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将历史事实加以区分,根本目的在于凸显史实与史家的关联性。 比如,有学者说:“研究拿破仑帝国的历史,不必记录同时代巴黎工匠的生活,研究1792年普奥与法国的战争,不必引用歌德的某一封信或某一句话。”而路易十五与彭柏杜尔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却成为历史学家感兴趣的、关注的,并要深入探讨的历史事实,因为“抛开了这些私事,全部法国革命前的历史就不可理解”。这说明( )A、史学是现实的产物,历史学家总是全凭主观取舍构建历史情景 B、历史事实一旦进入认识范围,就会与认识主体的需要产生同一性 C、历史研究应求真务实,基于对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与考证 D、史学研究应当立足当时当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评判的标准
-
2、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 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法王路易七世在位时(1131—1180)曾先后向城市颁发了 25 份自治特许状。路易九世执政期间(1214—1270),实施了一系列司法、财政和军事改革。腓力四世(1268—1314)在与罗马教廷的斗争中占据上风,成功迫使天主教士纳税。这些史实反映了当时法国 ( )A、庄园经济走向崩溃 B、城市自治走向独立 C、世俗王权不断强化 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
4、1939 年 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党的组织已经从狭小的圈子中走了出来,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党的武装力量,也在同日寇的斗争中重新壮大起来和进一步坚强起来了。”这表明( )A、人民群众拥护中共的抗日政策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入新阶段 C、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增强 D、敌后战场已成为主要抗日战场
-
5、下图所示是一块辽代契丹贵族的墓志铭。 该墓志铭表明当时辽朝 ( )
A、崇尚佛教文化 B、借鉴汉族制度 C、民族矛盾尖锐 D、推行蕃汉分治 -
6、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 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
7、下图是 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由此可推知美国 ( )
A、民族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族群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种族歧视已被完全抛弃 D、民族政策吸引各国移民 -
8、一战初期,美国的德裔移民呼吁向德国捐赠财物,“全美德裔美国人联盟”在旧金山举行会议,对美国偏向英国一方表示愤怒。 而在 1917年,德裔的类似活动基本消失,部分州规定公共场合禁止使用德语、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同时几乎所有德裔美国人和德裔新闻媒体都转而支持美国的立场。 由此可见( )
①国际局势影响移民身份认同 ②德国战败影响德裔在美地位
③美国民主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④战争破坏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9、如图是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关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一章的目录节选,目录中的①应是 ( )
第二章 欧洲“三十年战争”及其结局
第一节 “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
17世纪初的欧洲局势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的对垒
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
第二节 战争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①
A、《战争与和平法》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C、维也纳会议 D、德意志帝国成立 -
10、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材料反映出美国 1787 年宪法 ( )A、具有三权分立的特点 B、体现制约平衡的原则 C、保护印第安人的权利 D、背离自由平等的精神
-
11、《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下列最能体现国家对台“诚意”的是 ( )A、推行“一国两制”方针 B、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港澳台协同发展战略
-
12、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
①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③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④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3、如图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某次谈判期间的合影。这次谈判期间 ( )
A、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B、共同签订《双十协定》 C、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 D、签订了《国内和平协定》 -
14、下表为1921—1927 年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人数表。 1927 年党员人数的激增( )
时间
1921 年
1922 年
1923年
1925 年
1927年
人数
50 多人
195 人
429人
994 人
57967人
A、受益于孙中山扶助农工政策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促使中国革命出现崭新局面 D、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结果 -
15、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
16、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颁布一系列诏书,下表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类别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裁撤冗员
经济
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奖励工商业发展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文化教育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裁汰旧军
据上表可知,戊戌变法 ( )
①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④引起中外势力的一致反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整个元代只有延祐三年气候比较暖和,除此之外的记录都表明气候异常寒冷。气候变化给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与解决此问题相关的史实是( )
①引进并推广美洲高产作物以确保粮食总产量
②南方创制出轻便灵活、适用于水田的曲辕犁
③《农书》大量介绍农业增产、积谷防饥的经验
④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提高棉纺织品的产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18、北宋都城开封拥有 26 万户人家,人口数可能超过100万。南宋都城杭州拥有 39万户人家。 相比之下,中世纪欧洲的情况是:北宋时期的伦敦人口数为1.8万,南宋时期的罗马人口数为 3.5万,一个世纪之后的巴黎人口数不到6万。据此可推知( )A、宋朝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宋朝人口总数呈现上升趋势 C、城市发展蕴含新的生产关系 D、中世纪时欧洲人口增长缓慢
-
19、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关键所在。 以下对于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三公——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
②废除宰相制——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③建立中朝——行政中枢权力移至皇帝亲信手中
④完善三省制——三省成为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
20、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得益于 (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有力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