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猗顿,原籍鲁国,年轻时“耕则常饥,桑则常寒”。后迁居山西经营畜牧业和制盐业,并贩盐至周边地区,最后富比王侯。这表明,当时( )A、“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 B、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冲击 C、民间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D、封建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
2、罗马共和国晚期,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也涌入罗马。这( )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开启了土地国有化进程 C、使家庭式劳作日益普及 D、推动了奴隶制庄园发展
-
3、1903年,恽毓鼎任会试同考官。他由北京赴开封主持会试,3月12日下午乘坐火车出发,傍晚七点钟到达距离北京150公里的保定。次日从保定出发,改乘马车。3月28日方抵达开封,540公里的路段整整用了15天,一路上劳顿不堪。这反映出,当时( )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繁荣 B、交通近代化有待发展 C、全国性交通网亟待构建 D、官员的行政效率低下
-
4、1936年,卓别林在其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中扮演了一个工人,他每天在生产流水线上扭紧六角螺帽,最后在他的眼睛里只剩下一个个转瞬即过的螺帽。回到生活中,他只要看见六角形的东西就会下意识地去扭。即使如此,他也害怕失去这份工作。该现象反映了,当时美国( )A、工人承受巨大压力 B、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C、工厂制度逐步确立 D、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建立
-
5、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食物物种的大交流。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还大量用于出口。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外,还投入市场销售。可见,食物物种的大交流( )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B、促进了当地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C、改变了人们的风俗习惯 D、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孤立局面
-
6、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改革法》。改革后的利物浦自治市议会制定一系列城市管理法案,莱斯特市议会也抵起城市改造运动,对市政工程进行全面修缮。由此可知,英国( )A、放弃了城市自治的传统 B、全面践行自由主义思潮 C、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D、地方立法削弱中央集权
-
7、7世纪中叶,被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因存在种种不足和错误而显“不合时宜”,唐政府遂组织苏敬等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 )A、国家力量助推医学发展 B、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 C、唐朝政府内部人才济济 D、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
-
8、19世纪下半叶,西方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如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全新规划,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这些理论侧面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B、阶级矛盾日渐尖锐 C、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趋势 D、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
9、它在太空中共运行了92天,绕地球大约1400圈。由于当时正值冷战,它的发射震撼了整个西方,同时亦激起美苏两国之后持续20多年的太空竞争。“它”是( )A、玉兔二号 B、“埃尼阿克” C、“奋斗者号” D、斯普特尼克1号
-
10、论述题。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使人类从采食捕猎走向栽种畜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生产。而信息革命则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文明中的技术”为主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籍既失实;富者田多而税不增,贫者田失而税不减,遂致人流亡,国课大减,于是以亩定税,敛(征集)以夏秋。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实行“摊丁入亩”。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初租庸调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租庸调制改为两税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推行无为而治。在县以下设乡里什伍等组织,“以相检察,以告监官”。随着经济恢复,人口和郡县逐步增加,国家治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和成效考验。董仲舒发展了儒学,适时提出“国者,德也”,认为“天道之常,一阴一阳”,“德”是“阳”,“刑”是“阴”,应德主刑辅,相辅相成。汉武帝采纳礼治理念并渗透到律法,儒家在汉代被确定为治国思想,并传承至后代。在基层治理中,礼治发挥了其巨大的渗透作用……通过道德构建和宗法整合,使基层社会实现“自治”的同时保持相对稳定,国家的行政管理资源在县以下逐渐淡化,出现“皇权不下县”的局面。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治国智慧》
材料二 唐太宗主张礼法并用,提出“以仁为宗,以刑为助”,一面修“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道德体系,另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其目的是“制礼以崇敬,立刑以助威”。唐律继承和发展了礼法一体思想,突出礼的核心地位。唐律将三纲五常作为立法依据,在一些主要罪名的判决中,都以礼义作为重要参考,如“十恶”中的不睦罪。在量刑方面,礼义也是确定刑罚的主要依据,凡违背礼义规定的,都要严惩。如“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者”,列为“十恶”的“不孝”重罪……唐律对后世的封建法典法律影响极大,甚至对亚洲多国封建法典也产生过深刻影响。
