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西周时期,一次完整的封建和册命程序须有三个环节:封建、册命典礼前的准备;封建、册命典礼时的命官授职;封建、册命典礼后的具体落实。西周的这一做法( )
    A、保证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实施 B、解决了统治阶级内的矛盾冲突 C、确立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D、彰显了朝廷对地方统治的重视
  •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学界的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新范式试图解决以下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下,展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清除西方中心论影响,在历史教科书撰写中恢复世界各文明、各国家、各民族之间

    的平等地位;

    纠正“世界史是少数几个西方大国历史 ”的错误印象,展现世界史是全人类共同历

    史的基本事实;

    在历史的长时段叙事中展现几千年来世界大格局的变化,进而理解 21 世纪正在发生

    的事。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前言(2022 年)

    围绕中国学界的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变化自拟观点,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并在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中不断巩固与壮大,其演进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内涵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国家制度与

    社会治理

    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民族交流、 民族交融

     

    华夏认同

    认同中华优秀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

    文精神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 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

    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4、1948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交民权咨文指出“美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要求联 邦政府承担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责任 ”,后来颁布行政命令,废除联邦政府和武装力

    量中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据此可知(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B、美国黑人奴隶制度仍然存在 C、世界局势助推美国民权改革 D、美国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 5、十月革命后,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提出强大民族和弱小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废除秘密外交,主张民族自决。这一法令有利于( )
    A、奠定国际法基础 B、推进大国外交事业 C、构建国际新秩序 D、完善集体安全机制
  • 6、近代以来,棉花产业分布由图 5 转变为图 6 的主要原因是( )

    图 5 1600 年-1780 年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

    图 6 1780 年— 1860 年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

    A、欧洲殖民的拓展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7、16 世纪早期欧洲人描述美洲的怪异之事比较普遍,如图湖人吃树根、蛇和蜘蛛的饮食习惯,爱斯基摩人的食人风俗和印第安人的活人祭祀。这种做法( )
    A、再现了美洲人的生活习俗 B、缘于对美洲了解不够深入 C、缺乏科学的认知思维方式 D、为殖民侵略活动提供辩护
  • 8、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 1476 年将印刷术传入英格兰,推动了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成为“ 国王的语言 ”“国家语言 ”。据此可知,这些印刷媒介( )
    A、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 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 9、图所示历史事件( )

    A、加快了造纸术的西传进程 B、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C、推动亚欧区域文化的发展 D、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 10、20 世纪 60 年代初,广东省澄海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 ”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取得了大丰收;该县埔美大队实行的“ 固定地段,包工到组到人,验收评比奖励的责任制 ”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广。这( )
    A、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顺应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D、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11、中共早期的革命叙事中,“群众 ”指代单个阶级内的社会成员或扩及社会下层跨阶级共 同体,如工人群众、劳苦群众;1931 年后“群众 ”延伸为涵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中的民主派、知识分子等阶层群体。这( )
    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缘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表明国内阶级矛盾走向缓和 D、表明民族矛盾成为次要矛盾
  • 12、梁启超对近代共和概念的认知和运用一度侧重于去除君主, 1903 年后更着眼于开民智、兴民德、塑新民 。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共和政体的影响 B、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 C、近代教育转型的推动 D、共和政体受挫的反思
  • 13、有西方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西贸易体制的冲突,将战争责任归咎于中国的排外主义和闭关政策。下列材料可以反驳这一观点的是( )
    A、美国总统亚当斯在 1841 年声称“战争的原因是磕头!——是中国妄自尊大的主张 ” B、1830 年英国东方贸易调查报告指出“广州的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 C、1841 年英国女王在议会演说中强调英国“女王子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 ” D、美国学者詹姆斯认为清朝的“朝堂政治……无法催生出有效的外交政策或战略方针 ”
  • 14、明朝前中期《大学衍义补》写道“谚有之曰:‘苏松熟,天下足 ’”;晚明时期《辑校万 历起居注》则记载“夫湖广,天下鱼米地,谚称‘湖广熟,天下足 ’,自大江东西皆仰给焉 ”。谚语的变化反映了( )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太湖流域农业的衰退 C、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 D、明朝在全国推广水稻
  • 15、社仓制是设置于南宋乡村地区、以官方权力为主导、广泛动员士大夫乡绅阶层等社会力量筹措仓本,以解决乡里赈济、乡民生存问题的备荒仓储制度。这一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脆弱落后 B、国家政治的运转失灵 C、民间赈济的主体地位 D、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
  • 16、1970 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镶金兽首玛瑙杯是唐代的一件俏色玉雕,选用罕见 的缠丝玛瑙制成,做工精湛。杯体造型是常见于中西亚的器型。据此可推断,该玛瑙杯是( )

    A、唐代工匠制作而成 B、中西亚国家的贡品 C、丝绸之路文化见证 D、中华民族交融产物
  • 17、北魏统一北方以后,逐渐以“ 中国 ” 自居而以南朝为僭伪。孝文帝时期,北魏以齐地在魏而质疑南齐国号的合理性。这反映了( )
    A、北魏政权华夏认同的增强 B、南北文化交融的不断发展 C、南北政权长期互动与竞争 D、南北经济发展的趋于平衡
  • 18、董仲舒认为,“天人合一 ”的系统中,历法代表天道,声律代表人道。受命之君作为天子,应将尊天放在第一位。董仲舒意在( )
    A、强化君主权威 B、推动儒学发展 C、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中央集权
  • 19、考古发现,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的神人兽面纹玉琮(图 1)刻画有獠牙神面的形象,四川 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鸟足神像(其局部见图 2)也有凸目獠牙、人鸟合体的造型。

    这反映了( )

    图 1 图 2

    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趋势 B、中华各地区的文明齐头并进 C、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阶段 D、早期中国神灵崇拜独具特色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两汉铁农具出土地域分布

    春秋战国

    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甘肃、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广西、广东、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

    秦汉时期

    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甘肃、山东、江苏、河北、湖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西、广东、重庆、贵州、山西、黑龙江、云南、北京、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铁农具大多出自黄河流域,其中出土最集中的属中原地区的河南省,达960件,最少的几个省只有1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铁农具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上一页 852 853 854 855 8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