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从公元963年起,宋朝推行“以文臣知州事”制度,使文臣逐渐掌握地方权力;并规定当地人不得在当地做官,而是由中央委派文职京官出任州县官。此举旨在( )A、加快文化发展 B、分散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财政负担
-
2、秦末陈胜、吴广揭开反秦起义的序幕,刘邦、项羽等反秦势力壮大,最终秦朝灭亡;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掀起黄巾起义,随后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这是中国古代封建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下的斗争都( )A、是突发的农民起义 B、体现历史由英雄创造 C、利用宗教发动民众 D、源于阶级矛盾的激化
-
3、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中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A、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B、尊崇儒术 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 D、设立中朝
-
4、把秦汉时期作为完整的历史时期来看,是因为它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且是在整个秦汉时期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度从形成到逐渐瓦解 B、秦统一中国与秦朝的暴政 C、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与延续 D、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与加强
-
5、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这些举措旨在( )A、体现以民为本的追求 B、构建中央集权的体制 C、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 D、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
-
6、如图为克盉,又称太保盉,是西周初期青铜器。盉盖内侧及器沿内侧均有铭文,铭文大意是:周王为表彰召公的功绩,封其子克为燕侯,管理燕地的部族。燕侯制作了盉来纪念这一事件。以下对克盉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克盉(
)
A、印证分封制推行的史实 B、辅助研究西周青铜工艺 C、帮助我们了解西周文字 D、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于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有学者认为,社会环境是外来文化作用于思想启蒙的主要原因。概括上述材料关于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所采用的外来文化,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说明1763年到1914年欧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显著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博物馆发展概况
时期
发展阶段
概况或典型代表
19世纪中叶-1905年
初创
本阶段活跃在博物馆移植舞台上的是西方来华人士,其中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院(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他们(传教士、知识分子)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一度成为后来国人创建博物馆的范式。
1905年-1936年
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游历官绅已开始比较中西古物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异同。维新人士创办上海强学会时首次明确将创办博物馆与启蒙、强国联系起来,认为博物馆有“博览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1905年张謇创办了南通博物院(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24年,冯玉祥部下进驻北京后成立专门的国立博物馆,众多的深宫古物最终于1925年在博物馆公开展示。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向社会公众阐释古物是一种社会遗产,而不是一家之遗资。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协会建成,开始了博物馆观念的本土化。至1936年,全国已建成博物馆多达77座。
——据胡盈《世界博物馆导读》和徐玲《西方博物馆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整理
材料二 1960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2月,以两馆为基础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该馆现有140万余件藏品,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至2016年,登记在册的博物馆达到4873所,各类专业博物馆层出不穷,国民近乎免费地享受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博物馆兴起和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现代中国博物馆建设的主要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博物馆功能的认识。 -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些做法( )A、使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表明印度的主流文化完全西化 C、发展了甘地的非暴力的斗争模式 D、丰富了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
-
11、“哥伦布大交换”对“旧大陆”的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下表可推知,玉米引植到中国( )A、促使精耕细作农业走向成熟 B、利于缓和明清人口增长压力 C、削弱了传统小农经济的优势 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
12、下图分别是考古学家在意大利庞贝古城遗址壁画中发现的2000多年前的圆形面食“占罗马披萨”和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现的4000年前用小米粉制作的面条。这些考古发现可用于印证( )A、物种交流促使饮食文化趋同 B、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 C、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相似性 D、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原产地
-
13、下图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这说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 )A、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诉求 B、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C、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D、彰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
14、下图描述的是汉代前期军功阶层担任三公九卿、王国相和郡太守等官职的变化趋势,其趋势表明当时( )A、君主集权不断加强 B、实行重文轻武方针 C、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D、道家学说地位稳固
-
1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天文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他们看到西学与中学之间在自然科学乃至宗教、道德方面体现出来的某些相近、相合或相通之处,由此得出“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看法。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真正推阐、论证“西学中源”之说,使之系统化、定型化,并对当时及其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康熙时期的梅文鼎。梅文鼎借用了明末以来学者猜测西学与古代中学关系的说法,即“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他解释说,中国远古时代,天算之学十分发达,尧命“仲、叔分宅四方,以测二分二至之日景,即测里差之法也”。与此相应,传教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把西方代数学(AIgebra)的译名“阿尔朱巴尔”直接解释为“东来法”,也称之为“中国法”。传教士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清廷最高统治者的赞赏。康熙帝说:“夫算法之理,皆出自《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彼称为‘阿尔朱巴尔’。不仅西洋算法出自东方,就连西洋历法也同样得自中土。”在统治者的倡导之下,“西学中源”说不仅成为定论,而且成为当时知识界看待西学和中西文化关系的主流观点。
——摘自国学网(节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西学中源说”提出的背景。对于“西学中源”说,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说你是如何评价“西学中源”说的?
-
1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边疆治理自古以来就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或者相关政策来加强管理。
材料 下表1989~2018年30年边疆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聚类主题词
高频关键词
边疆重点地区
新疆、清代新疆、新疆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云南省、云南边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拉萨、日光城、噶厦政府、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蒙古、内蒙古、蒙古地区、黑龙江、黑龙江流域、黑龙江省、广西、海南岛、海南
边疆关注时段
汉(秦汉、西汉、西汉王朝、汉武帝、两汉、东汉)、唐朝(唐代、唐王朝、唐前期、隋唐时期)、元(元代、成吉思汗)、明代(嘉靖、万历、明初、明廷、朱元璋)、清朝(清代、清朝、乾隆、清政府、清代前期、清廷、明清时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朝)。
边疆治理策略
设置都护府、册封、和亲、改土归流、宗藩关系、治边思想、屯田(制)、经略、土司制度、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理藩院、羁縻州府、西藏地方政府、安西四镇、策略、黑龙江将军、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卫所、天下观。
——改编自朱尖《中国边疆研究学术热点、特征与边疆内涵认知》
根据材料,请从表中选取相关关键词进行组合,以边疆治理为核心,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历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释。(要求:写出组合,主题明确,史实清楚,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论述合理。)
-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
材料二
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1830年,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西迁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看待材料二中选民增加带来的影响?材料三中美国政府强迫印第安人西迁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水雨,除兴。(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
——《秦律十八种·徭律》
(1)、请仔细对比《史记·陈涉世家》和《秦律十八种·徭律》,你有什么发现?能否探究其中的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史料运用应该注意哪些原则?《秦律》的作用是什么? -
19、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职后为特朗普退出巴黎协议致歉,当晚宣布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停止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等多项行政措施。联合国方面对于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表示欢迎。这表明( )A、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B、世界新秩序已然建立 C、国际问题需合作应对 D、联合国主导国际事务
-
20、1989年,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了历史终结论一文,宣称:资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的现代体制已经超越了历史和意识形态矛盾,但其他的世界角落还在追赶历史。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他当时声称,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将成为“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不可能再有更好的选择”。该论调旨在( )A、抨击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B、强调西方民主制是唯一的统治形式 C、预言冷战即将结束的必然 D、维护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