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秦朝建立后,将天下兵器都收缴到都城咸阳并加以销毁,熔铸为12个各重千石的铜人;秦始皇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将战国时各国所修城防壁垒(除长城外)完全拆除;对于六国故地的贵族、豪富,秦廷采取了强制迁徙的措施。秦朝的上述措施(    )
    A、加强了基层社会管理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 2、下表是各阶段人才流经战国七雄人次(单位:人)。据表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排序

    阶段

    1

    2

    3

    4

    5

    6

    7

    流动总数

    前期

    魏7

    齐6

    赵5

    秦5

    韩4

    楚3

    燕0

    30

    中期

    秦24

    魏22

    齐15

    楚14

    赵10

    燕7

    韩4

    96

    后期

    秦17

    赵15

    魏5

    燕5

    楚3

    齐2

    韩1

    48

    (注:统计样本为国籍相对明确的战国人才,表中诸侯国后的数字为流入人数)

    A、战国时期华夷观念淡薄 B、政治人才流动最频繁 C、侧面反映一国综合国力 D、百家争鸣的政治反映
  • 3、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    )

    伯(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 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据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年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 5、【时代与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6世纪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表现青年男女反叛传统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心声。王祯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彼特拉克撰写抒情诗集《歌集》,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哥白尼完成《天体运行论》,系统介绍“太阳中心说”。

    17-18世纪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古典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乾隆后期,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哈姆雷特》精心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形象。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对封建社会制度、道德、宗教等展开无情批判。

    ——据陈文海、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等

    如表为14-18世纪中外文化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叠床架屋”

    宋代本身的统治体制,在中国列朝之内缺乏先例,乃是“叠床架屋”、缺乏有机结构的官僚系统。宋代的文官,凭着“差遣”担任指定的工作,大多数官职都是由带着其他官职的人员出任,而那些官员的本来职务,却是由另外一些被“差遣”的官员处理。此外,大多数职位不仅只有一位官员担住职务,同时会有别的官员以“同知”“通判”这一类的名称,与本来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在各路以及路下的州县,都有直接由中央管辖的单位派驻,还有分别管理财政、司法、教育、军事的各种官员。但是,这几个单位之间,并没有一些协调的地方主管。

    ——据许倬云《说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叠床架屋”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 7、【考古发现与历史新知】 

    材料: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之墓。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重要文物列表: 

    1

    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五色食胜》等。其中不少为失传的古代典籍。

    2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摆放在刘贺床榻前,是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上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

    3

    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4

    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仅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种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以及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

    5

    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

    6

    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

    ——摘编自王子今《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反映的西汉中晚期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昏侯墓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 8、明朝建立后,复兴的儒学成为正统学说的基础。但在王守仁看来,儒家正统学说似乎已经僵化并误入了歧途,他认为无论真理、知识还是美德都属于人心中的“天理”,无需经过儒家学说的长期训导而获得。这一思想( )
    A、动摇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B、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否定了伦理道德的标准 D、影响了哲学的发展趋势
  • 9、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即被太祖斥遣还乡,且终生不用,并说“其小忠小信足以团结君心,及其久也,假威窃权,势遂不可抑”。这反映出该时期( )
    A、宦官专权的严重性 B、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C、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D、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 10、唐朝韩愈因反对宪宗迎佛骨,不惜上书《谏迎佛骨表》而被贬潮州。宋代二程认为佛教“以生死恐(吓)动人”,只是理会生死,其他都不理会。他们的主张体现了(   )
    A、学者积极推动儒学复兴 B、佛教尚未获得国人认同 C、唐宋文化政策包容开放 D、士大夫与皇权矛盾尖锐
  • 11、金朝初年实行带有氏族残余的贵族会议制度。金熙宗即位后进行了改革,在中央设置三省六部制,将原女真、辽和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实行封国制度,规定百官的仪制与服色,史称“天眷新制”。据此可知,“天眷新制“( )
    A、促使金朝步入文明时代 B、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 C、旨在消除贵族制度残余 D、实现了金朝长治久安
  • 12、北宋时期,宋真宗重用王钦若、丁谓等人,东封西祀,大营宫观。在此背景下,位居宰相的王旦以“祖宗之法”为旗帜,对抗真宗等人越轨的政治行为。由此可见,北宋的祖宗之法( )
    A、导致了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B、有利于稳定政治格局 C、为北宋的积贫积弱埋下隐患 D、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 13、陈寅恪认为,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点,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元白(元稹、白居易)诗证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其旨在强调中国诗( )
    A、还原当时真实历史 B、蕴含历史时空要素 C、具备一定史学价值 D、反映特定物情风貌
  • 14、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表明当时( )
    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 B、皇帝独尊地位削弱 C、礼仪严格承袭惯例 D、中枢机制运行正常
  • 15、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饮酒二十首》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其中一首写到:“有客常同止,取舍邀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这些诗句从侧面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 )
    A、门阀士族的发展 B、崇尚清谈和玄学 C、现实社会的黑暗 D、社会生活的奢靡
  • 16、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墓地不请”,没有土地买卖。到了战国时期,土地买卖的记载已较多,如《史记》载赵括之母言:“今括一旦为将……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一变化说明( )
    A、土地兼并现象趋向激烈 B、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 C、封建小农经济尚未确立 D、铁器工具得到普遍使用
  • 1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的“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侵占中国……在其“大陆政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1941 年, 日军进攻国殖民地缅甸,应英方要求, 中国筹组远征军入缅协防。滇西方面,设立了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远征军一部渡过怒江,与沦陷区各族民众抗日武装一道,开展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入缅后, 军深刻感受到中国军队“战斗意志始终旺盛,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确实十分英勇”。印度方面, 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进行了扩充、整训, 中美联合开通了印度阿萨姆到国的“驼峰航线”。 1943年10月, 中国驻印军和中美混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序幕。 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歼敌2多人 , 在中国战场上率先把日军赶出国门,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       ——摘编自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14年227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大陆政策”中第一步、第三步计划的。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滇西抗战暨远征军入缅作战胜利的原因,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军事作用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施。到汉武帝时期,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在边疆治理上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以各边疆民族部落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 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并可以世袭;羁府州有的边疆民族百唐王朝缴纳赋税,户口也不上报户部,但各边疆民族的部落首领要向唐王朝缴纳贡赋,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汉武帝时期为“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羁縻府州政策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和唐朝在边疆地区管理上的不同,并简述元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历史意义。
  • 19、如图为 1948年米谷创作的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 》。漫画中,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昨晚穿的一双鞋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如同两条船。该漫画反映的现象( )

    A、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 B、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C、源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D、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 20、下图反映的革命运动 ( )

    A、引起了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 B、是中国社会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直接冲击中国旧式官僚体制
上一页 872 873 874 875 8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