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考古成果和文献记录都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诗经》《尚书》《史记》等文献中都有关于商的记录。近代以后疑古思潮兴起,古代文献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商代历史被打上了问号。直到甲骨文的发现、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使商史摆脱了被史家怀疑的目光,步入信史行列。甲骨文内容大都为占卜辞,卜辞的内容十分广泛,透过它后人能窥得商代社会的全貌。近人王国维从甲骨卜辞中考证出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基本一致,实现了当世文献与传世文献的二重印证。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材料二

    2016年对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的考古发掘圆满结束,其中出土了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还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画像。

    ——摘编自王子今《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材料三  

    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通过深海考古调查,在南海西北陆坡发现两处明代沉船,保存相对完好。其中,一号沉船文物以陶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十万件,主要是景德镇窑的产品,推测是前往马六甲等贸易中转站的民间商船;二号沉船则发现大量原木,推测是从海外装载货物,返航中国的民间商船。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新华社《相约千米深蓝 探秘海丝遗珍》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别说明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墓主人刘贺认可哪种思想?这可能与当时哪项政策相关?
    (3)、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从材料三中任意提取一个信息,简要说明它的历史研究价值。(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对其历史研究价值的说明要准确全面、言简意赅)
  • 2、图4是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从中可以推断的信息是( )

    图4

    A、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 C、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D、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3、在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改中,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2018年宪法修改中,又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些修改反映出( )
    A、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B、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C、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4、1956年12月刘少奇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发言说:“有这么一点资本主义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1957年4月周思来总理表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充分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C、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D、三大改造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 5、表1是1949—1952年中国社会总产值情况表(单位:亿元)。表中的变化( )

     

    1949

    1950

    1951

    1952

    社会总产值

    557

    683

    820

    1015

    农业

    326

    384

    420

    461

    工业

    140

    191

    264

    349

    建筑业

    4

    13

    24

    57

    运输业

    19

    19

    24

    35

    商业

    68

    76

    88

    113

    表1

    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表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得益于过渡时期总路线 D、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
  • 6、在重庆谈判中,中共作出了主动让步。这些让步包括承认三民主义,承认蒋介石的全国领袖地位,承认国民党的第一大党地位,放弃联合政府和召开解放区代表大会的主张,放弃召开党派会议的提议,不再坚持将共产党军队改编为48个师的要求等等。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竭力促成和平建国的诚意 B、国民党成功地削弱了中国共产党势力 C、共产党为建立国共联合政府自降身份 D、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很快就得以实现
  • 7、西安事变后上海等地出现的“统一救国运动”,表面由各界人士发起,实则为国民党一手炮制而成。运动的目的旨在抹黑张学良、杨虎城为“封建的残余军阀”,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破坏国家统一的“人民阵线”……最终受到众人批驳,以失败收场。由此可知(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全民族抗战是大势所趋 C、国民党抗日态度有根本改变 D、社会舆论左右抗日进程
  • 8、1927年7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则“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的调整( )
    A、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 C、加强了抗日各阶级之间的联合 D、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需要
  • 9、《遵义城头霞光闪》中唱到“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该歌词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
    A、确立了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B、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成为了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纠正了陈独秀右倾主义错误
  • 10、1927年11月,南京政府外长伍朝枢发表请求废约宣言,宣言指出“一、中国前政府与外国政府、公司及个人所订立之不平等条约及协定……国民政府于最短期间内废除之。二、业经期满之条约及合同,当然无效”。国民政府此举( )
    A、欲树立一个“独立国家”的形象 B、真正实现了关税自主权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D、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 11、1920年1月,上海厚生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受劳工神圣思潮的影响,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与资方代表就工作机制、薪资待遇、女工人格三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这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B、知识分子受到了新思想的洗礼 C、全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中国共产党深入密切联系群众
  • 12、有学者在研究评价近代某场运动时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与根深蒂固的自我压抑习性进行战斗……要将中国从数个世纪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这场运动是指的(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 13、1906年,清政府对中央各部进行改组,将工部并入商部,成立农工商部……推行商部的奖励实业政策。同年颁布了《奖励商勋章程》,第二年又先后颁行了《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和《奖励华商公司章程》。以上这些措施表明当时( )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国真正的实现了民主共和政体 C、兴办实业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D、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有一定改善
  • 14、某同学在读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时做了以下摘抄,这些摘抄最适合论证( )

    第一个方案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

    第二个方案

    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

    第三个方案

    拳匪运动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B、晚清政府的政治改革及措施 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的背景 D、近代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
  • 15、咸丰、同治以后,一大群汉族士大夫成了封疆大吏。他们跟以往的督抚不一样,不仅自己手里有军队,而且通过收取厘金壮大了地方财政。在这些督抚控制区域,一个个现代化企业破土而出,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篇章。这一局面的出现( )
    A、得益于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 B、促使清政府调整地方政策 C、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D、加快社会等级秩序的变化
  • 16、以下著作基本都在19世纪中期相继问世,这些著作( )

    著作

    作者

    著作内容

    《海国图志》

    魏源

    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

    《康輶纪行》

    姚莹

    介绍英法历史,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备。

    《瀛寰志略》

    徐继畲

    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

    A、说明传统的华夷观念已经得到扭转 B、标志近代国家意识的逐步确立 C、表明士人尝试以全新视野审视全局 D、开启“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 17、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这种现象反映出明代( )
    A、新型生产关系出现 B、重农抑商政策已被废除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农业经营结构发生变化
  • 18、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这一做法( )
    A、开拓了中国疆域版图 B、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逐步提高了行政效率 D、解决了西南地区叛乱问题
  • 19、图3所示历史事件( )

    图3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 2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每个时代各有其灿烂的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沈括——《梦溪笔谈》 B、孙思邈——《齐民要术》 C、王祯——《农政全书》 D、祖冲之——《九章算术》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