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其产品主要售往国内市场。洋务民用企业一般都计算成本,追逐利润;企业与雇佣工人之间基本为劳资关系;企业创办时吸纳的商股属于民间资本。由此可知,洋务民用企业( )A、解决了军工企业资金匮乏的问题 B、摆脱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
C、助推了传统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 D、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诉求 -
2、 有学者指出:“乾隆时代的制度犹如台球那样结实一它那么完整、精确、苛求,以至想不服从就会冒很大的风险。要摆脱它,要么靠贪污舞弊,要么依赖惰性一即使什么都不干,只要参照惯例就够了。”这可用于说明,乾隆时代( )A、制度僵化为社会危机埋下祸患 B、闭关自守无法适应新环境
C、君主专制使官员贪污腐败成风 D、思想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 -
3、 下表所示为对唐代社会状况的有关描述。据此可知,唐代( )
“蕃人旧日不拼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王建《凉州行》
“伊吾(今新疆哈密一带)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
宋敏求《唐大诏令集》
“是时中国盛疆,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青海省青海湖以东至陇山的地区)”
司马光《资治通鉴》
A、陆上丝路较为繁荣 B、诗人推崇异域文化 C、民族交融出现高峰 D、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
4、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 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 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
5、如图所示为战国时期主要流行的货币式样。这可以反映当时( )A、政治格局的发展状况 B、区域之间商品交换活跃
C、秦国经济的优势明显 D、诸侯争相开展变法运动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近代中国时代主题的论题,并运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
1920年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周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载《新青年》
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
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如此,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倒塌吗?我所以说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责重。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载《新青年》
——摘编自《陈独秀文集》
材料二 秋收起义中,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找落脚点。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并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得土地,从各方面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存在方针路线分歧问题。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本书编写组编著)整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不同时期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年其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变化,简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探索的意义。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农产品有石榴、核桃、萄葡、胡萝卜等数十种。由中国传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资器为主,主要是由安息商人转运到欧洲。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相反,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海上贸易发达。唐朝在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二 两宋海外贸易的规模之大,在市舶司净利收入中可略见一斑。宋初59万缗,治平63万,元祐末41万,徽宗时110万,绍兴年间更高达200万。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它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作用。 -
9、如表为190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1920
36.4
0.9
2.8
8.2
12.3
31.2
8.3
1930
45.1
1.2
3.4
3.5
12.2
27.1
7.4
A、农产品出口数量大幅增长 B、出口商品的结构日益优化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D、近代企业的发展历经曲折 -
10、 南京临时政府创建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斯时并无“总理”一职。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这一改制主要是为了( )A、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B、提高政府的行政治理效能 C、缓解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D、满足多党民主参政的诉求
-
11、 史家常用“内外”分指中央与地方,用“轻重”来描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形势。历史学家罗尔纲认为,晚清逐渐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能支撑该观点的史实有( )A、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东南互保 D、甲午战争清末新政
-
12、 1894年《申报》报道:日本“矿产有限,库藏空虚,一有战事,则纸币不能流通,商贾为之远引,厘市萧条,盖藏告,其困乏可立而等也。”而“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该报道( )A、理性分析了战前形势 B、表明中国实现了自强 C、意在营造变法的氛围 D、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
-
13、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广东地方官商最感觉《南京条约》给他们私人利益的打击”,“《南京条约》以后,他们的意外财源都禁绝了,难怪他们要恨外国人。广州的商人方面也是如此”。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巨额赔款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五口通商削弱了广州的贸易地位 C、协定关税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D、列强侵略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
-
14、学者葛剑雄认为,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政权有它自身存在的条件,有自己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权的更迭无任何规律可循 B、王朝历史不能反映中国历史变迁 C、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 D、从今天的角度就能正确解读历史
-
15、 如表为清朝1620年至1780年相关数据统计,由此可知,该阶段( )A、社会剧烈动荡 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
16、 清朝实行奏折制度,拥有具奏权的地方督抚通过密折与皇帝商议大事,整个过程是单线联系。某个大事决定前,其实皇帝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中央部臣讨论往往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奏折制度( )A、提升了政府行政的效率 B、确保了朝廷决策的合理性 C、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 D、强化了皇帝对政务的控制
-
17、 《坤舆万国全图》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将中国所在的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该地图( )A、准确描绘了世界各地区分布 B、体现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 C、得到了士大夫阶层普遍认可 D、表明中国科技的领先地位
-
18、 《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有(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已开始普遍使用自由雇佣劳动 C、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
19、 对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如岭北、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同时,元朝对漠北、东北、云南、畏兀儿、吐蕃等边远地区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这些措施都( )A、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体现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 C、避免了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 D、缓解了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
-
20、 唐朝时期由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如图为唐代章怀太子墓里的壁画《礼宾图》,图中所绘是鸿胪寺官员接待罗马、新罗和渤海使者的情景。该作品( )A、属于浪漫主义艺术作品 B、体现唐朝政府政策的开明开放 C、是真实可信的一手史料 D、证实中国与罗马交往始于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