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导致工作压力成倍增加,因此明成祖设立了一个常设秘书机构(     )
    A、东厂 B、军机处 C、内阁 D、理藩院
  • 2、宋辽在界河——白沟河两岸互设贸易场所,在双方贸易中,辽国购买大量北宋商品,诸如茶叶、丝绸、瓷器等。据史料记载,北宋每年从宋辽贸易中盈利 80 万两以上,远远多于给辽国的岁币数量。这表明(     )
    A、南北民间贸易较活跃 B、榷场收入成为宋廷重要财源 C、北宋的边防压力减轻 D、北宋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 3、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结论的有(     )

    ①李春设计赵州桥          ②孙思邈编著《唐本草》

    ③沈括完成《梦溪笔谈》 ④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A、 B、 C、 D、
  • 4、高一新生通过表格整理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内容,下列①②③④匹配正确的是(     )

    朝代

    内容

    “武乡侯”、三国鼎立、“玄学”、高僧来华

    “晋归义羌侯”印、晋武帝、江南开发、书圣

    建康、龙门石窟、孝文帝改革、仰覆莲六系青瓷尊

    开通大运河、科举制、鉴真、胡旋舞

    A、东汉、两晋、南北朝、隋唐 B、东汉、东晋、南北朝、唐朝 C、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D、三国、西晋、南北朝、隋朝
  • 5、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
    A、发展农耕经济 B、规范统治秩序 C、增强同源共祖观念 D、缩小南北经济差距
  • 6、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皆为解决(     )
    A、犬戎南下 B、东胡袭击 C、吐蕃进犯 D、匈奴侵扰
  • 7、下图是战国早期曾侯乙墓葬出土的文物。这能反映出(     )

    图 九鼎八簋

    A、礼乐制度的崩溃 B、宗法制度的瓦解 C、分封制度的成熟 D、等级制度的形成
  • 8、考古学家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中发现了空前规模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墙、布局规整的墓地、观象台、成组成套的礼器等。城址内布局有序,功能分区明显,宫殿区、贵族居住区、居民区、祭祀区、仓储区、手工作坊区等一应俱全。据此可推知,当时(     )
    A、黄河流域开始产生私有制度 B、基本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整个中原已经进入父系社会 D、原始农业与手工业相当发达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29年)雍正帝曰:“如三代以上有苗、荆楚、俨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大义迷觉录》

    (1755年)乾隆帝曰:“汉时西陲塞地极广,乌鲁木齐及回子诸部落皆曾屯戍,有为内属者,唐初都护开府,扩地及西北边。今遗址久湮,着传谕鄂容安,此次进兵,凡准噶尔所属之地,回子部落内,伊所知有与汉唐史传相合,可援据者,并汉唐所未至处,询之土人,细为记载,遇使奏闻,以资采辑。”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材料二   在“天下”体系中,中央对边疆一直延续着一种忧患意识,这一意识无形中建构了中央与边疆的“区隔”。伴随着清代天下观的转变,这种“区隔”逐渐转演变为一种融合,边疆在空间划分上呈现出从界限模糊到边界清晰的特征。清代前期将天朝与疆域联系在一起,“既不无理强取他国之寸土,亦决不无故轻让我寸土于人”“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为疆,各有专属”。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最终奠定了中国的疆域,与历代王朝相比,形成了对疆域的“最有效控制”,将“边疆区域整合到中国领土范围之内”。

