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50年,国家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券(图2为样币),并规定公债的募集及还本付息均折成实物计算,以避免债券贬值。此举旨在( )

     

    A、稳定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 B、尝试币制改革打击投机商人 C、动员民众消费推进国家建设 D、增加军事投入保卫国家安全
  • 2、《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以下为1942年该报的改版方案(部分)。这主要是为了( )

    ·要“深入地反映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要求和呼声”

    ·只适合高级知识分子口味的学术性专刊停办

    ·摒弃半文半白的新闻体,从社论到新闻一律改用白话文写作

    A、揭露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 B、创新宣传方式扩大统一战线 C、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D、动员群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 3、图1为1887~1921年中国生产资料进口额在进出口贸易差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图1

    A、工业结构渐趋合理化 B、中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C、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D、外部环境影响民族工业发展
  • 4、1874年,王韬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天下之治,以民为先”“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等主张。这表明王韬( )
    A、立足国际视角践行洋务新政 B、已经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借助舆论宣传凝聚革命力量 D、仍未突破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
  • 5、辽太祖立国后“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金世宗令人译《五经》,“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西夏虽以佛教立国,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从辽、宋、金输入汉文典籍以满足阅读需求。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多元一体的格局 B、儒学正统秩序的重建 C、文化认同的理念 D、崇文尚读风气的盛行
  • 6、《唐律疏议》确认了以下量刑原则。这些原则( )
    A、彰显了皇权 B、体现了唐律的严密 C、践行了礼制 D、维护了家族的利益
  • 7、东汉前期,经过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较西汉有了更大的发展,但官方统计的人口数字仍未恢复到西汉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
    A、自耕农经济衰退 B、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C、统治区域的缩小  D、地方农民起义的频发
  • 8、先秦时期有“削木为鐻”(鐻,支撑钟的木制结构)的故事,描述了匠人从“斋以静心”到选材再到完成的制鐻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去功利、去智巧、去我的地步,然后才能入山林、观天性,“鐻成,见者惊犹鬼神”。该故事( )
    A、反映了佛家的心外无物 B、映射了尊法敬天的社会理念 C、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 D、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 9、1869 年 11月,位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成功通航。直至今天,它依然是世界上重要的运输通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伊士运河的历史

    材料二   有关苏伊士运河的一组材料:

    漫画家笔下的英法争夺

    1870—1895年苏伊士运河的运输状况

    年份

    船(艘)

    货物(吨)

    1870年

    486

    436609

    1875年

    1494

    2009984

    1880年

    2026

    3037422

    1885年

    3624

    6335753

    1890年

    3389

    6890094

    1895年

    3434

    8448383

    材料三   1956年, 纳赛尔决定将苏伊士运河收回国有,用苏伊士运河的收益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当时,国际上要求由多国控制极为重要的苏伊士运河,但他没有在这一压力下屈服,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军队联合起来试图从他手里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他们的军事行动是成功的,但不幸的是,他们在外交上遭到了失败。他们并没有与美国进行磋商,因此遭到了美国的强烈谴责,并迫使他们撤军。苏联也表示强烈反对,因此苏联也获得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坚定支持者这一声誉。纳赛尔也赢得了极高的威望。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 根据材料一,以一个新的时间尺度重新划分苏伊士运河的发展史,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2)、 材料二中甲、 乙对苏伊士运河历史影响的反映相互矛盾吗? 请说明理由。
    (3)、 苏伊士运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生活在 19 世纪末的埃及普通民众会怎么看待这条运河?请加以说明
    (4)、 以19世纪 50年代一位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对材料三的事件撰写一份时事新闻稿件。(要求:史论合,观点正确,逻辑清晰) 
  • 10、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则以“探索”为题的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1、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 19世纪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 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 甲午中日战争后, 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 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 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世纪初, 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1961-1981 年,因过于拥挤,人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 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有利的发展条件。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举例说明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12、中国古代武状元的集聚是一种人文地理现象,该现象的产生是地缘政治演变、经济格局差异、武举制度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02年,武则天首创武举。考试科目包括长垛、马射、步射、负重、摔跤等项,对考生相貌有“躯干雄伟”的要求,唐朝武举并未大规模推进,共计产生41名武状元。宋初,鉴于唐末五代武人专横割据之祸,武科久不举行。直至1030年,宋仁宗才恢复武科取士,1274年,南宋度宗举行最后一科武举,两宋共产生78名武状元。宋朝武举既考武艺,又考策论,武艺部分简化, “以策为去留,以弓马定高下”,断绝了仅凭武功入武闱的机会。明朝就考试内容而言,几乎是宋代的翻版。清朝一改宋明两代重文轻武的趋向,录用标准逐步恢复到偏重弓马的老路, 共产生武状元109人。

    ——摘编自王凯贤《武状元刍议》

    材料二

    图 1、图 2、 图3 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宋、清) 武状元 (有籍贯可考者) 空间分布密度图。

    ——据吴黎等《中国、历代武状元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请指出图 1、 图 2、图 3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13、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 1979 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旨在说明( )
    A、疫情推动各国意识形态的改变 B、抗疫需要全球各国间团结合作 C、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 14、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美元本位制”具有一定的内在不对称性,这一内在不对称性给美国提供了向外转嫁其国际收支调节成本的可能性。这说明( )
    A、以美元为中心的金币本位制确立 B、美元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 C、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取得支配地位 D、美国必须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地位
  • 15、《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但美国在签署条约时提出了各国自己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
    A、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B、基本能有效制止各国的军备竞赛 C、明确放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被大打折扣
  • 16、在 1800—1870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 6.7 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 9.6倍,而在1720—1820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 1.74 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先进工业文明开创世界市场 B、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发生剧变
  • 17、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用 17 艘大船除运送交换物外,还运去了工匠、农夫和农业工具,以及各种植物种子和不同动物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与此同时,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烟草、可可等也传到了欧洲。这表明新航路( )
    A、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瓦解了美洲落后的生产方式 D、提供了各洲文明共赢的契机
  • 18、史学家波里比阿强调: “在其他国家,要找不到侵吞公共财物的人绝非易事”,相比之下,罗马共和国早期“有关文献记载却清楚地表明,在他们之中找一个犯这类错误的人相当困难”。这反映出,当时罗马( )
    A、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 B、社会形成廉洁执政之风 C、法律严格规范贵族行为 D、政府严惩违法乱纪活动
  • 19、2012年,我国有约 2000 项空间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展开应用;航天重大科技工程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现代力学、地球科学以及材料、工艺、制造等一大批高新技术的发展;自1987年进行太空育种以来,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这表明( )
    A、空间技术已经主导国民经济发展 B、航天工程推动了新科学理论诞生 C、太空育种改变了动物的基因结构 D、航天科技的应用有利于国计民生
  • 20、图1、图2分别是《人民画报》1955年、1957年的年度封面照片。它们体现出( )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C、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 D、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
上一页 871 872 873 874 8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