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后基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对于营利生活的态度所显示的对比, 正如俗谚谑云:要不吃得好, 要不就睡得稳。 天主教徒选择“睡得稳”,代表其偏好安定生活;新教徒选择“吃得好”,代表其( )A、追求发财致富 B、秉持节俭态度 C、坚持信仰上帝 D、反对教皇权威
-
2、对于佛罗伦萨城内的恐慌,薄伽丘写道:“对这场导致人们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大灾难的恐惧,深深地嵌入了人们的心。兄弟姐妹、叔侄相互离弃,甚至夫妻也经常遗弃对方。”这场“大灾难”是( )A、三十年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西班牙大流感 D、黑死病肆虐
-
3、农业起源是世界考古学战略性探索课题之一,其中“广谱革命”是解释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向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假如应用这一理论,下列史实,最适合采用的是( )A、北京人学会用火 B、古埃及人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C、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 D、南美印第安人驯化骆马
-
4、2023年 11 月 2日,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伦敦以北的布莱奇利园闭幕,中国、英国、美国等28个国家和欧洲联盟签署了《布莱奇利宣言》,宣言指出人工智能(AI)带来巨大机遇,有潜力增强人类福祉、和平和繁荣,同意共同努力防范AI 可能造成的“灾难性伤害”。据此可知( )
①现代科技进步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②人工智能已覆盖人类所有社会生活
③国际社会谋求合理利用人工智能
④智能化创新需要各国携手共同研究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条明确规定,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对这一规定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A、因应可持续发展理念 B、高度保障民法典基础性地位 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D、是生态文明改革的重要体现
-
6、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的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家航空公司成立 ②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③第一条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④第一条地铁建成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③①② -
7、1964年,一份仅 47字的公报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全世界轰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外交核爆炸”——首次有西方大国在违背美国意愿的情况下, 与新中国建交。这份公报是( )A、中法联合公报 B、《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C、中日联合声明 D、中英联合公报
-
8、观察下面解放战争时期“大行政区行政区划层级结构”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专署、 区公所与省、县权力分立、彼此制衡
② “四级两辅制”适应了解放区日益扩大的需要
③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干部制度由此确立
④大行政区政权建设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公务员任用法》,规定凡“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勋劳,或致力于国民革命七年以上而有成绩,经证明属实者”可免试任为公务员。这一规定( )
①强调特殊功勋的正向意义
②意在保持行政连续性与稳定性
③存在方便任人唯亲的弊端
④确立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明代学者有言: “夫自轩辕(黄帝) 以来,代有刑官,而五刑之法渐著……逮魏文侯……始采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汉萧何加以三篇,通号《九章》。……唐长孙无忌等又取汉魏晋三家,择可行者,定为十二篇,大概皆以《九章》为宗。历代之律,至于唐亦可谓集厥大成矣。”这反映了古代法律( )A、律例合编 B、礼法结合 C、继承发展 D、日渐繁杂
-
11、《周礼·秋官·司民》记载: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 辨其国中,与其都鄙, 及其郊野,异其男女。 岁登下其死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 )A、礼乐文明 B、官员考核 C、行政区划 D、户籍管理
-
1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在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进展……在毛泽东生前,中国不仅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进展,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同时,我们还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拉开了整个中国改革的序幕。第二阶段: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第四阶段: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第五阶段: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摘编自白永秀《新中国7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成就、问题与展望》
材料三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等整理的“新时代十年”大事件(部分)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这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在“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过程。(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根据材料三概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
13、近代,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在探索国家出路上不断深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鸦片战争,少数有识之士更认识到外国有所长、中国有所短,产生了学习西方的思想。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林则徐曾奏言:“自道光元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致尚形棘手。”此语后来被魏源表述为:“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叶世昌《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故康先生之上皇帝书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而我皇上亦深知此意,徒以无权不能达行,故屡将先生之折交军机总署会议,严责其无得空言搪塞,盖以见制西后,故欲借群臣之议以定之也。无如下有老警守旧之大臣,屡经严责而不恤,上有揽权猜忌之西后,一切请命而不行……使不然者,则此三月之中,旧弊当已尽革,新政当已尽行。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林则徐和魏源在探索“制敌”方面的具体贡献,并概述他们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新政未能“尽行”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予以评析。(3)、 根据材料三,从探索国家出路的视角概括五四运动的意义。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的三个层次。 -
14、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天下一统成为各国诸侯共同追求的目标,便逐渐形成以华夏为主干、联结蛮夷戎狄为一体的天下一统的国家观。《荀子·正论》将其归纳为“五服之制”,即对四夷实行羁縻政策,只要求他们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以此把四夷囊括在华夏的一统天下之中。其中虽然有严辨夷夏的思想成分,但人们已把蛮夷戎狄看作统一天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比之前代,这种变排斥为相融的民族意识已经具有很大的进步,它对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章义和《从华夷观念的演变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化》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初步形成的时间,并概括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
15、“2011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较回归前的1996年增长54%,澳门地区生产总值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香港、澳门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这显示了(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效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
16、1982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中的主要经济形式,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据此可知这部宪法(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D、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17、据新华社对1972年头9个月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及其他高级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五百多起各种代表团和各界人士。该局面出现的相关因素有( )
①“一边倒”方针的提出 ②《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这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A、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
19、中共中央军委曾评价某次战役:此战为南线空前大战,它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解决。此战为(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20、右图所示革命歌曲,它的诞生和传唱有利于推动( )A、国民革命的深入开展 B、土地革命的持续发展 C、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 D、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