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38年,毛泽东指出“历史研究不是经院式的去攻故纸堆,其唯一目的在于有利于解决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1939年,毛泽东给计划撰写《中国民族战争史》的何干之回信:“如能在你的书中证明民族抵抗与民族投降两条路线的谁对谁错,对于当前抗日战争是有帮助的。”这些主张意在(     )
    A、揭露汪伪政权的卖国行径 B、借鉴历史经验指导抗战 C、彰显民族抗战的正义立场 D、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罪行
  • 2、据统计,1920年北洋政府查禁与“鼓吹过激主义”“改革社会,反对政府”“煽惑工人”等相关的书籍、报刊和传单140多种,涉及全国许多城市;而当年全国新出版的有类似内容的报刊达200多种。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革命道路逐渐明确 B、知识分子引领中国革命潮流 C、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 3、学者在整理馆藏晚清军机处档案时,发现一则1891年录副的上谕档《着湖广总督张之洞查明湖南茶商输捐一事是否属实事上谕》(内容如下)。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光绪朝十七年三月初二日

    军机大臣字寄湖广总督张,光绪十七年三月初二日奉上谕:有人奏,风闻张之洞于上年四月间令湖南茶商分别输捐,作为创修两湖书院经费。该商叠请邀免,批斥不准,近来茶商赔累,请饬一律撤销等语。中国茶叶销路不畅,由于成本太重,所奏茶商输捐一节,如果属实,自应裁撤,以恤商困。

    着张之洞查明复奏。原片着抄给阅看。将此谕令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①中央式微造成地方势力的膨胀                      ②全球茶叶市场呈现供过于求

    ③张之洞重视两湖地区教育发展                      ④民族工商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 4、薛凤祚是明末清初著名天文学家,他主张参考西法修正官方历法之不足,以求“自立于无过之地”。为此,他积极引入西算方法,简化国内历法计算模式,还积极推行西算改革,保留中国惯用的百分制计算方法。薛凤祚的事迹体现了(     )
    A、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B、传统科技的艰难转型 C、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 D、中西文化的双向互补
  • 5、宋代商业牙人(中介)除销售传统农产品、手工业品外,还可以参与乡村土地买卖、典当借贷等一系列商业活动,甚至官方时常将商业经营事宜“派之牙侩,任其买卖”,以保障贸易通畅。这反映出宋代(     )
    A、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B、区域贸易网络的形成 C、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政府经济政策的宽松
  • 6、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国时,“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祭之”;氐族人苻坚执着于“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占据河湟的吐谷浑曾以“永为中国之西藩”自居。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民族交融中孕育统一 B、政治制度的纷繁复杂 C、地方政权更迭的频繁 D、南北经济的交流广泛
  • 7、《史记》载,王温舒任广平郡都尉期间“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贼”,他们只要干得好,就可免其罪。因此“盗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拾遗。”汉武帝听闻,迁王温舒为河内太守。这(     )
    A、埋下了秩序崩坏的祸根 B、顺应了巩固大一统的需要 C、改变了人才选拔的规则 D、造成了对监察体系的破坏
  • 8、周初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西周晚期的柞伯鼎铭载:“今汝(指柞伯)其率蔡侯左至于昏邑。”表明柞伯的地位高于蔡侯;《春秋》所载诸侯会盟排位,曹伯始终排在许男之后,子国如邾子、小邾子又始终排在诸侯之末。这反映了(     )
    A、地主阶级的掌权 B、贵族特权的丧失 C、政治秩序的重构 D、等级观念的淡化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对历史的研究和表述,则是历史研究者通过研究工作对客观历史的理解,是主观同客观的结合。例如,西汉实施盐铁官营是客观的历史,但《史记》对此政策的批评则体现了司马迁的个人看法。同时,人们的认识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一历史对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意义。例如,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很多法国人誉为民族英雄,在波旁王朝复辟后又被一些人看作盗世奸雄,今天很多人则把他视为推进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

    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中外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从上述一个或多个视角展开论述,并阐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结构宗散,表述清晰,不得抄袭示例)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年,美国议员麦金莱推动国会通过了新关税法,把平均税率提高到42%。但麦金莱于1897年就任总统后,设立专门机构与欧美国家商讨互惠协定,并于1901年发表演讲指出“商业战争是不可能获利的,善意和友好贸易关系政策将避免报复行为,互惠条约与时代精神是一致的,报复措施则不是”。

    ——摘编自《国家财富:美国贸易政治史》等

    材料二  1930年,胡佛政府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再度提高了1922年《佛特尼-麦康伯法》规定的高关税,把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提高到34.3%。其他国家则采取增加关税、实行定额进口和公开禁运等报复措施,美国进出口总额急剧下降,加速了经济衰退。

    ——摘编自《美国经济史》等

    材料三  1934年“新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规定总统在三年之内,可以不通过国会缔结贸易协定,有权提高或降低关税50%,从而迎来了贸易政策的新时代,美国与22个国家签署了降低关税的贸易协定。据统计,从1934年到1937年,美国出口额从21亿美元增长到33亿美元。

