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下列属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情况的是( )
①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 ②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③鸦片烟毒损害人民健康 ④机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就斐然,下列科技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 ②《九章算术》 ③《梦溪笔谈》 ④《千金方》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
3、右图是某学生在学习清朝历史时绘制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写( )
A、设置西域都护府 B、设置安西都护府 C、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设置伊犁将军 -
4、下图为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广场西侧隆宗门内的军机处。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大臣在这里( )A、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B、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 C、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 D、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
5、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奏章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由此可见黄宗羲(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工商皆本 C、倡导言论自由 D、否定君主制度
-
6、右表为明朝时期人口统计表,下列属于当时人口数量变化原因的是( )
时间
人口数量
明朝初期
7000万以上
明朝后期
15000万左右
A、铁制农具的产生 B、门第观念的盛行 C、榷场贸易的繁盛 D、高产作物的输入 -
7、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这样做是为了( )A、加强皇帝权力 B、实现政令畅通 C、防止地方割据 D、避免宦官专权
-
8、北宋官员蔡襄在《福州五戒文》中指出“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反映了当时( )A、崇文抑武观念盛行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D、社会控制的严密
-
9、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其历史功绩有( )
①再次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推动华夏认同观念开始产生
③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行省制度 ④对西藏和台湾行使管理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辽史》记载:“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从中可以看出辽朝的职官设置( )A、具有因俗而治的特点 B、采用宋朝的行政架构 C、削弱了契丹族的地位 D、消除了民族间的差异
-
11、北宋改进了唐代的集体宰相制,形成了宰执制度。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和枢密使为执政,财权由三司负责,形成中书(宰相)行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的架构。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削弱地方势力 B、避免权臣乱政 C、实现军政统一 D、提高行政效率
-
12、某学者在著作中写道:“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参加考试的有国子学、州县学的生徒,也有各州按规定举送的贡士,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录取与任用权完全掌握在吏部手中。”该学者在这里叙述的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租庸调制 D、科举制
-
13、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隋唐时期的繁荣”这一主题的研究,下列史实可作为其研究依据的是( )
①大运河的开凿 ②“开元盛世”的出现
③大量唐诗的涌现 ④众多藩镇的设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魏晋时期,麦、菽(豆类)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江南地区的农作物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 B、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 C、夏秋两次纳税的实施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
15、下图是考古人员在尼雅遗址(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汉代时是西域精绝国所在地)中发现的西汉时期四川地区所产的织锦,上面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等篆体汉字,还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祥瑞纹样。这件文物可以证明( )A、西域地区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B、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行政管理 C、西域与内地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D、汉朝与西方建立直接经济联系
-
16、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尊崇儒术”,二者对于儒家的态度不同,但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削弱王国实力 B、加强思想控制 C、实现经济统一 D、消除匈奴威胁
-
17、汉初统治集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其作用是( )
①推动经济发展 ②促进社会稳定
③消除割据隐患 ④致使国力强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右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写( )A、郡守 B、刺史 C、节度使 D、转运使
-
19、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十分活跃,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下列属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20、《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一记载描述的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内外服制 D、宗法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