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秦王) 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故其亡可立而待。”下面最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A、废分封制,行郡县制 B、大兴土木,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统一车轨 D、编制户籍,整顿风俗
-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D、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
-
3、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安阳、济南分别出土过商朝青铜铲、青铜镰刀
商朝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B
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
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生产铁器
C
春秋时期, 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 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 武王”
分封制度消亡
D
洞庭泰(太) 守木牍: 这片木牍属于郡县职官简,太守即郡守的尊称。
郡县制最早在湖南推行
A、A B、B C、C D、D -
4、据学者考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诗经·商颂》, 此处的“水”仅指黄河中下游的河济地区。而在战国《尚书·禹贡》中, 禹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达到了钱塘江地区。这可以说明(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夏统治区域范围较大 C、战国时期水患频发 D、传说故事无史料价值
-
5、早在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就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 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 )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
6、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 最多的达 77 件,最少的也有 19 件,都包括陶器、 玉石器、 猪头等; 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 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 )A、手工技艺高超 B、文化礼制产生 C、经济发展繁荣 D、阶级分化明显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近代百年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上海的历史博物馆留有大量的民族精神等诸多方面的时代印记。以下为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部分藏品(或会址)及其介绍。
藏品/会址
介绍
(清)振远将军铜炮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各战略要地加强军备建设,该门铜炮是鸦片战争期间吴淞战役的重要历史见证。
道白生公司制造的清花机
清花机用于清洁棉花。此清花机原属三新纺织厂所有,该厂前身为洋务运动时所开设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新式纺织工业之鼻祖。
辛亥革命时上海起义军的陆军旗
旗帜中央画有一颗九角星,内外两圈共有黄星十八颗,代表当时十八个省份。
福新面粉公司商标图册
1912年荣氏兄弟与人合伙在上海创立福新面粉公司,1921年发展至18个厂。
《青年杂志》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新青年》。
中共一大纪念馆
地处上海市黄浦区,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义卖救难”纪念章
1939年,为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义卖救难运动,该印章便是当时所发。
《解放日报》创刊号
1949年5月28日在上海发行,报纸头版正中刊登有《大上海全部解放》的消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2)、请围绕近代上海的历史变迁,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镇统于州县,例无设官”。为解决治安与税收上的困难,明清两代在江南市镇派驻巡检司、税课局等专职机构,但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市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于是,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些组织往往由地方宗族力量主导,同一功能的自治组织之间亦有地域分割的痕迹。各市镇有自办的公益性学校,有独立的城市保护神——城隍,有完整的市镇历史记载——市镇志,表明市镇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武乾《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改善日常生活,城市居民不断抗争。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行会制定规章,训练工人的职业技能,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为社会福利积累资金,并通过礼拜天祈祷和节日游行等公共仪式鼓励市民对行会和城市忠诚。市政当局支持行会采取限制性措施,市议会核准行会规章,城市法庭负责追捕违规者。城市生活受到更为复杂的正式规则的约束,市民也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等责任。
——摘编自陈灿《论走向近代的英国城市职业市场变迁和行业规则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对二者的走向加以评析。(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城市在自治发展上的相同原因及表现。 -
9、美国亚马逊公司作为世界上的最大电商平台,2020年商品总销售额为4750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20万,已成为全球品种最多的网络零售商。2020年,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450多万商家以各种形式参与了该平台组织的全球圣诞狂欢节,总销售额340多亿美元,这体现出( )A、信息技术凝聚了国际共识 B、网络成为最大的信息媒介 C、电商发展彰显国际竞争力 D、互联网购物推动了全球化
-
10、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A、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为主要标志 B、与世界贸易和生产力水平正相关 C、始终伴随着殖民扩张与原始积累 D、呈现出由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趋势
-
11、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一座经济体系大厦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它顺应历史的潮流而出现,既不是神圣的庙宇,也不是罪恶的城堡。……为战后风雨飘摇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撑起一方晴空。”对材料中“这座经济体系大厦”理解正确的是( )A、首创自由贸易的经济主张 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 C、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壁垒 D、形成法制化和规范化贸易体系
-
12、杨继绳指出:1929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约为100亿美元,1933年,增加为130亿美元,1936年增加到150亿美元。经过政府三年“注射”之后,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50%,但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仍有900余万人失业,直到二战期间政府投资扩大到1 030亿美元,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作者意在说明( )A、“自由放任”政策优于政府干预 B、“以工代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C、二战是美国渡过危机的唯一因素 D、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相对有限
-
13、右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 )A、将农业带入数字信息化时代 B、完全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 C、有利于粮食作物种植多元化 D、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
-
14、有学者对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后的影响展开研究,见下表。据此可知( )
西班牙水手在航行途中因食用马铃薯而避免得坏血病
马铃薯传入中国后,大量种植,导致大量山坡地森林被砍伐殆尽
在英格兰,许多制造商尝试用马铃薯取代面粉制的面包,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工业化进程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大规模军事动员使马铃薯的食用遍及欧洲广大地区
A、食物来源决定人口增长规模 B、战争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C、物种交流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D、人口迁徙推动文化认同 -
15、右图是欧美五国工业化时期农业发展水平指数示意图(100=每个农业男工每年净生产一千万卡植物性热量)。据此可知( )A、英国已经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 B、西方大国都实现农业现代化 C、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农业必然发达 D、工业化与农业发展密切关联
-
16、1810年,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1810年法令》,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从国家层面对工业污染实施管制的法令,该法令根据工厂危害环境的程度建立起了一整套工业设施分级体系以及相应的行政许可制度。这一法令的通过反映了法国( )A、是欧洲工业污染最严重的国家 B、有效遏制了城市工业污染的恶化 C、工业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重视 D、工业革命推动了法制建设的完善
-
17、1337 年,爱德华三世发动英法“百年战争”,为此,他经常召集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议会,讨论税收问题。1344 年,下议院承认“国王和贵族是为了英国人民的安全才冒着生命危险去作战的”,国王进行的战争是为了国家以及国王、教士和国内所有其他人的荣誉、安乐、和平。据统计,1294~1453 年,英王获得动产税和关税累计达1100万英镑。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 )A、强化了英王的专制权威 B、增强了英国臣民的民族意识 C、促成了英国的议会制度 D、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
-
18、在中世纪,条约的缔结通常要教会的高级代表直接参加或事后确认,并进行宗教宣誓;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召开时,与会国都要求以平等地位坐到谈判桌前,不再听从教皇的意旨。这一变化( )A、表明世界近代外交制度确立 B、确立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原则 C、体现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D、表明天主教会权力的彻底丧失
-
19、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实行自治。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10--11 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同时,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 )A、强调基层自治的作用 B、彰显教会神权的权威 C、运用社区管理的方式 D、突出专制王权的地位
-
20、2014 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宣告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意见》明确,要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考虑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因素。户籍改革旨在( )A、缩小城乡差别 B、推进城市化进程 C、保护农村耕地 D、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