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 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开始的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 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 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 2、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 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武人干政 B、规范地方行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成就突出,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规定:“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采非 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依据材料可知唐朝两税 法( ) 

    ①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②扩大了收税对象 ③保证了农民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④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 杜甫在《无家别》里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人,世乱各东西。……”“无 家别”创作的背景是(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潘之乱
  • 6、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期则实行了科举制。两种制度的创立都( ) 
    A、以考试为选官的主要方式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选官的权力由地方控制 D、使人们的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 7、孝文帝通过改革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如图)……使“胡汉统治阶级因民族不 同而引起的内部矛盾,获得解决……”。下列有关孝文帝改革举措及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迁都洛阳,推动了北方的统一 B、通婚姻,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融趋势 C、建立郡县,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D、实行均田制,促进了游牧经济的发展
  • 8、西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南朝时期,“(江 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魏晋南北朝时 期,(南方)陶瓷、制造船等手工行业也有较大进步。南方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的大量南迁 ②优越的自然条件 ③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④相对和平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 )

    A、①——西晋 B、②——东晋 C、③——北朝 D、④——隋朝 
  • 10、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关于两汉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史记》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裁 B、《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C、蔡伦发明造纸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D、《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11、在中国古代到了朝代的后期经常会出现农民起义,下列农民起义排序正确的是( ) 

    ①陈胜吴广起义②黄巢起义③黄巾起义④李自成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 12、下图是现代学者绘制的汉代经济政策示意图,该经济政策是( )

    A、“与民休息” B、盐铁官营 C、均输平准 D、减轻赋税
  • 13、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下列汉朝哪个制度不是沿袭秦朝的( ) 
    A、郡国并行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 14、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 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认 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有( ) 

    ①秦王刚愎自用 ②秦王不施仁政 ③秦朝赋役沉重 ④秦朝刑法严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5、下图是秦朝的疆域图,下列不能从这幅图中直接得出的是( )

    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 D、秦朝推行郡县制
  • 16、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转型,这里的“社会转 型”是指( )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分裂走向统一 C、由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 D、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 17、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时期,下列关于商周社会经济说法错误的是 ( ) 
    A、商周时期处于中国的青铜时代 B、农业生产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C、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是井田制 D、当时的奴隶买卖比较普遍
  • 18、下图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图,图中序号与文化遗址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龙山文化 B、②——仰韶文化 C、③——红山文化 D、④——河姆渡文化
  •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科举考试,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 文官考核制度严密,考满是对所有官吏全面的考核,决定其升、留、降。 考察主要对贪、酷等需要加以行政处理的官吏的审查,治绩特别优异的可以免于考察,在考察后被罢免的永不录用。 明代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单独的监察法规,体系严密,强调“刑用重典”的立法思想,各项处罚较之唐、宋、元三朝更为严苛。 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处理特别严格,一是对皇帝不忠顺,二是贪污。

    ——摘编自梁山中《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与立法及其积极意义》等

    材料二  西方绝大多数文官都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政府任何一级文官职位,都要向成绩优秀者开放。 法律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与政府,严守机密,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性的盈利活动,不得参加党派活动或竞选等。 文官按工作成绩逐年提升,实行职位的常任制,只要没有过失,就可以终身任职。 文官考核全面、详细,英国的考核包括工作知识、人格性情、行为道德等 10 个方面。

    ——摘编自李海龙《试析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1)、 阅读材料,概括明朝官员的选拔和管理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 20、货币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对货币主权治理得当与否,与国家盛衰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以来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摘编自管汉晖《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兼论中西方货币史演变路径的差异》

    材料二 伴随白银在赋役改革中渗透到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市场前所未有地更加活跃起来……中国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日本、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伴随白银货币的极大发展,市场超越了国界,形成了市场网络的全球性链接。 明代白银货币化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着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也是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

    ——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材料三 1948年12 月1日中国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在发行中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经济发行,反对财政发行;坚持计划发行,反对盲目发行;坚持中央集中统一发行,反对分散发行。 在国家一系列统一财经政策的配合下,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持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局面,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为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货币演变的基本路径,并分析宋元时期纸币盛行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货币政策。 
上一页 796 797 798 799 8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