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进行监督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
-
2、唐朝采用“勾检制度”履行审计职责,从三省到九寺五监大都设有勾检官,负责审核本单位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重点勾检财务收支状况,其结果层层上报,最后由户部进行审计。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官员权力 B、规范政府行为 C、协调中枢机制 D、提高行政效率
-
3、唐太宗时设立政事堂,一切重大政务都由政事堂会议讨论,而政事堂被认为是唐代的决策机构,后来能入政事堂开会的人会被称为“宰相”。唐太宗设立政事堂意在A、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B、创新中央决策机构 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D、树立宰相尊贵地位
-
4、如表为不同典籍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影响是( )
文献
评述
魏收《魏书》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欧阳修《居士集》
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赵翼《廿二史札记》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
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B、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 C、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 D、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
5、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卿大夫与公室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以下克上的事件层出不穷。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度开始解体 B、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C、诸侯势大威胁王权 D、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扫除各种障碍,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从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的角度,进一步系统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摘编自周丹《坚持用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摘编自陈金龙、李丹《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方式》
(1)、就材料一所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论述。(要求: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史学界出现一股强大的潮流,即历史研究的“跨国转向”,并导致跨国史的兴起。跨国史研究的是跨越领土疆界的人类经历,包括人员、思想、信息、资本、物质、制度的流动和联系。实际上,欧洲历史上有非常多的跨国现象,如启蒙运动、工业化、殖民主义、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和反犹主义,这些现象无法单纯地从地方的、国家的视角来理解,而需要置于跨国视野中考察。欧洲各国也拥有很多“共同的历史”,如拿破仑战争、1848年革命、一战、二战、欧洲一体化进程、1968年学生运动等,跨国史视角无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历。
——摘编自王立新《跨国史的兴起与20世纪世界史的重新书写》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跨国史视角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智利拥有大量高品位的硝石矿藏,适逢19世纪欧美农业发展引发了对天然硝石的大量需求的机遇,加上智利政府硝石政策的运用得当,使得智利的硝石业成为智利经济的发动机。在20世纪初,凡到过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外国游客,都赞赏这里的市容整洁、经济繁荣和文明进步。智利主要的大城市都有了电灯、电话、有轨电车、有覆盖的下水道、铺筑的马路。工业化和城市化增加了商人、银行家、企业家、工程师、教师和政府官员。1918年工业调查显示,小规模工厂的数量为4661家,资本总投资为984.8万比绍。而规模较大的工厂共有2820家,平均每家的雇工人数为25人,资本总投资达到6.26亿比绍。
——摘编自韩琦、胡慧芳《智利硝石业的发展与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迅猛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激增,智利硝石开始作为一种优质肥料与火药原料销往全球。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较早得到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承认,为中国与智利的硝石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使智利硝石得以入华销售。中国航运企业在拉美侨商的协助下,开辟了途径南太平洋的中拉海上直航新航路。智利政府多次派员来华推销硝石并有所起色,中国外交与工商界人士也为硝石能提高我国农业产量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吕天石《肥料、火药与中拉新航路开辟:民国时期中国智利硝石贸易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硝石业给智利当地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智利硝石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文明”以“汉”冠之,其主体人群必然与汉有关。汉承秦域,同样继承了秦人的集权政治与大一统理念,两汉在经营秦朝疆域的基础上向周边拓展,以新儒家文化为内核的汉文明逐渐影响了周边地区。历经两汉四百余年的发展,汉朝以及其后的人民高度认同这一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摘编自徐卫民、苗凌毅《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材料二 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隋朝的短暂统一、到唐朝建立,中华文明迎来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唐朝奉行开放包容国策,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盛世光华如期到来,京师长安成为人人向往、世界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唐文明的辉煌灿烂,堪称中华文明发展长河中的高光时段,并成为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时期。
