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隋唐时,中书、门下两省的长官各有职掌。虽然中书省是基于皇帝旨意草拟诏书,但如果门下省经过商讨,指出诏书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可以驳正退回诏书。而且,如果门下省不在诏书上副署,中书省的诏书就无法下发。此做法(     )
    A、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推动宰相制度的废除 C、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色彩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 2、唐开元年间,朝廷所需丝织品多取自河南、河北。当时河南的丝织业水平首屈一指,其次为河北,淮南、江南的丝织品难以与之匹敌。到了唐后期,朝廷所需丝织品转而取自淮、浙等地。这主要反映了(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B、南方丝织技术水平提高 C、国家经济格局的变动 D、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 3、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基础。这说明武则天的统治(     )
    A、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管理 C、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标志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4、如下图是隋唐时期政府所设粮仓分布图。《隋书》记载隋朝“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通典》记载粮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由此判断(     )

    A、粮仓储粮来自江南地区 B、粮仓的分布与漕运相关 C、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迅速 D、旨在解决中央财政困难
  • 5、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诏令,官员上朝时不准使用鲜卑语,若有违者,免其官,后来考虑到年龄已经较大的大臣学习汉语比较困难,故又作一规定:“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孝文帝改革(     )
    A、具有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B、借鉴了中原先进的政治文明 C、消除了朝廷内部保守派势力的阻碍 D、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 6、考古发现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陕西半坡遗址 D、浙江河姆渡遗址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

    据材料,概括英国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原因。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东省鹤山市是著名侨乡,人称“海外一个鹤山”。鹤山水网密布,离香港、澳门都很近,水运一天内即可到达。鹤山濒临大海,地形复杂,导致当地洪水、干旱、台风等频发。从道光三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几乎每年都会遭遇洪灾或者风灾。19世纪中期以来,广东沿海等地人口剧增,人民生活困苦,再加上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鹤山等地的生存资源变得极度紧张。

    ——摘编自徐晓俊《论晚清广东鹤山华工出洋的原因及途径》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大批华工奔赴美国西部“淘金”,他们也是采掘煤、铁、汞、铜、铅等矿石的主要劳动力。华工们参与修建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及其它横贯大陆的四条铁路。这些铁路使“工业的北部、过去奴隶占有制的南部和垦殖的西部”连成了一个整体。随着铁路的建成,加州重要城市旧金山“从一个仅有几个帐篷和几间土屋的小地方发达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城市”。此外,华工们还投入到了西部荒地、沼泽地的开垦中,种植水果、花卉,发展园艺业、渔业等新领域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华工。华工的身影辗转于美国遥远西部的每个角落。

    ——摘编自张建新《华工在美国西部经济开发中的历史作用》

    (1)、“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迁移的重要理论。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力和拉力两个维度,分析晚清鹤山华工出洋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在美国西部开发中的历史作用。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在军队中推广西洋体操,在军事学堂中开设体操课,并非仅为了锻炼身体,更是出于练兵的目的。……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认识到近代体育不仅有军事上的强兵作用,更有在国家与民族长远利益上的强种、强国作用,开始把西洋体操引进学校教育。

    ——摘编自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国体育通史》

    材料二   1940年陇东中学请当地驻军385旅的干部战士教体育课程,主要内容有集会和解散迅速、步伐、跪卧姿势、掷手榴弹、射击、野战、刺击技术、防空防毒演习等,这些体育课程在边区学校较为普及。1940年成立的“延安体育会”提倡每天“10分钟运动”,还利用节假日经常组织全市性运动会和各种比赛,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游泳等运动项目,武装爬山、障碍、射击、投弹等军事项目,还有网球、足球、棒球、马术、赛马、跳水、举重、双杠、单杠、木马、团体操、舞蹈、武术等表演项目。参加比赛的有工人、农民、军人、学生、艺人、公务员、市民和商人。

    ——摘编自宗有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体育》

    (1)、据材料一、说明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体育观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体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呈向心式三重布局结构,古河道和十数座高、低水坝贯穿其间,城址总面积631公顷,有宫殿区、王陵区、仓储区和作坊区的考古遗迹。宫殿区东坡地层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米堆积,古城内外发现了祭坛、规模不等的墓地,出土了大批祭祀神祇的玉琮和象征权力的玉钺等刻有相似图案的礼器(见下图)。

    ——据刘斌等《良渚古城与中华文明》

    整理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良渚文化的社会特征。(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 11、一战后,以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在欧洲大量涌现,如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东方智慧学院”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欧洲出现此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一战引起人们对自身文明反思 B、中国在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 C、一战压制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 D、中国劳工赴欧加速战争结束
  • 12、笛卡尔(1596—1650年)主张“我思故我在”,认为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可以使心灵摆脱感官的桎梏,进而依靠纯粹理智来获得正确的知识。由此说明(     )
    A、宗教改革引发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B、近代自然科学排斥人文主义精神 C、理性主义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 D、启蒙运动推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 13、有学者认为,鼎盛时期的蒙古帝国领土横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亚洲和中东,其不仅在东半球的各文明之间搭建了桥梁,还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交流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且扩展、加强了从古典时期开始建立起来的世界体系。该学者旨在强调蒙古征战(     )
    A、推动帝国疆域的空前辽阔 B、使蒙古帝国实力达到鼎盛 C、影响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 D、为全球航路开辟奠定基础
  • 14、如图为1600—1780年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示意图。该图可佐证(     )

    A、亚非拉完全沦为列强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棉花成为国际贸易最主要商品 D、拉美独立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 15、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故事里的描写,把当时希腊军队的行军路线标在地图上。然后他按照行军路线图,最终在土耳其西北部地区发掘出了史诗中描述的特洛伊城遗址。据此可知《荷马史诗》(     )
    A、推动了西方考古学发展 B、可视为古希腊形象化的历史 C、如实记载了古希腊历史 D、可作为西方史学产生的源头
  • 16、如图为我国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示意图,其中DEF两段数据增长的共同原因是(     )

    A、思想解放助推经济的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D、民主法制建设恢复发展
  • 17、1950年1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希望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3月中英建交谈判在北京拉开帷幕,到10月,英国对华政策趋于消极。直到1954年4月英方表示愿意改善中英关系,双方重启谈判,于6月宣布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由此判断,造成中英谈判进程中断的事件是(     )
    A、朝鲜战争的扩大 B、北约组织的建立 C、万隆会议的召开 D、美苏冷战的发生
  • 18、最初,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片段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后来,各种期刊大量宣传并开始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完整翻译和出版也付诸行动。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B、五四运动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C、中国共产党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D、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思想
  • 19、从中华民国成立到1913年10月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中国出现了数百个政党,存在以下现象:第一、有完整纲领的较少,且纲领内容雷同;第二、党员跨党现象比较普遍,如黄兴有十一个党籍,黎元洪跨了九党等;第三、各党普遍采取以金钱收买选票。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政党制度名存实亡 B、军阀统治分崩离析 C、共和制度背离国情 D、政党政治基础薄弱
  • 20、据史料载,秦代都城咸阳的布局是将渭水对应银河,将咸阳宫对应紫微垣,将其他宫室、国家机构对应相应的星座位置;西汉长安城的建设也模仿了紫微垣的形状;清乾隆帝在《皇都篇》中曾写到北京“上应帝车曰开阳”,意思是北京城对应北斗七星中的开阳星。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     )
    A、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唯物思想 B、反映了和而不同的文明特色 C、蕴含了敬天法祖的价值取向 D、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绵延相承
上一页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