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人在评价苏联(俄)某政策时这样说:“该理论的提出及其实践,使联共(布)告别了由粮食危机引起的岌发可危的处境,苏维埃政权获得了巩固和加强,也使国家的粮食征购量逐年递增,国家成功地获得了足够的粮食。”据此可知该政策( )
    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 C、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 D、顺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 2、1919~1921年间,中国激进知识分子首先从“知识化主义”的点滴改造,走向寻求通盘解决的“信仰化主义”;随后从“柔性化”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走向“复调的马克思主义”,最后认同“刚性化”的列宁主义。这种变化表明( )
    A、新文化运动已发生了异化 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C、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D、以俄为师的道路得到了认可
  • 3、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
    A、继承清政府外交政策 B、急于扩大统治基础 C、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
  • 4、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时,设计的体制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自行经营,自负盈亏。后来又说:轮船招商局“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革除了洋务企业弊端 B、有助于引导传统商业资本转向近代企业 C、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 D、致力于民族资本主义对海外市场的扩张
  • 5、明代以前的很多作品中,商人往往作为道德事判的对象出现,但在明清小说中,商贾形象被重新定位,他们的职业得到首肯,人格受到尊重,其形象更加客观、人性和生活化。这一变化说明( )
    A、商业发展打破等级秩序 B、市民阶层社会价值提升 C、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瓦解 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 6、南宋时期进口商品种类增加,运京的细色货物70种、粗色货物110种,不运京留在当地“打套出卖”的粗色货物140余种。这些粗色货物大都是过去很少或从未进口的一般消费品,如普通药材、木材、服装原料等。这说明南宋时期( )
    A、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性经济体系 B、朝贡贸易开始瓦解 C、对外贸易与民众生活的联系增多 D、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 7、北魏中期以来,劳动人民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特别是整地碎土工具,比过去复杂得多。此外,西晋时各地的水碾、水难,在十六国时期受到严重的破坏后几乎绝迹,到这时又先后在洛阳和其他地方恢复起来。这反映当时( )
    A、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B、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C、改革取得显著的效果 D、工具改进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赋役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缩小行政区划是晋察冀边区改造旧行政的重点之一。旧有的行政区划幅员广阔,一个区所辖村庄有多达几百个的,而华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是普遍实行小区制度。但在区县机构设置上,相较阎锡山治下的主要变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装两科(部),国民党政权体系上层有复杂完备的组织机构,而村级只有一个村长,这样导致政令到县以下即形同虚文。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财政、教育、实业、司法五个部门,每个部门委员会都由数人组成,这些职务一般都是无偿义务性质。

    ——摘编自王龙飞《破旧立新: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赋役制度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破旧立新”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破旧立新”的意义。
    (3)、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中再举一例制度变革,并说明其是如何“破旧立新”的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33 年废两改元之前,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硬币)的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是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1840 年至1911年中国货币形式和数量

    货币形式

    数量

    以元计值

    百分率(%)

    中国银元

    240000000 元

    240000000

    9.6

    外国银元

    1080000000 元

    1080000000

    43.4

    铜元

    200000000000枚

    149000000

    5.9

    银两票

    30000000 两

    42000000

    1.7

    银元票

    50000000元

    50000000

    2

    铜钱票

    134000000 串

    100000000

    4

    外国钞票

    110000000 元

    110000000

    4.4

    银锭

    250000000 两

    347000000

    14

    铜钱

    500000000000枚

    373000000

    15

    总数

     

    2491000000

    100

    —摘自郝延平《中国近代商业革命》

    从以上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合理解析。(可以从总体上或局部提取历史信息,所提取的历史信息要明确,解读合理,史论结合。)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有个名叫谢士先的人告发申坦是刘义宣(谋反败亡者)的同谋。当时申坦已死,他的儿子申令孙为山阳郡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便到廷尉投案请罪。廷尉卿蔡兴宗议曰:“若坦昔为戎首,身今尚存,累经肆眚(朝廷宽赦),犹应蒙宥(宽恕)。令孙天属(父子天性相连),理相为隐。况人亡事远,追相诬讦,断以礼律,义不合关。”同时指出谢士先“发因私怨,况称风声路传,实无定主,而干黩欺罔,罪合极法。”又有告状的百姓二十二人,案情还未了结,还得参与廷尉审讯,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些人应该暂时拘押在尚方(监狱)之中。蔡兴宗“以讼民本在求理,故不加械,即若系尚方,于事为苦”。

