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被奉为日本“文化之神”的菅原道真曾提出“和魂汉才”即以日本精神为主体,让中国汉代以来的智慧为己用。明治维新之后,开启了思想转变的序幕,将“和魂汉才”变成“和魂洋才”即在保留本国传统文化同时,应用西方现代技术,吸纳西方文化社会制度,促进日本的进一步发展,走上了强国之路。该材料的启示是( )A、文明开化促进了日本的强盛 B、洋才优于汉才是日本转变的根源 C、应该在变革中坚守文化自信 D、只有学习西方文化才是强国之道
-
2、18世纪末,英国政治家索姆杰·宁斯指出:“英国宪法的优点在于它由三种权力构成,彼此相互依靠。其中一方独立于其他两方,它必将独占全部的权力,我们的政体就会立刻改变。上个世纪行使过下院独立,国王被弑,贵族遇难,建立起世上最坏的民主政体。倘若我们不幸再看到另一个民主政体,同样的混乱肯定会再次发生。”同时代的埃德蒙·伯克也认为:“成功源自光荣革命,但光荣革命的原则不是变革而是维护传统。传统保障了社会的存在,是社会的基石。”材料中的政治主张表明英国( )A、在保守思潮盛行下戒备底层革命 B、下院独立是社会混乱的根源 C、三权分立原则是英国政体的优点 D、君主立宪政体存在严重弊端
-
3、希腊哲学为古代奥运史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苏格拉底主张“凡属希腊国民应注意健身之道,以应付国家需要,以保民卫国为天职”。亚里士多德不仅亲身参加体育实践,而且在《国家论》中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可以先于智育,体育既能强健体魄,又能塑造人们的形体美和心灵美。古希腊哲学家们关于体育价值的认识( )A、突出了体育健身比智育更重要 B、成为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精神源头 C、是应付国家和保民为国的需要 D、来源于哲学家亲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实践
-
4、1992年,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南方谈话的影响,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形成了以陈东升、田源、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等为代表的企业家。“92派”是指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是“92派”这个名词的发明者。“92派”企业家是反映中国改革进程的一个重要群体,陈晓守著有图书同名《九二派》,记录了这代企业家的理想与商道。“92派”的出现是基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C、下海创业已成为国人的共识 D、体制的束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
5、《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统计
该统计报道中的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是( )
A、美国的霸权受到了挑战 B、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美建交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中国对美国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
6、《祭黄帝陵文》(毛泽东)载:赫赫始祖,吾华肇造。……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泱泱大国,让其沦胥?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此篇祭文发表于1937年4月5日,表明共产党人( )A、借黄帝之名要求各党团结抗日 B、决定贯彻实施全面抗战的路线 C、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决心以全民族的方式抵抗侵略
-
7、1936年《日满年鉴》(英文版)中记载了1926—1930年中国东北生铁的生产及输出(单位:吨)
时间
生产
出口
鞍山产量
本溪湖产量
1926
165054
51000
178493
1927
203445
50000
244290
1928
224461
63030
249397
1929
210443
76300
299509
1930
288433
85060
222911
表格中的生铁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地区铁矿资源丰富 B、国民政府的治理 C、服务于世界市场的需求 D、伪满洲国的开发 -
8、“膏火”制度设立于清代雍正时期,由官府、学校向学生提供钱粮补助,实行养以助教。自雍正以后,与考课制度相配套,又相应设立“膏火”奖赏制度。洋务运动开始后,以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校,在创办时,皆“月有膏火,考有奖赏,一如曩者书院例”。对材料中的膏火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B、解决了学生的学费问题 C、是封建教育的产物 D、养士精神仍然值得提倡
-
9、李釜源在《地图综要》中记载:“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谚曰‘湖广熟,天下足’,言其土地广阔,而长江转输便易,非他省比。”材料反映出( )A、明清经济中心的分化 B、楚国农业发达物产富饶 C、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D、江南粮仓地位十分稳固
-
10、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但如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桥下的那只船正要穿过桥洞,却没有放下桅杆,眼看就要撞到,船上人才慌忙放倒桅杆。而且桥上有文官坐着轿子,武官骑着大马互不让道,等等诸如此类的隐喻,据此,最合理的解释( )A、城市街道需更宽敞的设计 B、北宋重文轻武使官场矛盾突出 C、北宋的商品经济虚假繁荣 D、北宋的繁华盛世之下败象已现
-
11、唐初官吏任命需经吏部、门下省,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前,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皇帝的任命诏书需中书省用朱笔正封。然而,武则天后的唐中宗李显,而径自封拜官职,所书“敕”字,也不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墨敕斜封”。“墨敕斜封”的出现表明( )A、三省六部制度被废除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D、朝廷腐败现象严重
-
12、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70多年后,“射、御、数”的体育教育被从“六艺”中剔除,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东汉时期,更多的人追求“长生不死”和“肉体成仙”,所以,这时的体育活动特别注意保健和强身功能。当时,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据此可知( )A、汉代体育活动随时代不断发展 B、汉代体育根植于思想意识形态中 C、汉代体育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D、汉代体育的竞技性在逐步的丧失
-
13、余秋雨曾说:在甲骨文所刻画的商代之后,中华文化的第二个重大记忆应该放在哪里呢?毫无疑问,放在老子、孔子和他们引领的“诸子百家”时代。他们为中华文化进行了精神奠基,所达到的高度让人叹为观止。后代再杰出的思想家,往往也只是他们的追随者或别离者而已。作者意在强调( )A、春秋战国是中国第二个文化繁荣时代 B、诸子百家时代的成就优于商周时期 C、“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丰碑 D、后代的思想家不可能超越诸子百家
