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由图 2 中的信息, 可以推知 ( )

    A、革命是影响俄国经济下降的主要因素 B、苏联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衡且快速增长 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经济出现畸形态势 D、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影响了工业发展
  • 2、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实质是国家在重商主义理论指导下追求财富,个人的发财愿望和国家的致富目标结合在一起,造就了重商主义时代的特色。”该观点意在强调地理大发现 ( )
    A、导致商业革命发生 B、是王权和经济发展的结果 C、推动经济自由竞争 D、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 3、到15 世纪末,欧洲民族君主国的趋势已很明显,西班牙的费迪南和伊莎贝拉(1479一1516年在位)、英国的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1515一1547年在位) 等君主主政下的政治结构都已非常强大。这一现象对当时的欧洲来说 ( )
    A、迎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B、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巩固了天主教会统治 D、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 4、在罗马帝国征服殖民地的过程中,大量行省城市兴起。到2世纪时,几乎每一个行省城市都有类似罗马的比较正规的市政组织、公认的法律、剧场、竞技场、圆形剧场、公共图书馆、辩论和演讲使用的讲堂等。这一现象 ( )
    A、有利于罗马公民法产生 B、适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D、体现了罗马文化的不断扩展
  • 5、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利用冬季空闲时间在农村开办冬学教育,表 2是冬学教育的部分主题统计。据表可知,冬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 )

    表 2

    时间

    冬学教育主题内容

    1949年

    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解释人民政协的

    共同纲领。

    1952 年

    宣传三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等内容。开

    展“爱国增产生产合作及社会主义的前途教育。”

    1953 年

    宣传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4年

    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宣传教育。

    1955 年

    宣传农业合作化的思想以及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促进人民群众的自我觉醒 B、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 C、增强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 D、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 6、1927 至 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共成立60多家金融机构,如福建省蛟洋农民银行、江西省东古平民银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等。这些机构的设置( )
    A、得益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B、促进革命根据地建设 C、统一了根据地货币形态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 7、一战刚爆发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之战、公理与强权之战、君主专制势力与民主势力大决战。到 20年代初,他们则认为这是资本家政府间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无产阶级巨大力量的展现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冲击
  • 8、表 1 所示为晚清时期(1840—1894年) 棉花产量与消费量估计(单位: 万担)。对表中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

    表 1

    项目

    1840年

    1860年

    1894年

    全国棉花实际需求量

    857.98

    881.86

    979.00

    净进口棉花

    50.00

    50.02

    -71.20

    净进口棉纱(按消耗棉花数量折算)

    2.60

    3.69

    120.79

    净进口棉布 (按消耗棉花数量折算)

    2.90

    16.17

    97.66

    国产棉花供应量 (产量)

    802.48

    811.98

    831.75

    A、1840—1860年, 公行统揽对外贸易 B、1840—1860年, 经济作物推广受阻 C、1860—1894年, 列强减轻了商品输出 D、1860—1894年, 民族纺织业有所发展
  • 9、明清时期,佛山制陶行会明确规定:凡入行者,需履行严格手续,按照行规缴纳一定的入行费; 各自生产本行产品,不能混淆越界; 各行有其各自产品的成型手段和煅烧规律,且每个行会有详尽的计件或定额工资条款。据此可知,佛山 ( )
    A、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B、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C、陶瓷经营规范化发展 D、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 10、忽必烈曾派专使探察黄河源头,并指出:“(河源之地) 汉唐所不能悉其源,今为吾地,朕欲极其源之所出。”专使一行对黄河源头进行全面的国土资源调查,包括地貌、气候、动植物、人口聚落等,都作了详尽记录,记载在国史中。这表明元代 ( )
    A、专制皇权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治理 B、空前辽阔的疆域更新了地理认知 C、延续了前代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D、统治者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 11、图1中的宋代蹴鞠纹青铜镜描绘了男女四人共同蹴鞠游戏的场景。浮雕靠左侧部分,有一个高髻女子正在踢球,靠右侧部分,有一个头戴幞头的男子全神贯注地盯着球,仿佛正在防守,此外还有两人在旁观看。该作品体现了 ( )

