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是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兼并的史实,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 )
诸侯国
灭国数目/个
说 明
楚
42
诸侯国之中,楚灭国之数是较多的,当中包括蔡、息、申等姬姓诸侯国
秦
约 20
春秋时期,秦集中向西面拓展,兼并犬戎、冀戎等西戎小国
晋
17
史称晋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兼并了周围大量小国
齐
约 30
齐桓公时期兼并了大量位于今山东省境内的诸侯国
A、楚国实力最强 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分封制完全瓦解 D、传统政治秩序走向崩溃 -
2、下图是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和同开珎”钱币。此钱币圆郭方孔,币面为“和同开珎”四字,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由此可知( )A、日本照搬唐文化发展本国文化 B、日本是中国的众多藩属国之一 C、唐朝与周边国家经济往来频繁 D、唐文化传播影响日本文化发展
-
3、下图是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唐朝(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各项科技领先于世界 C、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 D、佛教思想最受到尊崇
-
4、 唐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突厥、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并于唐朝保持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唐太宗联合回纥俘获东突厥可汗 B、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C、唐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西域管理 D、唐高宗册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
5、 《资治通鉴》记载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该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改汉姓 C、易汉服 D、与汉族通婚
-
6、据《晋书》记载,前秦苻坚是一个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的君主,在汉人王猛的辅助下,苻坚一度统一北方,王猛也官至丞相、尚书令、领司隶校尉等。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测出的信息是( )A、少数民族政权采用中原模式的统治 B、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C、魏晋时期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D、前秦政权在民族交融中逐渐壮大
-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混战不断,除了西晋短暂统一之外,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请指出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哪个政权( )A、魏、齐、北魏、隋 B、秦、前燕、北魏、隋 C、前秦、北燕、后秦、唐 D、魏、前赵、后赵、唐
-
8、 东汉末年,朝廷糜烂,战乱频繁,疫病盛行,百姓“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这一时期涌现出不少名医事迹,医学成就非凡,其中不包括( )A、《神农本草经》 B、麻沸散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
9、《史记·平准书》记载,“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B、政府垄断铸币权以增加财政收入 C、破产农民沦为盗贼或流亡 D、汉武帝改革币制以巩国家的统一
-
10、 汉初诸侯王国的地位远在汉郡之上。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此后,诸侯王国支郡逐渐被削,诸侯王特权被夺,王国地位降格,与郡同为一级行政区划。该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人民渴望安定 B、加强中央集权 C、推行郡县制度 D、削弱诸侯权力
-
11、 陆贾,汉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提倡“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其治国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汉代“文治首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陆贾的治国思想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 B、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教训废除秦制 C、尊崇儒术的思想为陆贾提供理论来源 D、汉初统治集团在政治上推行崇文抑武
-
12、 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东巡至峄山,在山上刻石。原碑已毁,但碑文尚存。其文曰:“皇帝立国, 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上文未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王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秦扫六合 D、尊崇儒术
-
13、 《商君书》载:“故圣人之为国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胜敌而革不荒,富强之功,可坐而致也。”下列变法措施能体现其意义有( )
①奖励耕织 ②授田于民 ③奖励军功 ④实行什伍连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 《吕氏春秋》有言:“乱莫大于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D、“尽地力之教”
-
15、 据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这些文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品级上都堪称良渚文化女性墓之最。由此可知,当时( )A、养蚕缫丝技术领先 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D、女性贵族掌握权力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经济浪潮
历史阶段
中心国家
技术引领
对应危机
第一次浪潮
1780-1830 年
英国
蒸汽机
1837年经济恐慌
第二次浪潮
1830-1880 年
英国
钢铁制造
1873-1879 年长萧条
第三次浪潮
1880-1930 年
美国
电气化和化学制品
1929-1939 年大萧条
第四次浪潮
1930-1970 年
美国
汽车、石油化工
1974-1980 年两次石油危机
第五次浪潮
1970-2010 年
美国
信息与通信技术
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
一一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上表反映了 1780-2010 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以科技和经济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材料二:大学本质上和小学、中学等不属于同一类型。大学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它到底哪儿重要呢?“必须强调,大学这一机制实际是中世纪的发明”,大学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当然也就是最重要的知识生产机制。大学一开始是一个买卖知识的地方,买卖的对象是法学的知识,第一个大学就是以法学院闻名的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于公元1088年)。教授们把查士丁尼制定的《国法大全》拿过来当材料研究,使得法学知识得以系统化地生产,法律因此厚重地重新覆盖了整个西方。大一统的王朝不可能有大学,只会有国子监,读书人不是去那里买知识,而是去接受内容完全确定的培训,成为权力系统需要的接班人。大学和这种教育机构内在的逻辑完全不是一回事。
——摘编自李筠《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
材料三: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任职期间,蔡元培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教育平民化的表现。(2)、 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学区别于国子监功能的关键词,并分析中世纪欧洲出现大学的背景。结合所学,概括大学教育的历史作用。(3)、 根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阐述其意义。结合所学,指出蔡元培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一一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一一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材料三: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一一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和影响。(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型国家”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众认同新型国家的原因。(3)、 结合所学,指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边疆治理中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措施。 -
19、致远舰为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年在甲午海战中沉没。如表为有关致远舰沉没的历史叙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向吉野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
摘自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该舰的管带下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就在即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与舰同沉。
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世纪杂志》,1895年)
2016年致远舰考古调查发现致远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舶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
A、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 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
C、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 D、历史研究要以搜集和解读史料为第一要务 -
20、如图为世界古代某一帝国的疆域版图,关于该古代帝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其商人的商业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
C、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同时推广希腊文化
D、其法律成就对欧洲法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