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有关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民主制是城邦政治的基本特征 B、城邦即“城市国家” C、城邦一般由一个城市及周边村落构成 D、城邦的突出特征是小国寡民
  • 2、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如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导致其中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农村大发展 B、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 C、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 3、《申报》在《巷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中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觳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这段祝词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是( )
    A、民主富强 B、独立自主 C、超美驾欧 D、君民共主
  • 4、读中国经济成分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代表的是( )

    A、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 C、官僚资本 D、民族资本
  • 5、“铁路经过的地方,洋货倾销,旧式交通被弃置,运河运输被海轮和铁路代替,沿河城市衰落。”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在华修筑铁路 B、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 C、运河河道年久失修 D、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
  • 6、钱穆《中国社会演变》:“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教育宗教一切文化事业,社会没有力量,全要仰赖中央,这是不可能的事。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其所受祸害,较之晋代五胡乱华一段更深刻,更惨澹。”导致这一状况的起点是(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7、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如图,其中图(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A、战国 B、 C、西汉 D、东汉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历程表

    材料二:他们(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反对鬼神迷信,批判“君权神授”“祸福天定”等谬论。随着运动的发展,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被历代儒家不断发展的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根据儒家思想发展历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历史时期,简述中国儒家思想发展概况。

  • 9、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近代企业家在中国出现,直至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中国近代企业家群体真正成型,他们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他们是近代中国复兴史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近代实业家郑观应,先后投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1880年郑观应编定刊行《易言》一书,主张向西方学习,鼓励商民投资实业,对不平等的关税政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1894年其所著《盛世危言》出版,首次要求清廷“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还主张习商战、兴学校。

    材料二:卢作孚是近代企业家的典范之一。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1919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1926年成立民生轮船公司,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1927年卢作孚到北碚后,陆续建成北川铁路、天府煤矿、三峡织布厂、中国西部科学院等,他在这里设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1938年,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据汪洋《近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企业家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企业家为近代中国复兴做出了哪些贡献?
  • 10、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材料一:在古代边疆的开发与治理中,移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鉴于匈奴时常侵扰西北边郡,汉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实边,通过优厚条件吸引民众充实西北边疆。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元鼎六年(前111),又在河西走廊设张掖郡、酒泉郡,置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军屯戍边由此成为安置移民的一种主要方法。此外,政府还采取了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卒于边郡等措施。这些政策既开发了边疆又保卫了边疆。

    ——摘编自翟麦玲《两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比较研究》

    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土司制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向西北边疆移民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边疆管理的措施,指出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
  • 11、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A、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D、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的共识
  • 12、20世纪30年代,鄂豫皖地区流行的一首歌谣《枪会革命歌》唱道:“土豪和劣绅,压迫我穷人,火热又水深。这时候,我穷人,赶快来革命,调转枪头杀尽那豪绅。枪会学友们,穷苦的工农,杀尽豪绅就把土地分。”据此可知,当时( )
    A、国民革命蓬勃发展 B、土地革命正在开展 C、减租减息政策施行 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13、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中国政况,著名学者杨荫杭发出“今日之时局,五代之时局也”的感叹,时论也将北京政府视为世界政治史上“最无权能之政府”。这个某一时期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北洋政府时期
  • 14、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个“句号”主要指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15、1842年,晚清财政收入中,田赋占比为76%;到了1911年,田赋仅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7%。这反映了( )
    A、国家经济主权不断丧失 B、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C、农业经济发展不断萎缩 D、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压力
  • 16、有学者认为:“他(义和团)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作者旨在说明义和团( )
    A、爆发的历史根源 B、本质是文化的冲突 C、体现出阶级局限 D、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17、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迅速与西方航运公司展开价格战。太古、怡和两家外资巨头不得不在1877年、1883年、1889年三次与招商局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这表明( )
    A、中外势力勾结剥削国人 B、洋务运动有利于抵制经济侵略 C、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D、洋务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 18、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妇女地位的提高 C、印刷科技的发展 D、社会性质的变化
  • 1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皇帝不赴内阁亲视票拟,故令阁臣票拟。皇帝在内寝仍不亲视政务,则批红亦由太监代之。因此明代司礼监,权出宰相辅上。因此宦官逐渐骄横跋扈。”这表明明朝( )
    A、实现了权力的平衡 B、宦官专权导致皇权衰落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中枢权力运作存在弊端
  • 20、下表为辽宋榷场贸易中商品交易种类与限制交易情况。这反映了宋辽时期( )

    类别

    内容

    宋对辽输出的主要商品

    茶、药材、布帛、瓷器、珍珠、象牙

    宋对辽严禁输出的商品

    铜钱、金、银、铜、铁等金属,硫磺、硝、书籍

    辽对宋输出的主要商品

    羊、骆驼、皮革、毛毡、盐、马具

    辽对宋严禁输出的商品

    马、粮谷

    A、宋辽间交流又对立的特殊关系 B、宋与辽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 C、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程度加深 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上一页 881 882 883 884 8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