——摘编自拜根兴《开放包容是唐文明发展强化的突出特征》
材料三 多元文化的深入融合及其对中华文明牢固凝聚的促进作用,在统一王朝建立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秦至汉初完成了对六国文化的多元一统,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新增加的河西走廊、岭南、朔方等地,在保留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很快就融汇到中华文明之中。此后的朝代,无论是农耕文化占据主导,还是游牧文化进入中原,最终都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摘编自郑威《九州岛岛共贯、向内凝聚: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地理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文明开放包容的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的原因。 -
10、1999年9月,非洲统一组织召开第四届特别首脑会议。43个与会国家领导人强烈要求加快执行《关于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尽快建立非洲中央银行、非洲货币联盟、非洲法院以及泛非会议。据此可知,非洲( )A、经济共同体建设成效显著 B、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 D、逐步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
-
11、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7月,西班牙因佛朗哥叛乱而爆发内战。美国国会前后出台三个中立法,禁止向埃意双方与西班牙内战双方提供武器。然而,意大利通过德国转手得到美国武器,而德、意作为“中立国”也从美国购买武器武装佛朗哥叛乱。这体现了美国( )A、违反了三权分立原则 B、背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实质上实行绥靖政策 D、试图改变自由放任政策
-
12、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从政治角度重新论述工农关系,认为必须对这一关系作补充考察和修正。列宁还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是曲折向前的,而俄共(布)九大做出“直线前进”的决策却忽略了这一原则。此后,苏俄( )A、开启工业化进程 B、通过市场机制巩固工农联盟 C、取消新经济政策 D、集中人力物力取得战争胜利
-
13、据载,波斯国王向沿海居民征收白银,向内陆居民征收燃料、药物、羊毛、牲畜等。此外,大流士在营造苏萨和波斯波利斯时,所需物资如雪松、柚木、青金石等大都由各行省贡奉。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A、御道和邮驿体系比较完备 B、向各地区征收较重的赋税 C、国王是国家政权最高主宰 D、推动欧洲进入希腊化时代
-
14、1979年3月底,深圳引入香港港华电子投资建设光明电子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合资企业(康佳集团的前身),1979年7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一情况说明( )A、深圳已经成为特区开放窗口 B、对外开放促进改革和发展 C、民营经济逐渐超过国有经济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开放
-
15、1951年5月,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实施通过对中国禁运的决议》,胁迫各国参照美国货单,对中国禁运1700余种物资。到1952年,中国同英、法等国的贸易数量较历史最高时期已减少90%以上,同亚洲和美洲各国的贸易关系亦遭遇了许多困难。这客观上( )A、促使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国家 B、有助肃清中国经济的封建残余 C、加速中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 D、催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16、1901年3月,军机处电谕全国各省筹款,“将一切可省之费,极力裁节,至地丁、漕折、盐课、厘金等项,更当剔除中饱,涓滴归公”,其中广东、四川被摊派的筹款份额最多。该谕令的颁布是由于清政府( )A、正因义和团运动而焦头烂额 B、意图筹备资金镇压革命运动 C、欲清算“东南互保”涉及省份 D、需解决数目庞大的战争赔款
-
17、清代徽商董延思所在村庄与邻村河道连界,由于互争水利结下世仇,时有斗殴发生。董延思“恐多不测,于是百费周旋,合立议墨,界至分明,永杜争端,其后同邑果有因此而倾产伤命者,群服先生少年而有长者之风”。其后“每有争讼,不之官而之先生,片言立决”。这反映了清代( )A、乡村治理观念发生转变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升 C、村民法治意识得到提高 D、基层管理模式的创新
-
18、南宋笔记《都城纪胜》中记载的杂剧“大抵全以故事世务为滑稽,本是鉴戒,或隐为谏诤也”,而宋末元初《武林旧事》的官本杂剧段数中,则倾向于描述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婚恋、神话故事。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戏曲艺术承载着教化的功能 B、繁荣盛世促进士族阶层的崛起 C、南宋时期高雅文学走向消亡 D、局势变迁影响艺术题材的选取
-
19、“黑石号”是一艘9世纪时往来于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商船,该船满载货物却不幸沉没,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海域被打捞出水。下列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考古发现
结论
A
打捞物品多达6万余件,其中95%是中国陶瓷器,并以长沙窑瓷器居多,达55000余件
长沙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站点
B
发现的若干件提梁壶、金银带把杯、方形金盘在中原地区少有见到,仅在内蒙古墓中有类似器物出土
国内手工业为适应阿拉伯市场需求而调整了产品样式
C
发现一面本应为贡品的铜镜——江心镜,以及刻有“盈”(指大盈内库)、“进奉”字样的彩陶器
为探讨朝贡体系与海上贸易的潜在关联提供了线索
D
发现3件完好无损的青花瓷盘,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花瓷,纹样与扬州发现的青花瓷残件近似
唐朝青花瓷技术已臻于成熟
A、A B、B C、C D、D -
20、北魏统一北方后,诸多百姓返回故土,但因离乡日久,土地、房产所属权认定困难,争端不断。鉴于此,汉臣李安世上书孝文帝,提出“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的主张,推动国家重新丈量土地。该主张( )A、导致“田制不立” B、催生“大索貌阅” C、制止“地权侵吞” D、助推“均给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