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对于秦朝的众多法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们是针对芸芸众生的,形成这一认知的依据之一是《史记·陈涉世家》中“失期,法皆斩”的记载。然而,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却明显地呈现了另外一种情形:法律集中在皇帝对官吏的控制方面,普通人则居于次要的地位。在这些文书中,被当时《秦律十八种》的编者集中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另外,对控制地方官吏的强调还出现在同一个墓中出土的《为吏之道》这种法律文书上。据此,能比较合理说明的是( )A、考古史料与文字史料相互矛盾,应当以考古史料为准 B、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丰富了人们对相关史实的认识 C、对于不同的观点,应该提倡百家争鸣,自圆其说即可 D、上述两种说法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历史解释不同而已
-
2、有学者指出,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政府对内致力于完成孙中山的遗愿——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和国民建设大纲;对外誓言要争取完全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中国赢得一个与列强平等的地位”。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通过了《训政纲领》,宣告军政时期结束 B、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得以确立 C、通过改定新约,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进展 D、抗战期间取消了美、英等国在中国的特权
-
3、“1815年欧洲列强举行的会议,以为欧洲拟就了一份永久的和平协议,从而实现了保障国际安宁的目的。……尽管会议的重大决策是由大国的代表作出的,但几乎欧洲所有国家都派代表出席了该次会议。”该材料论及的会议及此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A、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 C、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D、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国际责任
-
4、下面是《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公元前4千纪-公元前1千纪)》(局部)。下列选项中,属于①处的人类创造的文明成就是( )
A、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B、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C、提出按位计值方法 D、订立契约已成为普遍现象 -
5、起初,里甲、保甲并存,里甲负责管理户籍,征收赋税,保甲负责维持治安;后来,里甲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渐与保甲合并,保甲除了维持治安外,也兼管某些社会公务。这一变化,最有可能出现于( )A、三长制推行后 B、均田制推广后 C、一条鞭法实行后 D、摊丁入亩实施后
-
6、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下面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B、“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 C、“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 D、“城之小者曰坞,天下兵争,聚众筑坞以自守”
-
7、对于苏(俄/联)某一经济政策,有学者评论说:“结束了定量配给和征用,试图将市场与社会主义要素结合起来,货币被重新引入,标志着农业自由化;在大型国有工业企业中,只有具有战略价值的企业直接由中央控制,其他企业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该学者评论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8、下表是1950-1973年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人均GDP水平(以1990年的美元价格计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或地区
人均GDP增长率
(%,1950-1973)
人均GDP水平(美国=100)
1950年
1973年
法国
40
55
79
德国
5.0
45
72
英国
2.4
72
72
意大利
5.0
36
64
美国
2.4
100
100
日本
80
20
69
A、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B、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 C、政府宏观调控助推经济发展 D、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
9、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之后欧美各国开始纷纷效仿,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停止银行券兑现并禁止输出黄金,这一变化导致( )A、多个货币集团纷纷出现 B、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C、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
10、下图是一幅16世纪的法国版画,描绘的是当时美洲印第安人的农业生产情况。对这一版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可能种植马铃薯、豆类等农作物②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
③农业耕作中存在一定的分工协作④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1、自17世纪初以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地建立与发展起来,在救济贫困、维护社会公正、实行财富再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颁布济贫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二战后美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D、新中国初期,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
12、《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一书认为,宪法在制定的时候被确定为过渡性宪法,被作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一旦社会主义建成,宪法的使命就完成了,就要被完全的社会主义宪法所取代。材料中的这部宪法( )
①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③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④是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 D、①④ -
13、《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文化场馆加快数字化转型,全民阅读、艺术普及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数字阅读用户达5.3亿。网络文化创作活力进一步激发,全国重点网络文学企业作品超过3000万部。这表明,现代科技的进步( )
①孕育着经济的新增长点②推动了不同文化领域的相互渗透
③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④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路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4、阅读下表,据此可知,表中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872年
上海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
1882年
上海出现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897年
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1900年
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A、晚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 B、上海是中国近代化中心 C、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 -
15、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章程》共分立学总义、学科程度、计年入学、屋场图书器具、教员管理员五章,对办学宗旨、学生入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员职责、教学管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该章程的颁布( )A、推动了近代选官制度的转变 B、使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C、践行了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D、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
-
1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下列选项中,关于货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8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B、宋代交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C、自清朝起,白银逐渐成为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D、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逐利增财向互补余缺转化
-
17、朱元璋时期,发布的一系列榜文包含了很多教育百姓遵纪守法的说教内容,史称“教民榜文”。榜文中写到:“榜文内坐去事理,皆系教民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所在官吏、老人、里甲人等,当体朝廷教民之意,各宜趋善避恶,保守身家,常川遵守奉行,毋视虚文,务在实效。违此令者,各照所犯罪之。”据此可知,明朝( )
①推行儒家伦理道德,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②教化有一定强制力,体现约律合流的趋势
③基层组织为里甲制,需承担基层教化职责④因社会治理的需要,基层地方组织征赋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8、 明末山东人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中说:“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穗苞如拳而长,须如红绒,粒如芡实大而莹白。……旧名蕃麦……一名玉蜀黍,一名玉高粱,一名戎菽实,一物也。”下列关于这一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宋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B、乾隆、嘉庆年间种植遍布全国 C、因其高产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 D、原产美洲,由英国人带到欧洲
-
19、“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关于这一赋税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减轻了人身依附 B、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C、赋役合并折银征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
-
20、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狩二年,浑邪王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自此“河西四郡”成了中原王朝对外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该地域治理状况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设西域都护府 B、唐朝——设安北都护府 C、元朝——设立甘肃行省 D、明朝——设乌思藏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