    ——摘编自吴曼《从“天下”到国家:清代的边界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雍正帝与乾隆帝处理边疆与王朝疆域关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前中期实现“对疆域的‘最有效控制’”的举措,并分析这些举措产生的积极影响。
  • 10、明清时期,福建武夷山所产茶叶,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一路横穿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经过新疆库伦中转到达沙俄通商口岸恰克图。由此可知,明清时期(     )
    A、丝绸之路逐渐恢复 B、中国主导世界贸易 C、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D、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 11、明代初期,皇帝常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不再到内阁。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宦官上下其手的机会。这样,宦官就慢慢地弄了权。这一变化(     )
    A、加剧了明朝的政治黑暗 B、使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改变 C、改变了内阁的机构性质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 12、明初政府虽通过法令禁止渔民近海渔业和海洋货物交易,限制人口流动。然而,在“海禁”制度下的朝贡贸易体系中,市舶司等地方机构的官员却将大量海外贸易机会赋予有官方背景的中间商人,并给予他们极大地贸易参与权和相关贸易许可权。据此可推知,明初“海禁”政策(     )
    A、以抵御倭寇走私为主要目的 B、易导致官商集团势力膨胀 C、使朝贡贸易体制走向了瓦解 D、使中央集权秩序遭到冲击
  • 13、据估算,宋代农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59%—66%,工商业所占比重为34%—41%。越来越多此前自给自足的日常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进入流通领域。据此可推知,宋代(     )
    A、农业丧失主导地位 B、城乡经济互动加强 C、政府鼓励商业贸易 D、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 14、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时说,当时扬州和越州一带处处有人将白居易和他自己的诗刻印,在街上售卖,或用以交换茶酒。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唐朝(     )
    A、文学创作的繁荣 B、印刷业的兴盛 C、市民文学的繁荣 D、科举制的发展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也没有一个共同的国王和共同的行政管理机构,每个城市自成一个国家。只有某些东西把希腊联合在一起了: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体育运动。……譬如,为了纪念众神之父宙斯,人们每隔四年在其圣地举行一次盛大的赛会。这个圣地叫奥林匹亚,那里有大的神庙,也有一座运动场,所有的希腊人,多里安人和伊安尼尔人、斯巴达人和雅典人都来到那里,以显示他们在短跑、掷铁饼、投标枪、摔跤和赛车方面的才能。

    ——摘自(英)贡布里希《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从远古到现代》

    材料二   (雅典)民主活动的范围比过去大大扩大了……这套体系也体现了雅典为现今许多学者称为“极端民主制”的基本原则。……仅自由民中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权……而且,这种民主权利本身有时也流于形式,失之过滥;公民大会往往在一些别有用心之徒的煽惑之下,通过了一些怀有偏见的错误决议,伤及无辜,扼杀了新的思想。所以雅典民主政治始终只是意味着社会上一少部分成员的政治权利,存在着无可逾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指出凝结希腊各城邦的纽带有哪些。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雅典城邦被排除于公民权之外的人员构成。雅典民主政治“无可逾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体现在哪几个层面?(说明:只列关键词,无需展开)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 17、以下为1804年《法国民法典》部分条款内容。这些条款(     )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所有权是一种绝对、永久和排他的权利

    婚姻是世俗男女之间一种基于合意的关系

    A、巩固了共和体制 B、摒弃了罗马法的原则 C、带有一定革命性 D、推动了司法程序公正
  • 18、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把解除妇女缠足作为一项社会革新,广为宣传组织。与此同时,禁鸦片、讲文明、重卫生、重效率、剪发辫、易服装、反跪拜、重女权等等除旧习立新风的倡议广为流传。由此可知(     )
    A、戊戌变法比较重视妇女权益 B、戊戌变法影响社会习俗颇广 C、戊戌变法吸收西方文明过多 D、戊戌变法过分重视移风易俗
  • 19、宋代士绅在社会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通过捐资助学、修造贡院、兴办书院、捐修校舍、津贴学生等方式,推动了江南地区的教育变革和发展。据此可知,宋代士绅的这一系列活动(     )
    A、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变动 B、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C、体现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D、起到了社会教化的作用
  •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波战争后,雅典实力的增长和蛮横,激起了其他城邦的反抗。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希腊世界的霸权,导致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公元前427年,雅典爆发了大瘟疫,民主制“黄金时代”的领袖人物——伯里克利—死在这场瘟疫之中。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失败而告终。伯里克利死后,雅典并没有出现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信服的领袖,为了争夺领导者的地位,巧舌如簧的政治家、阴谋家们纷纷登场,极力讨好城邦的公民,雅典城邦又回到了党争的老路上,逐渐走向衰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对于“黄金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雅典的政治制度,伯里克利曾经做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城邦民主制衰落的原因。
    (2)、就材料二中雅典“民主政体的优越性”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完整)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