——摘编自张西恒《浅析〈唐律疏议〉“礼法结合”完成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朝治国思想变化的社会条件。(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唐治国理念的相似之处,并指出其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借鉴作用。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公务员制度诞生于英国,而追根溯源,其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1833年英国初步采用考试的办法,择优录用一些岗位人员。为应对工业革命后的复杂社会情况,1854年英国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公务员制度的报告》,提出废除“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建立统一的文官制度,奠定了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美国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在英国文官制度基础上,经多次调整、改革,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即《彭德尔顿法》,它是美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标志。法国于1945年设立了文官管理局,并在1946年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法》,建立了现代公务员制度。日、德等国在总结和仿效英美基础上,也逐步建立起自己国家的公务员制度。
——摘编自张凤奎《中西公务员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比较研究》
材料二 在我国,不同时代对公务员有不同的概念界定。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和借鉴苏联干部人事管理经验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建立起了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曾对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等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干部人事制度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国家干部”概念过于笼统模糊、管理方式单一陈旧、权限过于集中、效率低下等问题。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坚决解放思想,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的号召,1987年,党的十三大作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决策,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1998年,公务员制度进入了健全完善阶段,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已经形成。
——摘编自王美文《中西公务员制度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逐步确立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对比中西公务员制度,谈谈你对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认识。 -
14、下图是日本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部分时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世界总额比重,根据图表信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日本成为世界工厂 B、日本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其他国家 C、二战后日本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D、日本二战后才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
15、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犁、耙、耱、耧车、石转磨、翻车等新式农具纷纷出现,黄河流域获得大力开发,大型农田灌溉工程相继兴建,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也获得新的坚实基础。这最主要是因为( )A、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转型的推动 C、各国变法影响 D、文化下移的结果
-
16、某同学将研究咖啡的资料整理如下表,根据目录,以下最适合作为该表主题的是( )
第一部分
咖啡原产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第二部分
17世纪,咖啡开始在欧洲流行
第三部分
美国的咖啡当然来自欧洲
第四部分
17世纪,荷兰人将咖啡引到了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
第五部分
17世纪,法国人也开始在非洲种植咖啡
第六部分
亚洲的咖啡都是欧美影响的结果
A、咖啡的传播与种植分布 B、咖啡的传播与殖民扩张 C、咖啡的传播与文化交流 D、咖啡的传播与经济发展 -
17、据考古发现可知,在距今七八千年的黄河中下游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不仅出现了粟类和稻类的农作物,还出土了与之相对应的农业生产工具,诸如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盘和石磨棒等。这些发现证实了( )A、农耕生产已经代采集渔猎活动 B、粟稻是古代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 C、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D、人类征服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
-
18、南宋士人魏掞之发现了建炎年间以来因粮食不足而引发的几次乱事,于是向提举常平公事袁复一求米贷民,“(袁复一)遂置仓于长滩铺……民赖以济,草寇遂息”。长滩社仓的设立( )A、解决了农民的粮食问题 B、确保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C、蕴含了一定的人文关怀 D、标志着赈贷业务的开始
-
19、秦朝建立后,铸“半两”圆钱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为了保证货币重量的统一,杜绝私铸,当时的秦王朝铸造了为数不多的“重四两”的秦权钱(见下图),以检验“半两钱”的分量。这种权钱( )
①规范全国钱币的铸造 ②加强秦朝的中央集权 ③奠定古代货币的形制 ④成为全国流通的货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20、2023年11月中旬,中美元首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指出: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这反映出( )A、冲突对抗是时代潮流 B、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 C、冲突对抗是时代主题 D、合作共赢是时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