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连环画中的历史

    图1(八)全国积极进行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许多地方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有的还选举了省市县的人民政府。

    图2去年冬天开始,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广大新区进行土地改革,到今年年底将有近三万万人口的地区完成这件工作;目前,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八千四百余万人,民兵已达七百万人。

    图3根治淮河第一年的工程胜利完成,达到了“大雨减灾、小雨免灾”的目的;全国主要河流都进行了春修,“引黄济卫”工程亦于今年三月开始。

    ——1951年第九期《连环画报·新中国一年来的伟大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连环画中的新中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内容

    出处

    “真正的统一民主主义国家和国内的和平,非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是永远建设不成功。”

    中共二大宣言

    “当他(毛泽东)分析被外国侵略者切瓜一样分割的封建中国的种种症结时,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当他领导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斗争时,他就是中国的列宁。”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毛泽东《论持久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张謇曾说:“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权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行杀掠,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

    ——《东方杂志》(1913年)

    鲁迅在《故乡》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经济凋敝,不仅是润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的麻木,以及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摘编自《鲁迅评传》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现“潮流万派,毕趋共和”的原因。
    (2)、提取材料二的信息,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以其地置西州,又置安西都护府,留兵以镇之。初,西突厥遣其叶护屯兵于可汗浮图城,与高昌相影响,至是惧而来降,以其地为庭州”。安西都护府时驻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下辖多个都督府及州。贞观二十二年将府治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其时辖焉耆、龟兹、疏勒等16个都督府,下辖88个州,110县。

    ——摘编自《册府元龟》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旧唐书·吐蕃传》

    (1)、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唐太宗采取的重大举措,并指出在当时起到的共同作用。
    (2)、若进一步探究“唐太宗与唐朝盛世”这一历史主题,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从不同角度举两例。
  • 5、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下列属于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
    A、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D、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6、1979年10月,重庆钢铁公司大胆突破“钢材是国家统配物资,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的思想禁区,成为全国第一家自销钢材的企业。自销钢材使重钢当年就获利1788万元,占到全年利润32.9%。重钢自销行为及实际效果,引起了钢铁企业以及其它行业的连锁反应,国有企业纷纷走向市场。这一做法( )
    A、标志着国企改革全面推行 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弊端 C、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 7、1971年,美国总统外交咨文重申美国愿意与中国建立接触,并且再向中国担保,美国没有不良意图:“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表明美国( )
    A、着手调整对华战略 B、意图改善中美两国关系 C、愿与中国结盟对抗苏联 D、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 8、下图是1960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贰元币正面图像。此图( )

    A、说明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 B、体现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C、反映了我国集中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调整的必要性
  • 9、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不当李自成”为主题,在党内立了六条规矩: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条规矩( )
    A、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 B、彰显了党内团结的重要意义 C、体现了革命胜利前夕的警醒 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
  • 10、1947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一方面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等主持,仍留陕北,同敌“兜圈子、扭辫子”并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同时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撤出陕北后“经五台往太行”疏散,负责“中央委托之工作”。这些调整( )
    A、促进了土地改革群众运动的高涨 B、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具体实践 C、成功开辟了国统区内的第二条战线 D、有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 11、1920年,张謇在天生港创立南通通燧火柴厂,下图是其部分商标图案,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民族企业家的爱国情怀 B、关注民生成为时代主题 C、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D、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
  • 12、在自强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时期有关改革和新计划中,“中国”二字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并以此作为支撑改革的理由。据此推断,“中国”一词被频繁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化运动的推动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满汉矛盾得以缓解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3、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的历史事件是(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护国战争 D、国民革命
  • 14、下图为明清时期福建侯官县部分农民的从业情况。据此可知该地区( )

    A、农业生产受到冲击 B、出现新的从业模式 C、形成专业化的市镇 D、经济结构有多样性
  • 15、摘录《元史·地理志》中元朝设置的部分行政区及其辖区,如下表。①处应填写的是( )

    行政区

    管辖的路府州县例举

    “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统)大都路、上都路、保定路、济南路、大同路等

    岭北行省

    “统和宁路总管府……以西有哈喇和林河,因以名城”

    江浙行省

    “为路三十、府一、州二”(统)杭州、湖州、台州、福州、泉州等

    A、中书省 B、陕西行省 C、甘肃行省 D、江西行省
  • 16、下面是从两汉到北宋中国不同地区人口变化表。造成此时期人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

    75.5%

    20.9%

    1.6%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

    61.4%

    25.8%

    2.8%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

    34.8%

    58.4%

    6.8%

    A、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B、频繁战争的影响 C、南方地理优势的吸引 D、南方政局的稳定
  • 17、朱熹的《小学》称人生要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弟子陈淳在《训蒙雅言》中明确告诫儿童要“事亲如天,事天如亲,全而归之,不辱其身。父子主恩,君臣主敬,夫妇有别,男女以正。”由此得出( )
    A、朱熹强调知行合一 B、陈淳专注家庭教育 C、理学关注社会教化 D、理学体系日臻完善
  • 18、《汉书》记载,西汉建立后,“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予民。”这种政策( )
    A、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为指导 B、体现了统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思想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是汉武帝推行的重要经济政策
  • 19、“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下图“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中,中原和江浙两大文化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 )

    A、龙山、半坡 B、红山、河姆渡 C、仰韶、良渚 D、陶寺、大汶口
  • 20、制度建设与社会变迁

    变法

    史籍记载

    释文

    李悝变法

    (魏国)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封赏有功劳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要赏就要实行,要罚就要得当

    商鞅变法

    (秦国)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在战场立功的人,都可以获得爵位;王族宗亲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名册

    乐毅变法

    (燕国)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着处之

    不把禄赏私馈给亲近之人,应授给功劳多的人;不把官职交付给宠幸之人,应让有能力的人来担任

    唐朝三省的职权是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中书省由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如坚持不改,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发下,但舍人仍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退回,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中书舍人把命令草成后,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读,审读通过,由给事中(门下省专掌封驳的官员)签名副署,才行下到尚书省施行。如被封驳,则此事便当作罢论。

    ——摘编自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1912年3月5日,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要求:确定总论点,选择两个不同类别的证据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三次变法的共同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三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3)、从材料中选择证据,阐述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4)、依据材料,概括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说明这部宪法的历史地位。
上一页 847 848 849 850 8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