    —摘编于李延寿《南史·列传·卷二十九》

    材料二  公民们:……在一个共和国当中,退位的国王只能在两种情况下派上用场:要么是危害政权的安定或是威胁自由,要么就是同时实现这两个结果。……我必须声明:路易十六必须死,因为祖国必须生。至于路易十六本人,我建议国民公会立刻宣布他是法兰西全体国民的叛徒。我建议为牺牲的自由革命烈士们竖立纪念碑,让人民始终铭记权利意识和曾经屈服于暴君的恐惧,同时也让所有的暴君永远知晓并害怕人民及其正义。

    —摘自罗伯斯庇尔(1792年 12 月3 日)《就对国王的审判问题而作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蔡兴宗在司法实践中体现的思想观念或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伯斯庇尔提出处死路易十六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伯斯庇尔演讲所产生的影响。
  • 11、1997年,英国布莱尔政府提出用社会投资国家取代福利国家,使福利成为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等共同参与和分担的公共事业;同时倡导劳动伦理,并把教育和培训作为普遍福利形式,以鼓励工作、促进就业。布莱尔政府的改革( )
    A、兼顾效率与公正,均衡权利与义务 B、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激发了市场潜能,终结了福利国家 D、成为各国福利改革的普遍思路
  • 12、1803 年,英国约克郡西区织出的呢绒只有1/16 是产自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其余的约有43 万匹则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根据1831年英国议会的调查,该年英国工厂工人为404,317人,手工工人为1159,867人。这体现出该时期英国( )
    A、急需大力推进蒸汽机的普及 B、工业经济组织呈现出多样性 C、手工生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D、工厂制难以适应经济的需求
  • 13、1867年,《北美评论》杂志撰文称誉中国的考试取士;1868 年,美国罗得州议员托马斯·詹科斯向国会提交报告,公然鼓吹考试取才,轰动了参众两院;1870 年,斯皮尔撰著《中国与美国》一书,盛赞并力主效法科举考试制度。这些现象( )
    A、推动了东学西渐的形成 B、表明美国文官制度深受中国影响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有利于推动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 14、1618 年,欧洲由于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导致了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的欧洲国际性战争,各方终于在1648 年以签订了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终,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一体系对国际法的贡献主要在于( )
    A、形成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 B、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C、首次用国际会议来解决国际争端 D、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 15、斯巴达的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成员30人,且终身任职;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据此判断,当时斯巴达的政体形态是( )
    A、民主制度 B、僭主政治 C、寡头政治 D、君主专制
  • 16、我国水产品在居民饮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农业展望报告 2021—2030》指出,到2026 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3kg,占消费总量的36%左右。这( )
    A、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B、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C、表明水产品将成为主要食物 D、反映了国人对营养品质的盲目追求
  • 17、日本棉布/棉制品输华表(单位:日圆千円)
     

    中国(不含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关东州)

    棉布

    棉织品

    棉布

    棉织品

    1930年

    86915

    2579

    9186

    454

    1931 年

    43073

    489

    6172

    293

    1932年

    38229

    692

    16017

    670

    上表信息可以用来佐证( )

    A、关东州成为日本最重要市场 B、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C、国民政府关税自主取得成效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动因
  • 18、1908 年7月清政府颁发了《咨议局章程》和《议员选举章程》,1909 年成立了咨议局。清末各省咨议局议员的出身背景中有功名的士绅阶级占 91%,其中进士占4.7%,举人占19.1%,贡生占29.7%,生员占37.5%。清政府这样做( )
    A、意图缓解面临的统治危机 B、为废除科举设置了障碍 C、迟滞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加快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 19、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
    A、道出了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 B、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C、反映了自然经济结构已解体 D、是研究物种传播的第一手史料
  • 20、清代的乡饮酒礼规定主持乡饮酒礼的“司正”在开场时须举酒杯曰:“恭惟朝廷,率由旧章……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后,再由生员“赞读律令”。这种乡饮酒礼( )
    A、确立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C、削弱了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 D、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上一页 747 748 749 750 7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