主义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 C、工商业改造调动了工人积极性 D、国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
17、20世纪40年代初期,中国史学界关于边疆史地的研究形成热潮。据统计,仅关于边疆史地的期刊就达到180种之多。这一时期的边疆史地研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地域涉及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台湾),领域涉及边疆的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经济建设和开发。这一史学研究热潮( )A、使历史研究出现新领域 B、有利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C、顺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D、实现了边疆史地知识的普及
-
18、福建漳平至今保留着30多首革命歌谣,如《工农红军》:“工农红军大救星,打倒土豪有田分。实行共产来革命,百姓才得有安身。”这一歌谣( )A、表达苏区人民对革命的认同 B、促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C、奠定国民大革命胜利的基础 D、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
19、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金州农民陈宝财组织“红枪帮”伏击日军,后全部牺牲;蒋天福、楚文彦率团勇于宽甸抗击日军,激战一昼夜,俘敌指挥官广田甚吉,翌年,道员张锡銮会同蒋天福收复宽甸县城,史称“宽甸大捷”。这些史实反映出( )A、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意识达到顶峰 B、晚清国防近代化建设收效明显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 D、辽东军民抵抗外侮的意志坚决
-
20、下表所示为清代早期部分儒生对君臣关系的省思。这些省思( )
儒生
省思
唐甄
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
吕留良
君臣以义合,合则为君臣,不合则可去
钱大昕
天子之视庶人,犹友朋也,忠恕之至也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促成了封建等级制度瓦解 D、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