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以上反映的土地制度(     )
    A、被称为均田制 B、始于商鞅变法 C、土地不可随意买卖 D、导致了分封制瓦解
  • 2、黄宗羲认为,“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主一人垄断,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黄宗羲的这些主张(     )
    A、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B、具有明显的抨击君主专制的特征 C、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彻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 3、《皇明祖训》:“今我朝                 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颅,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在空白处填入(     )
    A、设军机处 B、罢宰相 C、设内阁 D、奏折制度
  • 4、唐宋时期,六部长官一般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到明代,六部直属皇帝,其长官可直接上书皇帝。这一变化,表明明代(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六部长官的权力迅速膨胀 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 5、如图摄于敦煌莫高窟,图中的经文用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六种文字书写,据分析其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所用。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 (     )

    A、严格的四等人制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 C、民族交融的趋势 D、对西域管辖因俗而治
  • 6、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等;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     )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 B、分散决策权力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C、有利于加强皇帝对朝政的掌控 D、意在提高文官和士人的政治地位
  • 7、自古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史实中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A、东晋法显西行天竺取经 B、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C、高僧空海携带佛经回国 D、唐招提寺是建筑的杰作
  • 8、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
    A、彻底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 B、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C、增加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9、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形势示意图。与此图相适应的历史描述是(     )

    A、战乱频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科举盛行,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C、民族交融,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D、佛教盛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 10、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 11、如表是“封”和“郡”的金文,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     )

    释义

    释义

    植树为帜

    划定疆域

    驻军守土

    为君主管理地方

    A、扩大了统治区域 B、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C、增强了地方力量 D、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 12、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下列关于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址的描述准确的是(     )

    ①龙山文化时期的代表器物是黑陶   ②仰韶文化时期主要栽培作物是水稻

    ③河姆渡居民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④良渚文化时期人们制造精美的玉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时期科学技术在各领域、各行业发展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如军事、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中国古代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三大发明在宋代,即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以及火药配方的成熟完善。宋代科技的进步加速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例如,火药不仅把骑士阶级炸下了统治舞台,还运用到工业生产及军事制造业当中,加速了欧洲工业革命的进程,而工业革命在全球的兴起又改变着世界的格局力量。

    ——摘编自惠琳《浅谈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材料二   有宋一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愈加巩固。而自唐中叶以来,土地国有制度(均田制)瓦解,庶族地主经济及小自耕农经济不断壮大,土地买卖相当自由,各种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宋代理学思想盛行,辩论成风。所谓“穷理”、所谓“格物致知”,也鼓励了相关知识的探究与体系化。科举推行贡举,取士不问门第,即便出身低微,士人的发明创造也有了更多机会被注意到。

    ——摘编自肖巍《科学:思想史、方法论与社会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总结了许多科技成果的科学家及其科技著作。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 14、宋代诗人观察世界时,总显出智心思考的痕迹,如欧阳修《画眉鸟》以林中画眉的随意自在肯定冲开禁锢的可贵;王安石《登飞来峰》以峰顶塔上的骋目无碍揭示高屋建瓴的道理;朱熹《观书有感》以半亩方塘的清澈可鉴强调读书养性的重要。这反映了宋代(     )
    A、思想的多元特征 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 C、世俗文学的兴起 D、诗词创作受理学影响
  • 15、魏晋时期,依附于豪强的农民被称为“佃客”,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有劳役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到了宋代,租佃关系普遍,无地农民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承担契约关系以外的杂役。这一变化(     )
    A、体现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B、导致土地兼并不断加剧 C、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平等化 D、减轻了百姓的赋役负担
  • 16、据记载,一次宋仁宗欲外出巡检,由于东京汴梁城的大道上摆满了地摊(图1是《清明上河图》所绘的地摊),中间只够车马单行通过,于是大臣建议先暂时清理街道,以示皇家威仪,仁宗皇帝不仅不许,还减少了随从的人数、简化了礼仪。这反映出

    A、市场管理极度混乱 B、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C、城市规模急需扩大 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 17、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黑色方块所在区域的机构是(     )

    A、宣慰司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
  • 18、下图为发现于河北的辽代墓葬进茶图,图中出现的斗笠形茶盏数量较多,是家家户户常用茶具,其形状与宋代茶盏相似,有大小之分,且与盏托配套使用。据此分析,当时辽代(       )

    A、封建化进程逐渐加快 B、饮茶习俗渐趋平民化 C、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 D、民间手工业发展迅速
  • 19、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

    民族

    内容梳理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古代羌人的分支,政权定都兴庆府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设立驿站,进行了制度创新

    A、党项、女真、鲜卑、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 D、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 20、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认为“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梁启超的《王安石传》中写道王安石变法“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不同文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说明(     )
    A、时代变迁决定历史解释 B、人物评价没有确定标准 C、主观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D、后人结论难以还原真相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