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我国公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身份证,证明自己身份的时候用的是户口簿和单位介绍信。外出住宿要介绍信,领取汇款要介绍信,公众号浙睿talk就连坐火车买软卧车票也要有介绍信。直到1984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才开启了居民户口证件化管理的序幕。对该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适应改革开放所带来到的社会变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应对冷战的束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迫切需要
  • 2、1948年9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要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部门的党委、党组,均必须健全党委会议制度。毛泽东同时强调,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这些指示(     )
    A、兼顾了民主原则和战争现实 B、凸显了毛泽东对地下党的重视 C、扩大了党的阶级和组织基础 D、保证了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决策
  • 3、1901年7月,梁启超在《灭国新法论》一文中借助埃及、波兰、印度、布尔、菲律宾等国的具体史实指出:“昔之灭国者如虎狼,今之灭国者如狐狸:或以通商灭之,或以放债灭之,或以代练兵灭之,或以设顾问灭之,或以通道路灭之,或以煽党争灭之,或以平内乱灭之,或以助革命灭之。”这一认识意在(     )
    A、推动社会变革挽救民族危机 B、阐明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 C、揭示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D、强调中国周边环境的险恶
  • 4、学者范恩实认为:“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统一局面,并创造性地发展了羁縻府州制度,改变了秦汉以来非华夏族群内附即设正州(郡)正县、朝贡则止于册封的二分法,通过设立羁縻州县,将中原地区的州(郡)县制度,以一定的变化形态推及边缘地区”。这一观点认为该制度(     )
    A、反映了民族政权并立下的时代需求 B、体现了统治者一体而治的治国理念 C、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力度 D、是羁縻思想与君主专制结合的产物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积极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随之而来的各种纠纷也成为困扰各国统治者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之下各国学者纷纷参与到国际海洋秩序的相关问题讨论之中。1609年,荷兰学者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认为“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不能在海洋自身上建立任何私有权”,“贸易自由是基于国家的原始权利,它有着自然和永久的原因”。作为回应,英国学者塞尔登在《海洋封闭论》中提出,海洋能够被占有,英国周围的海洋属于英国,“也就是说,由任何特定的国家、王公或个人分配和设定,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其他人排除在外,或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被禁止自由使用和享有”。这些讨论无疑影响了西欧国家政策的选择。虽然格劳秀斯的观点在贸易权争夺中很有用,但随着英国人开始在北美获得领土和在大西洋的海上统治地位,英国王室遂将“塞尔登的教义作为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英国官方原则的公认基础”。1651年,英国通过了《航海条例》,以排除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荷兰在贸易上的竞争,这是当时重商主义思想下的产物。但在19世纪中期,英国却逐渐废除了所有航海贸易的限制。

    ——摘编自柴彬、常仕欣《17世纪英国与荷兰的国际海洋秩序观之争》

    (1)、据材料,比较格劳秀斯和塞尔登主张的异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英国政府对格劳秀斯和塞尔登主张的态度,并分析影响其态度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一系列伟大精神,如伟大的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劳模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凝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磅礴伟力。其中,科学家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李四光、袁隆平、黄大年等奋斗在科技战线上的众多科学家,秉持胸怀祖国、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淡泊名利、集智攻关、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为实现我国科技的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迟安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内在特征及价值意蕴》等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时代·精神”为主题,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选取一例(科学家精神除外),写一篇面向当代中国青年的宣讲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张之洞的经济思想在《劝学篇》和经济活动中有充分体现。受西方侵略者“船坚炮利”的影响,张之洞非常重视工业建设,认为“工者,农、商之枢纽也。”“大抵农、工、商三事互相表里,……若三者交病,不可为国矣。”他筹建了众多官办新式企业,除设立枪炮厂、铁厂、矿务局等军事工业、重工业外,还兴办了造纸厂、机器织布局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工厂,如湖北自设织布局以来,每年汉口一口进口的洋布较往年少14万匹。在建造铁路过程中,张之洞大举外债,为了不至于路权落入列强之手,他向比利时小国借款,同时规定,“除首段动工参购洋料外,其余悉用土铁,以杜外耗。”张之洞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模式的实践,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评传》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的经济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之洞的经济思想及其实践。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朝统治者非常重视边疆地区官员的选任,认为边官是边疆有效治理的关键所在。明朝嘉靖年间创设了边俸制度,通过缩短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年限等手段,鼓励内地官员赴任北方、西南边远地区。但许多官员只是图晋升速度快,赴任后不尽边疆治理之本分,导致“吏治日坏”。清朝在国家疆域的统一和雍正推行“改土归流”过程中,设立了大量行政建制,造成了边疆地区官员的短缺。为解决上述矛盾,清朝边缺制度应运而生。清王朝将边疆官员选拔的权力下放给地方督抚,由督抚拣选“深谙边情、老于边事”的能才贤吏组成边疆地区的职官队伍,实现了“量地选才、因缺授官”。同时,清王朝又根据各边情灵活设置官员历俸期限,乾隆期间规定“定边缺、夷疆、海疆久任之制,升用有须满八年或六年者,则为地择人,不拘牵常例也”。清朝经由“边俸”制度发展而来的“边缺”制度,以其灵活性和适宜性的官员选任保障了边疆地区的总体稳定和有效治理。

