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据考证,钤辖在北宋时期属于地方统兵体制中的差遣官之一,钤辖大多由诸司使副以上的文臣、武臣、宦官、宗室及蕃官充任,钤辖的管理既有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也有同级之间的相互监督,更有自身不同身份充任者之间的监管。据此可知,北宋钤辖的设置旨在( )A、强化中央集权 B、践行崇文抑武 C、扩充地方军备 D、严格武将管理
-
2、唐代,在长安、洛阳两京城中有大量来自波斯和南海诸国的经商者,日本、新罗有大量来华留学生、留学僧崇尚唐朝文化,大量购买唐朝文人学士的作品,“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这一现象( )A、开启了东学西渐的进程 B、为唐文化提供了新元素 C、利于扩大唐文化的影响 D、根源于港口城市的繁荣
-
3、秦朝的小篆大小均一,用笔粗细一致,严谨有余,而恣肆不足;魏晋时期的书法追求脱略世俗的羁绊,与自然融为一体,倡导自然情怀,毫不掩饰地把人性从礼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追求个性解放。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 B、民族交融程度不断加深 C、书法艺术的日渐成熟 D、社会环境影响书法艺术
-
4、表2所示是唐代642年至819年封驳制度实施情况统计(部分)。据此可知,唐代封驳制度( )
表2
时间
事例
领域
结果
贞观十六年(642年)
刑部奏请反叛者兄弟连坐
刑狱
成功
景云元年(710年)
严思善因谯王重副的事牵连被捕下狱
刑狱
成功
开元二年(714年)
追赠崔湜亡父为吏部尚书
人事任命
成功
开元八年(720年)
赐百官九日射
礼制
成功
贞元元年(785年)
任卢杞为饶州刺史
人事任命
成功
元和四年(809年)
任孔戡为卫尉丞
人事任命
成功
元和十四年(819年)
皇甫馎请纳盐利抬高者
财政
成功
A、方式灵活多样 B、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C、均以成功告终 D、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力 -
5、图1所示是唐章怀太子墓的壁画《客使图》局部,壁画中,在前导引的是三位鸿胪寺(主掌外宾,朝会仪节的机构)的官员,他们身穿中原官服,头戴高帽,脚穿黑靴,人物形象高大,神态自然大方,三人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 后面三位为外国使节,拱手躬身,毕恭毕敬。该壁画内容可反映出唐朝( )A、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B、繁盛大气的王朝气度 C、大一统局面日益巩固 D、厚重殷实的丧葬风格
-
6、有学者指出,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建康、长安等佛教中心不仅是士大夫阶层出身的僧侣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是大量真正来自社会底层的出家人聚集地,他们在此接触到了原有社会阶层中无法获得的文化教育与社交网络。这表明当时佛教中心的形成(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秩序 B、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 C、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促进不同阶层的交流
-
7、有论者通过对西汉官修史籍、学术专著、考古报告和出土文物等资料的考查,将西汉初期对匈奴的政策总结为“和亲”“赂遗”“互市”“征伐”“藩属”“封赏”“朝觐”“质子”等并存的八种方式。西汉初期对匈奴政策( )A、体现出完整的制度体系 B、与国力强弱密切相关 C、以武力征伐为主要方式 D、开启了朝贡外交先例
-
8、表1所示是秦朝《岳麓秦简(陆)》“私挟县官兵令”的部分简文。据此可知,秦朝这些法令( )
表1
序号
简文
005
黔首有私挟县官戟、刃没〈及〉弓、弩者,亟诣吏。吏以平贾(价)买,辄予钱
006
诣吏及已闻令后敢有私挟县官戟、刃、弓、弩及卖买者,皆与盗同法
009
兵(也)而挟之,即与盗同法。诣吏有为自告,减罪一等
A、推动了统一局面的出现 B、保障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根植于儒家思想的影响 D、弱化了民众的反抗力量 -
9、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黄金时代“外部条件”的是( )A、政治集权制度形成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D、民族交融开始出现
-
10、公元前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史称“三家分晋”;公元前 386 年,陈国妫姓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这些历史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社会转型的趋势 B、贵族群体的消失 C、诸侯纷争的加剧 D、周王权威的丧失
-
11、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粟、黍被引入川西北高原后,迅速扩散至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东缘,成为当地主要作物。此外,水稻引入后,在成都平原的地位也逐渐上升,成都平原和云贵高原北部的遗址呈现出稻、粟、黍的作物组合的状态。据此可知,当时( )A、稻麦套种技术已经出现 B、区域交流影响农业格局 C、西南地区成为农业中心 D、四川农业生产体系完善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公正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就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表述。《论语·颜渊》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要求君主秉持正义,行为正当。君主先正已而后正人,天下即可垂拱而治。《礼记·礼运》提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处的“公”具有较为充分的伦理意蕴,强调的是公心、公义。老子强调“损有余而补不足”,主张平均分配的社会理想。荀子提出“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韩非认为不从事劳作而生活供给却很充足,不担任官职而名声显赫,这是不公正的;堵塞个人私利而一概按功行赏。