-
14、《诗经·周颂·我将》曰:“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该诗作为《大武》一成的歌诗,表达了( )A、武王出征以牛羊祭天帝祈求保佑 B、武王继承文王遗愿讨伐商纣的残暴统治 C、武王不忘天命希望早日安定天下 D、武王出兵前祭祀文王祷告上天敬求保佑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奋斗历程中,淬炼锻造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包括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还包括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伟大精神”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弘扬。
根据材料内容,从民主革命时期或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选取两个“伟大精神”的内容,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93年的新感觉春天,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岸穿越历史第一次握手的“汪辜会谈”,唤起人们不少旧记忆,带来兴意浓浓的新感觉。国家全面放开粮油购销价格,敞开供应粮油。最后一批粮票和油票,这年悄悄地从粮店、从户口本上消失了。再早几年,用了几十年的布票、豆腐票、副食本等许多象征经济短缺的票证,已先后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各种旧票证,也有新感觉,那就是成为人们的收藏品。还有件让人们从旧的记忆中做出新感觉的事情。12月,共青团中央发起青年志愿者行动。两万多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这项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在农村扶贫开发、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都能看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摘编自陈晋《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
结合材料,以“1993年的新感觉”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7、中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还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都让我们引以为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一个海洋大国,但在古代未形成清晰完整的海权意识。清朝前期,被誉为“认识海疆形势第一人”的将军施琅认为,“天下东南之形势,在海而不在陆。陆地之为患也有形,易于消弭;海外之藏奸也莫测,当思杜渐”。康熙帝囿于满汉大防,未有效关注。雍正帝一改明代弃守沿海岛屿政策,建立岛屿与海岸并重的全面防御体制。在此基础上,乾隆帝坚持海防重于通商的指导思想,将与西洋贸易由四口减为一口。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海防危机,萌发建立外海水军的近代国防思想。1907年,日本人侵入我国东沙岛,在中国方面据理抗争交涉下,最终收回了东沙岛,在收的同时,清政府“书立碑记,以保海权而重领土”,并制定了开发和经营的办法。
——摘编自王秀英《近代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相对于“海权”,海防一词更符合中国“和而不同”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传统海防观相比,现代海防的内涵也更丰富,海防职能、范围、难度,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联系更密切。建国之初,无论是肃清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残军,还是解放海南岛、收复台湾都需要加快海军建设,更新舰艇装备。对此,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大力支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我国战略中心转向朝鲜半岛,1953年,按中苏协定,中国从苏联购得舰艇共137艘,并迅速具备了自行装配制造海军舰艇的工业能力。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会议,研究领海线的相关问题。在充分听取意见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最终决定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1982年公布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规定“各国有权确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
——改编自刘征鲁《毛泽东心系海军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防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海防观念形成的因素。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1906年,梁启超以“中国之新民”发表十万字的《新民说》开启了以“新民”建构理想国民的历史先声。他认为:“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人民只有为自己伸张权利,才能推动国家发展,使国家强大。国家间竞争很大程度上受国民素质的影响,设想由大官带头,普及世界各国历史以及政学、公法、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使道德教化礼仪化,使民智在“下效”过程中随之开化。认为“性别、年龄、阶级出身皆不能成为限制国民享有权利的条件”,“欲强国,必由女学”。主张广人才、兴学会,发扬个人对民族、国家责任及义务的“公德”,铸“私德”于资产阶级注重个人修养的“公德”之中,以中国传统旧道德的优秀成果充益资产阶级的新道德。鼓励国民要饱含热诚,要敢于张扬胆力。借西学之风,扬中国之气,创造出新,树立民族自信。
——摘编自陈骊《梁启超“新民”观考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新民观思想的主要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梁启超的新民观思想。 -
19、中国外交服饰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公务性和社交性的外交场合都穿中山装。改革开放后,中国领导人开始着西装,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公务场合遵循国际惯例穿西服,国宴则穿着新款中式礼服。这一变化( )A、体现了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B、反映了国家外交方针适时调整 C、说明我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D、根源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
20、从1979年开始,广东省在农村社队推行“五定一奖”的经营管理制度,即定劳动、定地段、定成本、定工分、定产量,超产奖励。这一做法意在( )A、摒弃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B、防止农村出现新的贫富分化 C、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建立适应对外开放的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