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改革原有的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各方广泛认同。这一理念的提出是( )A、基于公正国际秩序的建立 B、以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为前提 C、大国进行外交博弈的结果 D、解决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2、据2010年国家工商局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速达20%以上,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1/3以上,在部分领域甚至超过80%,贡献的全国税收也达到50%以上。这一变化体现了(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达成 B、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 C、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D、国民经济结构的完善
-
3、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川黔线铁路就着手建设,经历了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三个历史时期,38年悬而未成。新中国成立后,经相关部门统筹,川黔铁路于1956年4月开工,1965年10月交付运营。由此可知,川黔铁路的修通( )A、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 B、改变了西部落后的面貌 C、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贯彻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4、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其意在强调( )A、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B、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推动与西方建立广泛的外交关系
-
5、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由此可推知,土地改革( )A、实现了土地公有 B、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投身革命 C、打击了富农阶层 D、为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
-
6、1949年10月3日漫画家张乐平发表了漫画《大旗招展全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中国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
7、淮海战役中出动民工543万人,船只8539艘,筹集并运送到前线的粮食达4.34亿斤。陈毅同志曾经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一现象( )A、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形成 B、开启了战略反攻 C、反映了解放军战术得当 D、体现了民心所向
-
8、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以上数据说明抗日战争( )A、捍卫了国家主权独立 B、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9、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骑自行车成了一种时尚,常有两人合坐,在市中游转,出现“压压盈头外国花,靓妆西女面笼纱。一声铃响双轮迅,穿过人丛脚踏车”的现象。这说明( )A、近代上海盛行崇洋媚外之风 B、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习俗变革 C、新式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迁 D、中西文化融合成为社会风尚
-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时,收集了以下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 D、国共合作的形成 -
11、梁启超曾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其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扩大了人民民主权利 B、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C、结束了军阀混战局面 D、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
12、表1为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部分制度,其内容反映出( )
表1
《天朝田亩制度》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太平天国礼制》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A、大同理想的实现 B、社会秩序的稳定 C、社会性质的变化 D、农民阶级的局限 -
13、图2为1893——1937年武汉棉业产业链基本形态图。这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实业救国观念深入人心 B、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C、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D、经济结构转型的完成 -
14、清朝设置理藩院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颁行了《理藩院则例》,针对蒙古制定《蒙古律例》,针对回部制定《回疆则例》,针对西藏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针对南方“苗疆”制定《苗汉杂居章程》等。这些措施( )A、体现了民族政策法制化 B、彻底解决了边疆民族问题 C、推动了大规模民族迁徙 D、扩大了民族地区的自治权
-
15、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食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一变化反映了( )A、白银开采量的增加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头税的彻底废除 D、重农抑商的废止
-
16、讲学书院是历代学者自由讲学、传播思想、昌明学术之地,王阳明将书院定位于“匡翼夫学校之不逮”。据此可知,讲学书院( )A、服务于科举考试 B、促进印刷业普及 C、体现基层的治理 D、补救官学的流弊
-
17、明朝中期倭寇进犯不断,以戚继光、湖南土司彭翼南、广西壮族瓦氏夫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将领率兵抗倭,为抗倭斗争立下汗马功劳。这体现了( )A、民族凝聚力的加强 B、民族间隔阂已经消失 C、中央直接统辖边疆 D、改土归流的成效显著
-
18、宋代对科举考试做出严格规定。考生入场前要进行搜检,考时实行“糊名”,考后进行誊录等。上述做法( )A、有利于选官的公正 B、阻断了阶层的流动 C、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D、改变了取仕的标准
-
19、图1是唐开元十年岭南道怀集县百姓缴纳的赋税,由地方政府折合成银饼上交给中央政府的文物图片。根据图片推断,这一赋税制度是( )
A、摊丁入亩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租庸调制 -
20、据《晋书》记载,前赵(匈奴建立)皇帝刘曜在宫中设太学和小学,教授儒家经典;前秦(氐族建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这说明,南北朝时期( )A、少数民族政权已完成封建化 B、三教融合成为社会的主流 C、治国方略顺应民族交融趋势 D、思想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