    A、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情 B、追求意境的美术风格 C、尚武好勇的时代风貌 D、追求解放的思想观念
  • 12、先秦以来的观念认为,华夏居于中原,是天下的主导,夷狄处于边缘,为华夏的从属。十六国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通常以“中国”华夏”自居,将东晋斥为“南裔(夷)”。与此同时,南方政权通过礼制改革,逐步树立“建康”为天下中心的观念,修订了“中国”的地理坐标,以南朝为“中国”。这些现象有利于 ( )
    A、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B、推动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奠定统一的社会心理基础 D、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
  • 13、nbsp;.汉文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募民徙朔方十万口”; 汉武帝时期,“通西南夷道”,并‘募豪民田南夷”,此外派司马迁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以其故俗治,毋赋税”。以上材料说明西汉时期 ( )
    A、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B、采取多元措施促进民族交融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D、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
  • 14、早期考古学家总结出来“文明三要素”,即文字、金属、城市,一处遗址只要有这“三要素”存在,就可以证明是国家了。按照此标准,下列与良渚文明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佐证良渚时期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的是 ( )
    A、遗址出土高等级的墓葬与玉制礼器 B、发掘出人工堆筑营建的大型宫殿、古河道和四面城墙 C、发现动物骨头40余种,其中猪占80%且大部分为家养 D、陶器上有600多种不同的刻画符号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历史上, 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的核心区, 占据这个地区, 足以控制全国。图 10、图11、图 12 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汉时期、唐末至北宋时期、明清时期)的核心区分布图。

    图 10

    图 11

    图 12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依据上述材料,从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成文。)

  •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是一 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一个世纪过去了, 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 世代传承, 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

    ——2011 年 12 月 15 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材料二: ……这些国耻违背我国民的希望, 有损我国民的自信, 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 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摘自于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 年)

    材料三: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 下列影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祖 国建设的辉煌历史。

    影  片

    图 6    建党伟业

    图 7    建军大业

    图 8    建国大业

    图 9    我和我的祖国

    剧  情  简  介

    该片演绎了 1911 年至

    1921 年共 10 年间中国所 发生的的一系列重大历  史事件, 大体上由民初动 乱、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 党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

     

    该片讲述了 1927 年国  民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 产党创建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 事

     

     

    该片讲述了从抗日战  争结束到 1949 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该片演绎了“开国大

    典、香港回归、纪念抗   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 等 7 组普通人与祖国大   事件息息相关的经历,

    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给中国政治上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具体表现)。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不同 的影响?
    (3)、请结合影片所反映的历史现实, 提炼反映的时代精神(或价值追求) 并加以说明(请选择其中一种, 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年间, 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 并没有戮杀郑氏。鉴于投降官兵的顾虑, 施琅上书建议朝 廷就地安置, 获准。面对朝廷对是否在台湾驻军的分歧, 施琅等人则以实际调查为依据, 提醒朝廷重视台 湾的地位, 这为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 又适 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 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加上此时海禁解除, 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 使得妈祖信 仰(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陈丽萍《施琅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二: 《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汇集了清朝皇帝围绕台湾事宜颁发的各种谕旨, 从顺治朝到光绪 朝总计达 2400 多件,涉及各个方面。满文台湾档案,主要集中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这些  档案以清朝国语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台湾的政务活动。其记载从康熙朝开始, 清政府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 满汉各一员, 一年一换。从康熙统一台湾后, 台湾的考生就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 一直有固定的录取名额, 档案中也有台湾县、凤山县考中举人的名单。还记载台湾震灾、水灾情况及清政府进行赈济的奏折。

    ——摘自《中国档案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时期清廷治理台湾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你认为《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有何现实价值?
  • 18、2023 年 9 月 15 日, 在中国和非洲国家赞比亚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赞方 有关部门签署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合作计划、经济发展领域交流合作、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合 作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等五份合作文件。这体现了我国( )
    A、推进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 C、践行“亲诚惠容”的睦邻友好关系 D、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19、2017 年 6 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通过了创建公共外交中心的建议。 2019 年 1 月,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建立。根据安排, 该中心于 2019 年举办了 30 多项活 动,包括博览会、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及成员国非政府组织会晤等。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
    A、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合作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实行集体决议大国一致利益均沾制度 D、积极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
  • 20、我国“七五”计划(1986— 1990 年)和“八五”计划(1991— 1995 年)执行情况。

    表 3

     

    “七五”计划

    “八五”计划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7.8%

    12%

    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

    10.6%

    19.5%

    年出口额占世界商品贸易比重

    1.6%

    3%

    这些变化得益于( )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B、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发生了质变 C、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上一页 894 895 896 897 8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