    ——摘编自张兴年、丁超《从“边俸”到“边缺”:清朝边官选任的制度学透视》等

    材料二   

    清朝边缺设置区域分布示意图

    ——戴龙辉《清代边缺制度的时空演进与边疆治理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边缺制度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设立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朝边俸分布区域相比,清朝边缺设置区域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边缺制度实施的积极作用。
  • 9、观察如图所示的“基本政治结构”。它主要指向(     )

    注:实线单向箭头代表政治权力授予;虚线双向箭头代表互相之间存在政治影响,但彼此并无政治权力授予。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人权宣言》
  • 10、18世纪后半期,以“科学、艺术和工艺分类词典”为副标题的《百科全书》陆续出版。该书作者们(包括卢梭、伏尔泰等)坚信,所有一切都应平等地受到批判,人类可以通过更多地了解宇宙来改善世界。据此可知,编纂、出版《百科全书》旨在(     )
    A、普及科学知识 B、丰富人文主义 C、论证天赋人权 D、追求社会正义
  • 11、如表为19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G.维贝对1544—1660年欧洲贵金属存量变化的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成果可用来解释(     )

    年度

    白银数量

    (kg)

    白银

    指数

    黄金数

    量(kg)

    黄金指数

    英国食品价格指数

    英国工业品价格指数

    1544

    9190000

    100

    815000

    100

    100

    100

    1600

    21400000

    232

    1192000

    146

    244

    187

    1660

    31270000

    340

    1580000

    193

    316

    257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三角贸易 D、英国崛起
  • 12、1137年,路易七世娶了阿基坦公国女公爵阿莉埃诺为后,顺理成章地把阿基坦的领土归人王室领地。此后,他还对图卢兹伯国进行远征,要求图卢兹伯爵对阿基坦女公爵继续履行臣服礼。路易七世的这些行动(     )
    A、维护了封君封臣制度 B、利于王权的不断加强 C、稳定了法国社会秩序 D、基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 13、在古埃及艺术经典中,国王抓打、杀戮“敌人”的图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时期的、各种艺术品和建筑物表面的装饰上。这里的“敌人”不仅指人,也涉及自然世界的猛禽。这些图像反映了(     )
    A、封建社会的权威崇拜 B、埃及法老统治的血腥残暴 C、文化艺术的交流传承 D、神圣王权的政治文化内涵
  • 14、1950年1月,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拟定了征粮工作宣传提纲,内容包括“继续支援人民解放军,整编起义和投诚的部队,建立人民的武装”“协助人民政府安置较大数量的公教人员”“拿来支援解放战争彻底消灭反动派”。该宣传提纲意在(     )
    A、号召人民巩固新生政权 B、促进西部教育事业发展 C、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加快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 15、1942年,延安县开展了改造“二流子”运动。其中一名“二流子”,过去不种粮,不种菜,婆姨、孩子啼饥叫寒,他无动于衷。后来他不仅自己变化,还帮助村里改造了另外两名“二流子”。后来,还当选乡上生产主任,成为县上的劳动英雄。这一运动(     )
    A、与土地革命运动相辅相成 B、体现了工农革命政权性质 C、扩大了根据地劳动生产力 D、满足了抗战时期物质需求
  • 16、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青年运动的决议案》中明确要求“社会主义青年团应开始从事于农民运动的宣传及调查”。同年8月召开的团二大通过了首件《农民运动议决案》,对农民运动的工作路线、原则、办法等均做了系统论述。这些决议(     )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有利于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 C、表明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主力 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 17、据《济州臧氏种蜀黍记》载,乾隆年间,“亩得烟叶五百斤,斤得钱十五文。”至道光年间,“济州种烟草……大约膏腴尽为烟所占,而五谷反皆瘠土。人之鹜利,其忘本一至此乎!”这说明(     )
    A、传统自然经济正在解体 B、工商皆本思想逐渐成为潮流 C、政府主导外来作物推广 D、市场价值影响人们经济活动
  • 18、宋代,典卖田宅时须订立合同契,须经官“输钱印契”,此合同契才成为“赤契”。此后,“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
    A、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限制了土地买卖的数量 C、开始重视交易税的征收 D、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 19、据沈括《梦溪笔谈》载,唐天宝十三年(754年),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燕)乐。此外,在唐代的乐舞中,舒缓闲雅的中原汉族舞蹈风格很少,更多的是胡乐中雄壮铿锵的音乐风格。这折射出唐朝(     )
    A、异域文化占据主导 B、中外文化交流活跃 C、民族政策开放包容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 20、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立即下令修建孔庙,并以皇帝的身份到孔庙祭拜孔子,又给予孔子后人土地和财产,让他们继续孔庙的香火。这反映了他(     )
    A、复兴儒学的决心 B、重视宗族的力量 C、追求正统的意识 D、统一北方的愿景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