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提出了“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人”“红军是工农群众的红军”等宣传标语。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 (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2、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我国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情况表(单位:%)。据表可知( )

    时期

    外国资本

    (单位:%)

    官僚资本

     

    (单位:%)

    民族资本

     

    (单位:%)

    1894—1911年

    15.98

    14.36

    14.99

    1911—1920年

    4.66

    4.37

    11.18

    1927—1936年

    13.89

    11.76

    14.28

    A、民族资本总额逐渐超过官僚资本 B、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C、外国在华资本体系逐步走向崩溃 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 3、1920 年秋,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学生,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蔚成风气。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C、倡导解放妇女和文明开化 D、批判封建旧道德和旧礼教
  • 4、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凸显的共同主题是 ( )

    A、国家出路的探索 B、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思想解放的潮流 D、清政府统治的崩溃
  • 5、1912年 1月,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撰发《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辛亥革命 ( )
    A、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D、没有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 6、据统计,1902至 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 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民变中既有旧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彼此呼应。 当时兵变有20多次,学生也经常闹学潮。 因此,有人说,武昌起义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反映了( )
    A、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胜利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7、19世纪30、40年代,部分开明官员热衷于放眼世界和研究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并撰写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等著作。据此可知当时( )
    A、夷夏观念受到冲击 B、中西思想深入融合 C、中体西用顺应统治需要 D、西方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8、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合作修订历法、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深刻地认识到几何学在数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当中的基础作用。此外,利玛窦还绘制并交付刊印《坤舆万国全图》等多幅世界地图,具体介绍了全球地理知识。这些反映出( )
    A、西学东渐成为当时主流 B、中国传统科技已走向衰落 C、部分士大夫拥有包容开放的心态 D、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是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
  • 9、《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处于新疆的博克达山被关外之民奉为圣山,在1759年,清乾隆皇帝举办“定西域祀典”,把博克达山与泰山等名山同列,奉为山川祭祀对象。这一做法( )
    A、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 B、重视对边疆地区思想的控制 C、有利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日益严密
  • 10、清朝奏折制度,拥有具奏权的地方督抚,通过密折,与皇帝商议大事,整个过程是单线联系。某个大事决定前,其实皇帝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中央部臣讨论往往流于形式,部臣的反对意见也基本无效。由此可见,奏折制度的运行( )
    A、制度异化,容易任用奸佞 B、加强君权,削弱部臣权力 C、制度规范,政务运行通畅 D、提高效率,中枢决策快捷
  • 11、徽商形象反差很大,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徽商吝啬贪财。在现实中,徽商是明清最重要的商帮之一,生活作风克勤克俭、创业精神吃苦耐劳。 此现象能够说明 ( )
    A、明清闭关锁国,徽商地位没落 B、小农经济主体,商帮影响力有限 C、传统思想观念,商人地位不高 D、政府有意引导,巩固统治的需要
  • 12、明朝洪武年间到嘉靖年间,朝贡次数如图所示,朝贡次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不断侵扰 C、财政能力下降,相关政策不断调整 D、国家实力下降,宗藩体系宣告瓦解
  • 13、金大定时期(1161—1189年),随着猛安、谋克私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计口授地的大家族土地经营向个体家庭的独立经营转化。奴隶主出售奴隶,扩大私人所有的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汉人耕种,女真族的个体经营者转化为国家佃租者和自耕农。这些做法( )
    A、促使金宋全面对峙局面出现 B、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C、强化了佃农与金统治者矛盾 D、为金灭北宋奠定了基础
  • 14、辽朝皇帝每年春捺钵期间巡视东北地区,在其南部修筑了军事重镇黄龙府,在长春州设置了东北路统军司,在这些军事重镇的周围还修建了很多中小规模的城堡。这些军事重镇和城堡里面驻扎着辽朝的部族军。这主要是为了 ( )
    A、强化辽朝统治 B、开发东北地区 C、震慑边疆地区 D、宣扬皇帝权威
  • 15、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唐代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采用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B、三省六部制察举制 C、三公九卿制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 16、两税法最基本的特点是征收对象的相对广泛性与稳定性,改变了租庸调制下赋役征收对象狭窄并且极不稳定的状况。这有助于( )
    A、放松政府对老百姓的人身控制 B、加强中央经济实力 C、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 D、削弱地方长官特权
  • 17、唐都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有粟特人、大食人、波斯人和天竺人等。粟特人带来了深受中原人喜爱的音乐舞蹈:胡腾舞、柘枝舞、胡旋舞;波斯人带来了自己的信仰和宗教(袄教); 来自天竺的瞿昙悉达把印度的《九执历》翻译成中文。这些现象反映出唐朝( )
    A、对外政策较开明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形成中华文化圈 D、文化遥遥领先世界
  • 18、《河南志》这样描述隋唐时期大运河洛阳段:“天下之舟船所集, 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货易,车马填塞。”这说明隋唐大运河的基本功能是( )
    A、用于战略防御 B、发展对外贸易 C、掌控经济命脉 D、沟通南北经济
  • 19、云冈昙曜五窟开凿于 460—465年,其中露天大佛将拓跋鲜卑的勇敢与睿智、剽悍与豪放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 466年献文帝即位到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石窟建设进入鼎盛阶段,有些佛龛出现了清秀端正、褒衣博带的法相。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B、佛教文化占据主导 C、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D、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 20、《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 (人口)流寓江左(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东晋政府允许侨人(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 在户籍上注明本人原籍,并给予免除正常赋役之优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安史之乱导致北方经济遭到破坏 B、政府优待政策利于江南地区开发 C、人口南迁促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的民族交融
上一页 873 874 875 876 8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