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有学者指出:“拿破仑战争扫荡了德意志各小邦国,削弱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战争的横向冲击使德意志的落后性暴露无遗,并推动着德意志历史的纵向发展,外来现代化的强制性已动员起普鲁士内部正在形成的现代化意识及民族觉醒力。”该学者认为拿破仑战争(  )
    A、结束了德意志君主制度 B、提升了德意志民族意识
    C、加剧了德意志分裂状态 D、传播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 2、 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可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自治城市中行使城市治理职责的主要是(  )
    A、基督教教会势力 B、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
    C、国王任命的官僚 D、庄园主人及其管家
  • 3、 1971年新闻照片《乔的笑》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照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
    A、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胜利召开
    C、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4、 如图为广西贵港出土的汉代铜镜,有类似纹饰的汉代铜镜在内蒙古察右后旗及云南玉溪等地都有出土,这可用于佐证汉代(  )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情况 D、少数民族手工业发展迅速
  • 5、在1929- 1945年间, 苏联共与217个外国公司签订过技术援助协定,中美国公司139个,德国公司33个,英国公司10个,法国、意大利公司各9个。对此斯大林说:“在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或提供援助的。”这说明( )
    A、大萧条期间西方加强了对苏经济交流 B、国际协作提升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水平
    C、美苏加强合作以应对法西斯主义的威胁 D、苏联工业化建设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
  • 6、 二战后,苏联在国内广泛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更在所有有色人种居住的地方进行宣传”。1955年,美国新闻署发起了一场由黑人演员组成的歌剧国际巡演活动,后来又资助黑人篮球高手、田径明星、艺术家进行国际巡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美苏对峙重心逐渐发生变化 B、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
    C、两极格局下紧张与缓和并存 D、两国利用舆论谋取战略优势
  • 7、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倡导变法维新 C、引介西方理论 D、颠覆孔孟学说
  • 8、 18世纪,法国狄德罗和达朗贝尔在编撰《百科全书》时,把工艺和制造业视为知识系统里一个重要的分支,囊括了丰富的内容,包括金银加工、宝石加工、铁加工、玻璃加工、皮革加工、蚕丝加工、羊毛加工等。这一做法(  )
    A、使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体系 B、反映出启蒙运动的转向
    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9、 鸦片战争以前,为了扭转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政府仅开一地为通商口岸,影响了英国商品的销售
    B、英国手工工场产品价格昂贵,限制了英国商品销售
    C、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需求有限
    D、清朝政府征收高额关税,增加了英国商品销售的困难
  • 10、进奏院始建于唐代安史之乱期间,一般由藩镇自行选举所属幕职担任,其主要职责是接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宋代设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州进奏院,并对进奏官进行厘选,一般以八品文官或三班使臣充任,仅为传递公文的文书官员。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
    A、监察制度建设的延续性 B、地方机构的膨胀
    C、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强化 D、选官制度的完善
  • 11、 雍正元年(1723年)在全国范围推行“摊丁入亩”,即不再按人丁征收丁银,而是将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全部摊入地亩一体征收,宣告了近两千年来的人头税制由此基本结束。“摊丁入亩”的推行(  )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减轻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C、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 12、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
    A、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
  • 13、 1913年国民党领袖黄兴在宋教仁追悼大会上写下挽联:“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一挽联可以说明(  )
    A、宋教仁被袁世凯枪杀 B、革命党遭受沉重打击
    C、政党政治已名存实亡 D、袁世凯筹备复辟帝制
  • 14、 唐德宗贞元年间,岭南节度使兼市舶使王虔休上奏朝廷,称:“今年波斯、古逻本国(注:东南亚古国)二舶顺风而至,亦云诸蕃君长,远慕望风,宝舶荐臻,倍于恒数。臣奉宣皇化,临而存之,除供进备物之外,并任蕃商列肆而市,交通夷夏。”这表明唐王朝(  )
    A、准许外国商贩在华各地贸易 B、已建立海上贸易管理制度
    C、已与欧亚各国建立贸易关系 D、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
  • 15、 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下列史诗中,使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是(  )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荷马史诗》 D、《伊戈尔远征记》
  • 16、如表为西周初年齐鲁两国的受封情况。据此可知,分封制(  ) 

    齐国

    姜尚受封,在营丘(今山东淄博)建立齐国,对于违抗王室的伯侯之国,齐国有讨伐的特权,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文化政策

    鲁国

    周公自己受封,命长子伯禽前往,在曲阜建立鲁国,附近的若干小国,都是它的附庸。受封时,分有“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A、以同姓宗族为受封主体 B、传承周朝完备礼仪典制
    C、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目的 D、内政为周天子直接控制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全新合作模式。 

    时间

    提出

    2013年9月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2013年10月

    习近平出访东南亚期间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讲话,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6月

    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一带一路”的提法,并对丝绸之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系统阐述。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设想的可行性条件,并指出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所体现出的丝绸之路精神的时代特征。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揽大量劳动力。华侨从 1830年占总人口的30%到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性较大。受民族独立浪潮冲击,1959年,新加坡在英联邦范围内实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内的一个州,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的新加坡是一个具有明显移民特征的城市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为新加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等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全面崛起是其文化传统潜能大爆发的表现。大批外来科技人才让美国政府尝尽甜头,《 1952年移民法》规定“全部移民限额中的50%用于引进美国急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突出才能的各类人才”。如今,美国人口除了有各种族土著外,还包括欧洲移民、非洲移民、拉丁美洲移民和亚洲移民,不同种族的移民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组成了不同特色的小团体,并由小团体之间的交流、碰撞而创造出更繁荣的经济文化景象。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让美国社会呈现多样性和注重平等、民主。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不断涌入美国,这些移民所获得的成就,逐渐打破了白人在美国社会中的霸权。 

    ——摘编自朱学敏《浅析美国多元化文化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社会“高度异质性”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为此在文化上采取的对策。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移民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程美东《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材料二研究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将之放置于整个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来考察。如图为学者归纳的中国现代化的 3种阶段演进特征: 

    ——据仰义方、武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逻辑、鲜明特征与实践路径》

    根据上述材料,选择整体或其中一种阶段性演进特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结构完整,包含论题、史实论证以及总结提升。)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管理的措施,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
    (2)、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
上一页 887 888 889 890 8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