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结合“二十八年浴血奋斗”的历史,以政权建设为例,阐释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所做的努力。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 2、如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

    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 3、山东西南部的济宁是明清时运河沿岸的中心城市,四方“莫不以此为百货转运起点;工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及粮运改道,河道废弛,津浦(铁路)通车”,济宁“顿见停滞,不复如昔”,由直隶州降为济宁县,在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层次体系中迅速向边缘位置滑落。导致济宁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产业结构的变迁 B、海外贸易新格局形成 C、政治中心职能的丧失 D、新式交通方式的出现
  • 4、下表内容是古籍中对先秦城市规划的记述,所反映的城市规划理念是( )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杜,面朝后市”。

    《周礼·考工记》

    “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

    《左传·隐公元年》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管子·承马》

    ①彰显统治者的权威 ②与经济制度相适应

    ③人与自然互相适应 ④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需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 5、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如图寓意( )

    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 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 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
  • 6、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
    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 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 7、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主张女子参政;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改变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 B、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先河 C、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 D、使男女平权得到真正实现
  • 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 诗①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2)、导致诗②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3)、诗③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 9、材料 1915年12月19日,蔡锷历尽艰险,安全抵达云南昆明。时滇军反袁情绪十分热烈,中下级军官已开过三次秘密会议,酝酿武装讨袁。原国民党骨干分子李烈钧、程潜、熊克武等亦先后来滇,共同策划反袁战争。12月21、22日,在蔡锷、唐继尧的主持下,又联合召开了第四、五次会议,决定立即发动反袁护国战争。12月25日,正式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护国战争爆发。在护国军的沉重打击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下,袁世凯被迫于次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以“大总统”自居。蔡锷与唐继尧等立即发出通电,不仅不承认袁世凯仍为总统,而且要求对袁进行审判。这时,全国各地反袁斗争形势继续高涨,袁党内部也日益分崩离析。6月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声中,忧病身亡。以反袁称帝为宗旨的护国战争随之胜利结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锷发起护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蔡锷组织的护国行动。
  •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③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④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1、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成为后来难以逾越的高峰,电影界喜称为“中国电影复兴之年”,与此时电影大发展相关的背景是(  )
    A、中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B、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C、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
  • 12、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  )
    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 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 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3、如图为建国初期某地发行的一张股票。作为史料,该股票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

    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
  • 14、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如图报道《解放南京》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影响是(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 15、反对官僚主义是我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下列运动,把反对官僚主义作为目标的有(  )

    ①“三反”运动

    ②延安整风

    ③整风运动

    ④镇压反革命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6、“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井冈山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
  • 17、“清庭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  )
    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 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
  • 18、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一大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的书记是(  )
    A、李大钊 B、董必武 C、陈独秀 D、毛泽东
  • 19、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教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 20、1912年12月某报载“女士大骂参议员”一文,写道:“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牺牲生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女子亦组织中华民国之重要分子,二万万女同胞,当然与男子立于平等之地位。……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这则新闻说明(  )
    A、女性的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B、女性在辛亥革命中作出了贡献 C、部分女性反对袁世凯上台 D、女性争取参政权的道路艰难曲折
上一页 883 884 885 886 8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