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新石器时代晚期,牛梁河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有随葬镯环类佩饰、随葬镯环与动物形玉及复杂造型玉佩三类且呈现不同组合方式,并与墓葬形制、规模及位置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这说明牛梁河文化时期( )A、开始出现等级分化 B、礼器制度逐渐形成 C、国家权力趋于集中 D、阶级社会发展迅速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记忆
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等著作
结合材料,以“国家记忆——60年代的国防科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两图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1977—1991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
图1
图2
材料二1992年以来出版的人物传记,按题材范围、传主的身份统计,共计26702种。其中,欧洲人物3906种、美洲人物2784种、历史人物2616种、……马恩列斯毛邓等领袖人物772种、军事人物685种。此阶段传记出版除了常规的历史人物、政治人物高企外,财经、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医疗卫生等人物喷涌而出,明星类传记也非常突出。涉及世界他国的人物题材数量极其丰富,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传记人物数量达7335种,占整个传记书目抽样数据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王宏波《传记出版与社会变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2年以来人物传记类出版物的主要特点。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被分区占领后,同盟国对其纳粹问题进行了清算。美占区成立非纳粹化法院,共审理超过900000宗案件。德国成年人均需要填写一张问卷,据此来划分填表人的身分:主犯、从犯、轻从犯、随大流者和无罪。到1948年官方的“非纳粹化”热情明显下降,美方采取了很多仓促的措施,引致了很多有问题的审判结果。法国和英国实行比美国平静得多的非纳粹化运动,其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更替上层组织。苏联特务机构直接监督“非纳粹化”工作,纳粹骨干被关押进“特别营房”。苏占区的非纳粹化更侧重于从根本上铲除纳粹政权及军国主义的主要支持者一容克贵族阶层,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国有化以及把容克贵族的主要聚居区东普鲁士的大部分割让给波兰,并通过波兰政府对割让区进行种族清洗完成。
——摘编自郑丽《二战后盟国对德国的“非纳粹化”改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非纳粹化”的背景并归纳其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纳粹化”对德国的影响。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海国图志》
严复
1854—1921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今之称西人者,其命脉云何?则自由与不自由异耳。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李大钊
1889—1927
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庶民的胜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主张。(2)、根据材料,说明材料中体现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说明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
6、《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
7、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保守、落后、封闭不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内容,也不是明清时期对外交流的全貌,不能把明清社会标签化为“闭关锁国”,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的是“自主限关”的对外政策。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是广泛的,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客观历史事实。明清朝廷对中西交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限制性的,并没有完全关上中国的大门,用“闭关”加以概括不符合历史实际。“限关”是自主行为,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对外部袭扰,特别是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时,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中西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中西文化交流持续发展,中学在西传,西学在东渐。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自主限关”的观点?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晰,逻辑合理、表述成文)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5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5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 浙江、 江西、 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 顺天、 山东、 山西河南、 陕西归入北卷。 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 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 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
10、中国古代选拔统治人才的方式,经历了长期演进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的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即,一律按才学标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唐朝普遍实行科举制,凡举士,皆重考试。由此,九品中正制度被完全废止。通过科举考试,一些家庭出身低微的士人也可以中举,可与世家大族、官言人家通婚,重视门第出身的风气越来越衰落。这是中古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唐末以来,“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造成以黄巢为代表的落第进士起兵反叛的历史教训。
——综合自樊树志《国史概要》、邓之诚等著
请回答: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随着这一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怎样的弊端?(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为解决魏晋时期的“选才问题”的弊端,隋唐统治者有何创新?并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
11、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武帝时代贬斥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起用文学儒者至数百人,实现了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汉武帝大举贤良文学之士,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以贤良身份,就汉武帝提出的命题发表对策,讨论成就治世的策略。齐地儒生公孙弘以精通《春秋》之学升迁为天子信用的重臣,相继任博士、太常、御史大夫,丞相并受封平津候,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矣”。
——摘编自张岂之 《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为解决“人事问题”提出的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
12、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的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A、六部权力削弱 B、内阁掌决策权 C、皇权得到加强 D、导致宦官专权
-
13、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康熙时朝廷在湖南苗族聚居区开始设立义学,到清末已经达到139所;在甘青川滇藏地区,清代共设义学和社学104所。这一做法( )A、扩大了政府选拔官员的途径 B、增强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C、消除了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
-
14、以下是两部史书关于交子的不同记载,说明( )A、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 B、因记载不同无法得出历史真相 C、两则史料互证即可揭示出真相 D、时代不同影响对历史事件解释
-
15、北宋淮南地区种茶农户众多,被称为“园户”;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很多“糖霜户”,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 )A、市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B、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农产品商品化倾向明显 D、农户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
16、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改革( )A、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抑制了土地兼并之风 C、导致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瓦解 D、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
17、“往者(西汉初), 豪强大家, 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 煮海为盐。 一家聚众, 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即流放)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豪强),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这反映了( )A、盐铁私营政策及其危害 B、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 C、郡国并行导致政权不稳 D、汉初地方人口大量流失
-
18、秦朝建立后,将天下兵器都收缴到都城咸阳并加以销毁,熔铸为12个各重千石的铜人;秦始皇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将战国时各国所修城防壁垒(除长城外)完全拆除;对于六国故地的贵族、豪富,秦廷采取了强制迁徙的措施。秦朝的上述措施( )A、加强了基层社会管理 B、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扩大了秦朝的疆域范围
-
19、漫画通常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寻味。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室面临着信任危机 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转型 D、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增强
-
20、表1
坑号
发掘器物
基本特征
3号坑、8号坑
铜尊、铜罍、铜瓿
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
3号坑、4号坑
玉琮
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
3号坑、7号坑、8号坑
发现的有领玉璧、
玉璋、玉戈
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
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表1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可用于印证( )
A、古蜀文明曾领先于全国 B、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广泛 C、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 D、多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