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民族交融 民族抗争 民族振兴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儒家经典)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他经常在清微堂、苑堂给群臣讲经,或亲临皇宗学“亲问博士经义”,即使在巡察、征伐途中,也同大臣在车上谈经论典,不肯停辍。489年,孝文帝立孔庙于京师;492年,改称孔子为文圣尼父;495年,孝文帝亲祠孔子庙。孝文帝敬重大臣刘芳的儒学功底,主动与之联姻;一代大儒高允博通经史,多年参与孝文帝的军机大事,晚年还为孝文帝议定律令,因此常受孝文帝的赏赐与恩惠。
——摘编自李世龙、刘惟《北魏孝文帝治国思想述论》
史料
①
②
亮欲都燕,先遣画工写京师宫室制度,至于阔狭修短,曲画其数,授之左相张浩辈按图以修之。
——《日下旧闻考》

说明
《日下旧闻考》是乾隆年间编纂的有关北京史的书籍。材料大意是:金朝海陵王完颜亮想迁都燕京(今北京),先派遣画工详细绘制北宋都城东京的图样,要求左相张浩等人按照图样修建都城。
1990年,在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发现的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考古研究证实其结构特点与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的规定要求基本一致。《营造法式》是一部北宋官方颁布的有关建筑营造规范的书籍。
1938年7月,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举行大规模的抗战一周年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武汉各界民众对献金的反应十分热烈。短短5天内,参加献金的达50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100万元。“来献金的人中,有工厂的工人,有郊区的农民,有船员,还有人力车夫、店员、小贩,甚至还有乞丐”。“乞丐教养所全体乞丐绝食一日,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献。这些感人的事例真是成千上万!劳苦大众捐献的这一点一滴的血汗钱,这不是钱,是他们对敌人的仇恨,是对胜利的希望!”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序号
意义非凡的“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史事)
①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小岗村被誉为“农村改革第一村”
②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
③
1980年,卖纽扣的19岁温州姑娘章华妹,如愿以偿地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
④
1987年,美国快餐公司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正式开业
——摘编自吴颖《40年改革开放之路,40个意义非凡的“第一”》
(1)、依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尊崇儒学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其目的。(2)、指出两则史料的类型,并根据史料的内容进行互证,得出相关结论。(3)、提炼材料中史事所体现的抗战精神,并指出该史事的背景。(4)、 从材料中选择两个史事(写出序号),分别说明其意义。 -
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迅猛发展。下列成就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④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利用时间轴梳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轴,空白方框处应该填写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
4、下列“笔记卡片”的内容整理自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据此可知,该会议是( )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 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
5、在1956—197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是( )A、黄继光 B、王进喜 C、杨利伟 D、张桂梅
-
6、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②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③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右图报纸所报道的史事在新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 )A、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B、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D、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
8、教材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这一结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具体体现是( )
①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②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选举
③中共代表团参加重庆谈判 ④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9、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下图所示战役胜利的意义是( )
A、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 D、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
10、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取得这一伟大胜利的原因包括( )
①中华民族进行了全民族抗战 ②国共两党成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③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支持 ④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某班学生举办“红军长征图片展”,以下“遵义会议会址”图片应放置的展区是()
A、“长征的背景” B、“长征的开始” C、“长征的转折” D、“长征的胜利” -
12、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这一路线是指(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开展城市武装暴动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13、以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首歌曲的内容,该歌曲诞生的时间应在( )
A、1919—1923年 B、1924—1927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 -
14、毛泽东在评价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写道:“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下列对“焕然一新”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②中国社会有了统一的人民政府
③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 ④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说明这场运动( )A、掀起了文学革命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建立了民主制度 D、改变了社会性质
-
16、1911年10月13日,《民立报》的某篇文章写道:“今者革命总统已出现,汉阳已被破。”该文报道的历史事件应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广州黄花岗起义 C、四川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
1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文中的“民权”指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
18、以下是某学生进行历史主题研学时查阅的书目,据此可概括出他的研学主题是( )
一
《四洲志》《海国图志》
二
《资政新篇》
三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A、救亡图存的探索 B、民主制度的建立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自由思想的形成 -
19、下列对洋务运动评价正确的是( )A、反映了农民财富平均的理想 B、属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改革主张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
20、下表所列不平等条约与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不平等条约
解释
A
《南京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
《北京条约》
促使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马关条约》
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辛丑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