——摘编自方宁《中西方古代公正思想差异性研究——基于先秦诸子公正观和古希腊正义观的分析》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正义作为一种美德也源于知识和智慧。柏拉图把城邦中的公民划分为统治者、护卫者以及生产者三个阶级,他认为每个阶级所对应的正义都是有区别的:对于统治者而言,正义就是智慧;对于护卫者而言,正义就是勇敢;对于生产者而言,正义就是节制。在他看来,国家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国家正义的实现还是需要依赖于个人正义的实现。亚里士多德指出,在法律中,法律规定了哪些行为是恶或者公正,并且只要遵守了法律,就可以称之为公正。一定意义上来说,法律本身是公正的,而制定法律的人也是公正的,因为其代表了城邦整体的利益。亚里士多德认为,获取财富要使用正当的手段,如通过劳动从大自然获取财富,他称之为“自然的获取财富之术”或“必要的获取财富之术”,否则就是不正当的,是不合乎正义的。他还专门写有《伦理学》一书,从公平的角度分析商品交换的过程和价值。
——摘编自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公正思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公正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
13、在古罗马庞贝城,到处都能看到众多的广告遗迹。如竞选广告“请投菲尔穆斯一票!弗斯科与维库拉谨此”;宣传角斗士表演的广告“英雄,斯拉申塞拉杜斯,你能打动姑娘们的芳心”;还有租房子的广告、公共建筑物的铭文广告等。这反映出庞贝城( )A、民主政治的发达 B、商业环境的开放 C、奴隶制度的繁荣 D、社会生活的丰富
-
14、庞贝古城是意大利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城市遗址,1997年被列为世界遗产。该遗址出土了印度女神雕像。遗址壁画有描绘古希腊神话“丽达与天鹅”的场景,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这些发现可以证实( )A、罗马文化有鲜明的传统特征 B、罗马与东方国家直接联系频繁 C、文明交流促进罗马社会发展 D、罗马文明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
-
15、古希腊哲学家普罗狄科说:“凡是对人的生活有用的东西,人们就奉之为神。”克里底亚也坚称“神的产生归因于人的政治生活的需要”。这些认识( )A、否定人们的宗教信仰 B、为民主制度构建理论依据 C、突出人的智慧和地位 D、适应希腊城邦的社会生活
-
16、1972年10月15日,周恩来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等联名报国务院《关于向罗、南、匈、波、捷、保等国提出科技合作项目的请示报告》上批示:“为何不派人去伦敦、巴黎、波恩、渥太华、东京去研究西欧、美、加、日本的机械工业情况,反而求其次?”周恩来意在强调中国( )A、应调整“一边倒”的方针 B、要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C、科学技术交流渠道要拓宽 D、经济建设应自力更生
-
17、下图显示一条笔直的铁道从古长城的缺口处横穿而过,在铁路一边的山岗上,几个牧民正兴奋地注视着前方,他们有的双手插腰,有的席地而坐,有的正在呼唤。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我国( )A、对畜牧业的改造收效显著 B、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开始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D、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
18、1933年,国民政府任命俞大维为兵工署署长。在他主持下,迅速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精密机械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及光学研究所、炮兵技术处、中央修械所、航空兵器研究处等。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A、积极应对日益紧张的形势 B、意在建立完备的科研体系 C、努力改变科技落后的面貌 D、力图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
-
19、1907年12月3日,有人在《申报》上发表社论称:“人之名政府者多矣。一则曰媚外之政府,再则曰贼民之政府,三则曰割地赠礼之政府,四则曰制造盗贼纵民非行之政府。”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两大社会矛盾的合流 B、革命党人重构清廷的形象 C、清廷统治的土崩瓦解 D、清廷中外交涉的进退失据
-
20、1786——1833年中国白银出超和人超数督统计表(单位·海姜两),阅读下表,分析其变化,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贸易年度 1786-1788年
1809-1811年
1826-1828年
1831-1833年
贸易出超(+)/入超(-)+40,480,479
+22.245.459
-9.943,622
- 17 ,016,593
A、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 D、五口通商便利外国商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