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华北制药厂于 1953年6月在石家庄市开始筹建,是化学工业部直属大型国营企业和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项目,由苏联援建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从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两部分组成。华北制药厂建设的国内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工业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国家对国民经济开始调整 D、社会主义阵营的不断扩大
-
2、图2反映的是 1950 年湖南省岳阳县农民易振家分到土地,图3反映的是 1956年在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上,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呈送喜报。两张图片反映的事件都( )
A、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途径 B、是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 C、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
3、1945年 8月28日, 毛泽东、周恩来、 王若飞一行飞抵重庆。8月29日, 《大公报》发表社评: “毛泽东先生来了! 中国人民听了高兴,世界人民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 )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B、意味着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C、顺应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 D、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
-
4、忻口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会战。读下表,忻口会战突出反映了( )
时间
地点
司令长官
副司令长官
参战部队
1937年10月13日至 11 月 2 日
山西
阎锡山
朱德、卫立煌、黄绍兹
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中共领导的八路军
A、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 C、正面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持久抗战方针产生了积极效果 -
5、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
6、1935 年 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没有提政治上的错误,相反还肯定了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当有人提出应该批判政治错误时,毛泽东制止了这种做法。这些举措( )A、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完全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有助于实现最大程度的党内团结
-
7、图1是 1928年底报纸上的报道的一则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是( )
A、宁汉合流 B、济南惨案 C、东北易帜 D、北伐战争 -
8、中国如何开展国民革命,共产国际指出: “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就必须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中国的劳动运动太软弱无力,实际上等于没有。 中国共产党是人为地组织起来的,而且产生得过早。 目前在中国只能发展国民运动。 国民党是代表国民运动的。 ”共产国际的这一思想(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果 B、推动国共两党对峙局面的形成 C、推动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 D、成为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理论依据
-
9、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 “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 ” 知识分子们的这一认识,是在( )A、戊戌变法之后 B、辛亥革命之后 C、护国战争之后 D、五四运动之后
-
10、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认为共和制度不能得到真正的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 旧文化、 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为此,他主张( )A、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 B、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C、实业救国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11、1911年5 月9日, 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 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 )A、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C、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 D、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
12、1900 年,慈禧太后作出向八国联军宣战的决定后,两江总督刘坤一、 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却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他们并不与列强交战。这( )A、说明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B、直接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C、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D、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13、“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 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上述材料选自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革命纲领。这一革命纲领( )A、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C、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向何处去的问题 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
-
14、1843—1894年间, 中国出现了许多外国人办的工厂,有的维修轮船,有的加工农产品,有的生产和经营肥皂、火柴、水泥、食品。这些工厂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据此推知,该时期(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 D、既有条约无法满足列强的利益需求
-
15、“晚清学术界之风气,倡经世以谋富强,讲掌故以明国是,崇今文以谈变法,究舆地以筹边防。凡此教学,魏氏或倡导之,或光大之。 ”文中的“魏氏”( )
①编成《海国图志》 ②撰成《瀛寰志略》
③主张“师夷长技” ④大力兴办洋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6、“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古者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与这一论述的同时代思想家曾经说过( )A、存天理,灭人欲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
17、自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起,在台湾岛、四川多山地区、广西农村、湖南贵州交界、闽粤山区等地,频繁发生当地土著居民和流入迁徙民众(客民) 的乡村宗族械斗。这一现象( )A、反映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 B、促使清朝加快推进改土归流 C、表明贫富差距过大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D、是清朝加强君主专制在农村的反应
-
18、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十年,他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增大,他日益骄横跋扈,准备谋反。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被杀,明太祖遂罢宰相。废除宰相后,明朝逐渐形成了(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
19、有学者认为:元朝大一统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版图辽阔,而且表现为对边疆控制的强化。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了元朝“皆赋役之,比与内地”。元朝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A、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 B、在澎湖设置巡检司经略台湾 C、设理藩院,管理吐蕃地区 D、设立武威、 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管理河西走廊
-
20、有人认为宋诗是有缺陷的, “那就是爱讲道理,爱发议论” “宋代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 的多得令人生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这一观点( )A、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是宋朝“词盛诗衰”的表现 C、受理学兴起的影响 D、是民族政权并立且战争不断局面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