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与后世成熟的专制王权比较,波斯帝国的官僚体系毕竟不够发达,至少与秦汉以来中国的官僚体系比较,不够‘专业’。”材料中所说的波斯帝国官僚体系“不够‘专业’”具体表现在(   )
    A、从中央到地方不成熟的税收系统 B、选官任官缺乏严格的制度 C、国王的权力被认为来自君权神授 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 2、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我也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发展得很快,见效也快”。这旨在说明
    A、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 B、改革要激发民众创造力 C、市场经济助推农村改革 D、农村改革引领城市改革
  • 3、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4、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开罗会议 D、不结盟会议
  • 5、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次军事行动,蒋介石不无担心地说,“东可威胁京畿,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这一军事行动指的是
    A、孟良崮战役消灭整编第七十四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区 C、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千里防线 D、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 6、1937年9月25日中午,八路军115师在蔡家峪、小寨一关沟村伏击日军板垣师团的辎重部队,英勇作战,歼敌数百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这是八路军出师山西后的首次大捷。这次“大捷”是(     )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大捷
  • 7、“它”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它”指(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 8、1919年5月2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漫画《闭门拒客,胡贪误国》(如图),画中有驻外使馆,还有狐面人身的外交官在数外币。这幅漫画与《大公报》总编辑亲赴巴黎采访发回的通讯《外交人物之写真》相互呼应。这些报道

    A、激发了国人对中国外交问题的思考 B、点燃了中国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 C、抨击了南京临时政府外交上不作为 D、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行径
  • 9、1839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1919年1月,北洋政府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焚烧鸦片1207箱。国民政府分别于1927-1934年和1935-1940年开展了禁烟禁毒运动。由此可知
    A、鸦片危害成为社会共识 B、全国鸦片种植屡禁不止 C、政府主导禁烟禁毒运动 D、鸦片成为主要进口商品
  • 10、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这说明耆英
    A、找到了中国战败的制度根源 B、看清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 C、看到了战败背后的基本问题 D、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的剧变
  • 11、清初文书制度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而题本奏本都不能直达皇帝,须先送内阁票拟后再呈皇帝,既费时又易泄密,不利于皇权加强。为改变这种弊端,清初(     )
    A、废除丞相 B、收回批红权 C、设军机处 D、采取奏折制
  • 12、元杂剧的内容异常广阔,主要有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公案剧、社会剧和历史剧等,其中爱情婚姻剧约占五分之一。这反映了元杂剧(     )
    A、神仙鬼怪思想盛行 B、世俗化倾向显著 C、以爱情婚姻剧为主 D、创作形式多元化
  • 13、据《魏书·高祖纪下》记载:“(文帝)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措施(     )
    A、推动了民族交融 B、消除了阶级矛盾 C、恢复了生产发展 D、实现了北方统一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和图2分别是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你为五年计划做些什么》和1984年出版的年画《在希望的田野上》。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亡国史”著作篇目摘录

    涉及国家

    出版年份

    题名

    涉及国家

    出版年份

    题名

    印度

    1901

    印度蚕食战史

    菲律宾

    1903

    菲律宾亡国惨状纪略

    1904

    印度灭亡战史

    埃及

    1902

    埃及百年兴衰记

    1907

    印度灭亡之原因

    1903

    埃及亡国惨状记

    波兰

    1904

    讲俄国与普奥瓜分波兰的事

    1903

    埃及惨状

    朝鲜

    1904

    朝鲜亡国史略

    越南

    1906

    越南亡国惨话

    1910

    朝鲜灭亡之原因

    1910

    安南亡国痛史

    1910

    亡韩尾声

    1911

    越南亡国始末谈

    材料二   1910年梁启超写成《朝鲜灭亡之原因》。文中指出像朝鲜这样的专制国“国家命运,全系于宫廷,往往以君主一人一家之事”,“致全国亿兆悉蒙痛毒”。“甲午以后,韩皇尝率群臣誓于太庙,颁布洪范十四条”试图学习日本,开展改革,但“一誓之后,其君若臣即已渺不复记忆”。由此,他认为韩皇韩民都要对亡国负责,并且“天下事无独有偶,韩有此皇,不意更有酷似韩皇之皇,韩有此民,不意更有酷似韩民之民”。朝鲜人玄采翻译了部分梁启超的著作以推动朝鲜开化运动。部分朝鲜的私立学校也把这些著作作为辅助教材,宣传爱国启蒙思想。

    ——以上均摘编自邹振环《清末亡国史“编译热”与梁启超的朝鲜亡国史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出现亡国史“编译热”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出现亡国史“编译热”的影响。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英国农村中许多劳动力因为失去土地而四处流浪。宗教改革后,国王接管了修道院的财产,近半数的济贫院被迫关闭。大量流民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使英国处于不安定状态。1601年起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济贫法,内容包括提高济贫税税率,根据食物价格和家庭规模给穷人提供救济,提供工作机会和补贴,建立贫困儿童学徒制等,试图保证穷人的最低收入能够养活整个家庭。1834年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规定,除无劳动能力者外,其他所有受救济者必须在济贫院内工作,且工资不得高于市场标准。接受救济者还会被取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

    ——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

    (1)、据材料概括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的社会背景及主要动机,说明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体现的新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 17、非洲学者奥乌苏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原料生产国出口产品所得,即工业国家所付出的,不超过其实际价值的15%,只要原料生产国仍然作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确定者,第三世界国家就没有摆脱贫困的希望。该学者意在(     )
    A、批判殖民体系的罪恶 B、指出经济秩序的不公 C、说明第三世界的落后 D、强调区域合作的必要
  • 18、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拍摄了一些包含亚裔角色的电影,这些电影中善良的亚裔男女主角通常都由白人演员来扮演,华裔演员则出演对立的反派角色,或是需要西方男性保护的配角。这反映出美国(     )
    A、社会结构变化 B、忽视女性权益 C、实行种族隔离 D、充斥冷战思维
  • 19、下表是1882—1907年德国企业数量。表中数据可用于说明(     )

    年份

    1~5人小型企业数

    6~50人中型企业数

    51人以上大企业

    总计

    1882

    2175857

    85001

    9481

    2270339

    1895

    1989572

    139459

    17941

    2146972

    1907

    1870261

    187074

    29033

    2086368

    A、世界市场的扩大 B、垄断组织的发展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殖民扩张的加剧
  • 20、17、18世纪,英法等国出现“自然神论”思潮,认为神创造了世界,但此后就听其自然了,那些充满奇迹、预言的经书,通通都是子虚乌有。这一思潮(     )
    A、引发宗教改革 B、属于唯物主义 C、蕴含理性精神 D、彰显人文主义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