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
2、清朝前中期设置理藩院,起初仅处理蒙古事务,后来扩展到内外蒙古、青海、新疆之额鲁特部、回部与西藏喇嘛所属各处的事务,与俄国交涉事务亦由其掌管,《理藩院则例》也随之不断完善。这一职能的变化说明当时( )A、初步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疆域 B、边疆与内地治理呈现一体化趋势 C、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 D、强化了对北部边疆少数民族管理
-
3、各地博物馆收藏着一批唐代青铜器。代表作品有“花鸟人物螺钿青铜镜”(图1)、“青铜双龙耳盘口壶”(图2)等。这些史实体现出唐朝( )
圆镜背部图案,用漆贴螺蚌贝壳饰片所构成,图案中有人物、景色、动物以及一些静物。每一个都刻画的非常精细,画面物多但不凌乱,有条理有氛围。
铜壶具有中西亚艺术风格。造型修长而优美,壶自肩部至器口有一对双龙耳,它们的身躯呈S形,正垫起脚尖伸着头向壶内,似乎正要饮壶内的琼浆玉液,生动活泼。
A、官营手工业工序分工明细 B、青铜器技艺高超 C、外来文化呈现本土化趋势 D、技术领先于世界 -
4、唐政府曾广泛吸收社会人士参与历法编制工作,如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就曾主持编制过《大衍历》,并且负责制造了不少天文仪器。这体现出( )A、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生产 B、中国天文技术领先于世界 C、国家力量推动科技发展 D、政府加强了对文化的控制
-
5、有资料统计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C、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D、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
-
6、《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扄(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这旨在表明刘宋时期( )A、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B、南方农民生活日益富足 C、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
7、下表是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兼并的史实,反映了春秋时期( )
诸侯国
灭国数目/个
说明
楚
42
楚灭国之数是较多的,当中包括蔡、息、申等姬姓诸侯国
秦
约20
春秋时期,秦集中向西面拓展,兼并犬戎、冀戎等西戎小国
晋
17
晋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兼并了周围大量小国
齐
约30
齐桓公时期兼并了大量位于今山东省境内的诸侯国
A、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 B、楚国最先成为霸主 C、传统政治秩序走向崩溃 D、分封制已完全瓦解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业城市率先异军突起。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散的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要阐述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中国国家治理必须要克服六大政治难题: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央—地方关系问题。古代把它叫做“内外关系”或“干枝关系”。
其次,解决军人问题。即如何保障文人集团压倒军事集团,国家治理在礼法合一制的轨道上运转。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相对于内侍官而言)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是依赖他们还是驾驭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刘建军《国家治理:历史传承与现代突破》
选取两个或以上的政治难题,对中国古代某一朝代或某一时期的国家治理进行阐述。(要求:概况写出选取的问题,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条 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白规定者外,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
第十二条 “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把遏制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于英美等列强的出面干涉……中国外交部向日本提出三次抗议,并向国联提出申诉。
——张海鹏等《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三 毛泽东说:1950年,我们还在“花果山时代”,你(指乔冠华)跟伍修权去了趟联合国。伍修权在安理会讲话,题目叫做“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控诉就是告状,告“玉皇大帝”的状。那个时候“玉皇大帝”神气十足,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现在不同了。“玉皇大帝”也要光临“花果山”了。这次你们去,不是去告状,是去伸张正义。长世界人民的志气,灭超级大国的威风。第26届联大会议主席马利克称:“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并为实现联合国的宗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编自宫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中国的申诉未果理由。(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影响。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中央苏区颁布《苏维埃土地法》,采用了高低差额较小的累进征税法,规定按照农民分田每年收谷数量,分等征税,基本控制在5%至15%之间,并且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减免。
——摘编自胡志辉《农业税改革与中国农民的变迁》
材料二 在税率问题上,边区政府实行累进制税率。在晋冀鲁豫边区,按照1943年的规定,“地主负担控制在其总收入的18%--60%之间,富农负担控制在28%左右,中农负担控制在13%左右,贫农负担控制在3-5%。”
——摘编自钟涨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与税收政策的历史回顾》
材料三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税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主线,在不断的探索与调整中,逐步实现了促进农民减负增收的目标。2006年,我国取消农业税。
表1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份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
1996
1999
2002
2005
4838.9
5854
7702.8
10493
1926.1
2210.3
2475.6
3254.9
2.51
2.65
3.11
3.22
表2 农业各税占财政收入比例情况
年份
财政收入
农业各税
农业各税占财政收入比例(%)
1996
1999
2002
2005
6909.82
10682.58
17636.45
28778.54
369.46
432.5
717.85
936.4
5.3
4.0
4.1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9》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两者农业税实施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取消农业税的依据。 -
12、现代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治型,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混合型,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政府主导型,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市场化是社区管理唯一模式 B、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的共同作用 C、社会制度决定社区管理模式 D、社区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基层治理模式
-
13、某国际金融组织的宗旨之一是:协助建立会员国间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该国际组织 ( )A、促使浮动汇率取代固定汇率 B、致力于构建金本位金融体系 C、确立有序化的世界贸易体系 D、利于美国主导战后国际经济
-
14、德意志人洪堡在1809年的一篇论文中已不再把德意志民族作为重要的文化共同体来认识了,而是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来认识。这表明德国( )A、国家组织能力增强 B、统一进程加快 C、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D、专制势力瓦解
-
15、下图为1658年在英国伦敦的《政治和商业家》报上发表的文章,是世界上第一则茶叶广告。据此推知当时茶叶( )
“被所有医生认可的优质的中国饮料,被中国人称为茶,被其他国家称为Tay或者Tee,在伦敦皇家交易所旁边的Sweetings Rents的Sultaness-head咖啡店销售。”
A、可能存在多条贸易路线 B、已成为民众不可或缺饮料 C、传入时间英国晚于咖啡 D、是英国本土重要经济作物 -
16、中世纪的英国,一方面国王在议定国家大政时须与议会商讨与协调,难以一意孤行,另一方面议会是 “国王的议会”, 是王权的一个统治机构, 国王是议会的筹划者和主导者, 没有国王就没有议会。这说明中世纪的英国( )A、已建构起议会主权 B、形成了分权制衡政治体制 C、国王拥有较大权力 D、是封建主阶级的联合专政
-
17、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恺撒曾出巨资购地新建广场、扩建元老院会堂等。这一变化( )A、源自公民城邦意识提升 B、强化了国家制度治理功能 C、反映了罗马社会的转型 D、解决了城市人口剧增问题
-
18、1982年宪法通过的三个阶段:
1982年4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
1982年4月至8月
全国几亿人对草案进行充分地讨论
1982年12月
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
该宪法的制定( )
A、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C、初步奠定法治建设基础 D、表明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
19、民国建立后,孙中山认为:中国如以“英美先进之国为模范”,逐步推行政党政治,必能成为世界上最完全政党之国。但在1924年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孙中山的判断主要基于( )A、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B、民国政党政治徒有虚名 C、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 D、对社会主义政治的认同
-
20、据统计,1909年全国专门及高等以上学堂学生20648人、实业学堂学生11242人、师范学生21140人,倘仅对1909年专门、高等、实业、师范学堂在堂学生予以奖励,则数年后,须有上万人授官。材料表明( )A、教育未能脱离传统范式 B、清廷统治基础扩大 C、学堂奖励不具可持续性 D、官员政治素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