    ——摘编自《美国商贸政策的制度根源:政治、联盟与国际贸易》等

    (1)、根据材料,概述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国际贸易中应遵循的准则。
  •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爱国者看到外国入侵力量的胁迫,感到对祖国境内一些边疆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有进行深入研究的迫切需要,于是马上动手来弥补。

    ——摘编自《赵俪生文集》

    九一八事变以后,国难日亟,边疆开发的呼声益甚嚣尘上,研究边疆之学术团体,亦如春笋怒生。全国抗战爆发后,各学术机关相继迁至后方,并获得珍贵的边疆民族材料。

    ——摘编自《边政公论》等

    材料二  建设西北国防,保全西北领土,是开发西北最重大的目标。此外,就民生言,西北物产丰殷,幅员广阔、开发可拓殖增产,使民安居乐业;就文化言,中国文化实由西北而东南,故欲研究固有之文化、非积极开发西北不可;就民族言,西北民族庞杂,苟使交通便利,接触较多,自能融洽一致。

    ——摘编自1932年《新西北季刊》等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此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近代西北研究热出现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国人对西北开发认知的异同。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为解决“地有余利,民无余财”的问题,推行均田制,一方面肯定耕者对现有耕地的使用权,另一方面让无地农民有权耕垦荒田。均田制的推行,使无主共比点在游空区银纯合,北它的自耕农大为增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摘编自《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西魏北周时,宇文泰置府兵,募百姓充之,使地主武装逐步中央化。隋唐兵制,多袭北周旧制。府兵之制,无事耕于野,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隋唐府兵,虽未为最理想之制度,而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与府兵制度之施行有关。

    ——摘编自《府兵制度考释》等

    材料三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大要有三:学馆生徒,州县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科目有明经、进士等岁举之常选;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进士为时所尚久矣,是故俊才实在其中。缙绅虽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摘编自《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概括北朝至唐初制度建设的主要创新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制度沿革与隋唐国家治理的关系。
  • 13、1919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现了燃料短缺。有学者写道:“维也纳的电灯忽明忽暗,电车停运,这都是因为原来从北方运来的煤炭现在大部分被一条新的国界挡住了。”这条“新国界”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德意志帝国建立 B、奥匈帝国解体 C、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D、波兰复国
  • 14、 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工作场所和家庭住所间没有明显界限,家庭成员往往从事相似的工作。工业革命后,随着工厂的兴起,在许多城市家庭中,丈夫需要早晚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家庭住所之间,妻儿则待在家里。上述变化反映出(   )
    A、生产技术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B、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C、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异的形成 D、生活空间和劳作方式的改变
  • 15、1588年,为了防止百姓以武犯禁,日本太政大臣丰臣秀吉颁布了《刀狩令》,坚决禁止百姓持有刀、弓、枪等各种武器,所有国主、地方官应尽收民间各类武器上缴。法令施行后,佩带武器成为武士的特权,这导致了(   )
    A、武士集团形成 B、封建军事专制强化 C、天皇地位巩固 D、幕府集权统治建立
  • 16、 研究指出:自亨利八世改革以来,英国新教与天主教争端不断,直至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新教的统治地位才彻底确立;在她治下出现了莎士比亚等诗人和剧作家,同时英国在音乐和哲学方面也达到了创新和活力的顶峰。这一论述意在说明英国(   )
    A、文学艺术发展受制于王权 B、市民文学与骑士文学充分发展 C、国教会深受罗马教廷影响 D、宗教改革为文艺复兴作了铺垫
  • 17、 公元前8至前6世纪,古希腊人的地理认知范围不断拓宽。起初他们将充满风暴和危险的黑海称为“不好客海”,但随着航海技术发展,他们改称黑海为“好客海”。黑海称谓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占希腊(   )
    A、殖民范围扩大 B、文化中心转移 C、奴隶贸易发达 D、国家统治稳固
  • 18、198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加了四倍多。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全国各地名优新特产品来京展销,花色品种逾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余万游客云集争购。这些经济现象表明当时我国(   )
    A、践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生产的商品极大丰富畅销全球 C、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 《人民日报》曾刊登《新年唱词》,反映了各阶级的心声。其中,工人说:工业建设顶重要,看谁今年搞得棒;农民讲:反霸减租正推广,有田有地有余粮;百货店里胖掌柜想:人民购买力增强,通货不会太膨胀。上述唱词反映我国正在(   )
    A、实施“一五”计划 B、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 20、 民族企业家刘鸿生创办的章华毛绒纺织厂,在20世纪30年代初连年亏损。后来企业推出品牌名为“九一八”的产品,国人竞相购买,企业立时恢复了生机。这一转变说明(   )
    A、反帝爱国有助于民族工业发展 B、产品命名是国货畅销的主因 C、民族经济的发展需要抵制日货 D、民族企业引入新的经营方式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