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982年,针对当时粮食减产、粮田被用作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陈云立即批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现在是否后一句话在起作用,前一句话在逐步下坡?稳定粮田在大粮食观点中,仍是一个要点。”陈云强调的是(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待提高 B、地方政府急躁冒进势头显现
    C、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大局稳定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 2、 1960年5月,毛泽东表示:“我们不感到英国对我们是个威胁,也不认为法国对我们是个威胁。”1963年9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划分“两个中间地带”“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这反映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立 B、中国政府积极拓展外交空间
    C、中国已摒弃了意识形态斗争 D、美苏两极格局优势地位变化
  • 3、 1920年初,有学者在描述当时报刊创立盛况时说:“就十一月一个月而论,我所知道的,已有二十多种月刊、旬刊、周刊出现,他们的论调虽不能致,却总有一个定向,就是向着平民主义。”社会也出现以“平民”命名的新风尚,如平民医院、平民工厂、平民银行、平民消费公社、平民食堂等。这反映出五四运动后(  )
    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想 B、北洋政府积极发展民族工业
    C、民众力量逐步得到社会重视 D、三民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4、 下面为近代中国部分重要运动或改革简表。该表内容整体上可反映近代中国(  ) 

    时间

    运动或改革

    主要内容

    1861~1895年

    洋务运动

    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等。

    1901~1911年

    清末新政

    仿行宪政……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并将各项法律详慎厘定,而又广兴教育,清理财务,整饬武备,普设巡警,使绅民明悉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

    1915~1923年

    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运动的后期进入了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A、反侵略、求民主斗争的曲折发展 B、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失败结局
    C、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 D、不同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 5、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世家,一家之中祖孙、母女、婆媳、姊妹、姑嫂、妯娌等均系诗人、词人、文学家。她们敢于发声否定“内言不出于阃(内室)”的传统观念,自著诗话、诗评;一些书坊也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这可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
    A、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B、妇女政治地位的显著提高
    C、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丰富 D、书院教育摆脱了科举束缚
  • 6、 南宋时,据《登科录》记载:601名中榜进士中除少数情况不明和来自宗室以外,大多数出身于乡户。其中县坊出身者不到20人,祖或父一代做官的有113人,祖、父两代做官的有23人,曾祖、祖、父三代都做官的有8人,这三部分进士合计为144人。据此可知,南宋(  )
    A、乡村教育比城镇发达 B、宗族观念日益强化
    C、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D、重文轻武观念盛行
  • 7、 如图为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直接导致农、牧区界线变化的原因是(  ) 
    A、游牧民族主动内迁中原 B、中原王朝积极开拓疆域
    C、铁制农具加速向北推广 D、长城军事防御功能弱化
  • 8、 唐初金陵城为县城,唐末升格为昇州;后梁、南唐时期,城墙进一步加固扩展,成为南方的一个大都会;后几经战乱与重建后,宋高宗时改称为建康府;到南宋中期,已号称“罗绮一城,富六朝之风物;弦歌千里,绵百世之衣冠”了。由此推知(  )
    A、经济重心转移促进城市发展 B、郡县制制约了全国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决定了城市的地位 D、江南经济发展始终优于北方
  • 9、 《旧唐书•杨炎传》中有对两税法的评论: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人,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这反映出两税法的实施(  )
    A、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 B、有助于抑制土地兼并
    C、增加了农民财政负担 D、标志着人丁税的废除
  • 10、 周王分封鲁国于东夷所在,受封鲁国的是周公儿子伯禽,周王命令伯禽“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将卫国分封到商人故土,周王命令卫康叔“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唐叔受封之地是原来的夏朝旧地,周王命令“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反映出当时(  )
    A、宗法制有效加强了周朝统治 B、诸侯国传承了周朝的礼仪典制
    C、周王注重分封政策的灵活性 D、诸侯国内政为周天子直接控制
  • 11、 中西方城市因国情不同,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城市是皇权统治下的城市,皇帝意志以及行政权力的观念对城市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郡县治所和军事要塞。财政收支由政权把持,经济活动受到政权的主导和官僚阶层盘剥。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使城市功能突破原有的分区,改变城市的阶级构成。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这对城市社会结构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控制,中国古代的城市在向近代城市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工商业缺少立法方面的保护,使得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缓慢,城市更多的是作为政治中心而存在。 

    ——摘编自管兵兵、葛华阳《明清城市结构初探》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既不起源于伯爵的城堡,也不起源于大教区管辖的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出现在封建关系最薄弱、封建统治鞭长莫及或权力真空的地带。所以在这些城市中……无法阻碍资本主义结构的潜组织因素的结合。在西欧封建社会远未衰落之际,就形成了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政府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城市有自行管主不能直接征收。 

    ——摘编自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明清时期城市结构的相关因素。
    (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明清时期的城市相比,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点。
  • 12、 有学者指出:“拿破仑战争扫荡了德意志各小邦国,削弱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战争的横向冲击使德意志的落后性暴露无遗,并推动着德意志历史的纵向发展,外来现代化的强制性已动员起普鲁士内部正在形成的现代化意识及民族觉醒力。”该学者认为拿破仑战争(  )
    A、结束了德意志君主制度 B、提升了德意志民族意识
    C、加剧了德意志分裂状态 D、传播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 13、 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可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自治城市中行使城市治理职责的主要是(  )
    A、基督教教会势力 B、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
    C、国王任命的官僚 D、庄园主人及其管家
  • 14、 1971年新闻照片《乔的笑》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照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
    A、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胜利召开
    C、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15、 如图为广西贵港出土的汉代铜镜,有类似纹饰的汉代铜镜在内蒙古察右后旗及云南玉溪等地都有出土,这可用于佐证汉代(  )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情况 D、少数民族手工业发展迅速
  • 16、在1929- 1945年间, 苏联共与217个外国公司签订过技术援助协定,中美国公司139个,德国公司33个,英国公司10个,法国、意大利公司各9个。对此斯大林说:“在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或提供援助的。”这说明( )
    A、大萧条期间西方加强了对苏经济交流 B、国际协作提升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水平
    C、美苏加强合作以应对法西斯主义的威胁 D、苏联工业化建设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
  • 17、 二战后,苏联在国内广泛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更在所有有色人种居住的地方进行宣传”。1955年,美国新闻署发起了一场由黑人演员组成的歌剧国际巡演活动,后来又资助黑人篮球高手、田径明星、艺术家进行国际巡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美苏对峙重心逐渐发生变化 B、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
    C、两极格局下紧张与缓和并存 D、两国利用舆论谋取战略优势
  • 18、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倡导变法维新 C、引介西方理论 D、颠覆孔孟学说
  • 19、 18世纪,法国狄德罗和达朗贝尔在编撰《百科全书》时,把工艺和制造业视为知识系统里一个重要的分支,囊括了丰富的内容,包括金银加工、宝石加工、铁加工、玻璃加工、皮革加工、蚕丝加工、羊毛加工等。这一做法(  )
    A、使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体系 B、反映出启蒙运动的转向
    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20、 鸦片战争以前,为了扭转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政府仅开一地为通商口岸,影响了英国商品的销售
    B、英国手工工场产品价格昂贵,限制了英国商品销售
    C、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需求有限
    D、清朝政府征收高额关税,增加了英国商品销售的困难
上一页 799 800 801 802 80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