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五代以前,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为官府、私家抄书或自己抄书出售的群体——“经生”,如“(成都)吴彩鸾善书小字,尝书《唐韵》鬻之”。而到宋代及以后,“经生”群体则大量减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市民文化的兴起 D、科举制度的完善
  • 2、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普在与宋太祖的对话中,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并被采纳。该建议针对的是( )
    A、宰相专权 B、军阀割据 C、冗兵问题 D、宦官乱政
  • 3、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试策,即以策取士(当时主要考时务策),通过一些有关国家政策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对朝政问题的处理能力。由此可见,隋朝科举制( )
    A、摒弃了传统的选官模式 B、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C、选官不再看重家世门第 D、注重实用性人才的选拔
  • 4、西晋名臣刘毅说,“中华所以倾颓,四海所以土崩”,其原因就在于取才失当。刘毅在此抨击的是( )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三公九卿制
  • 5、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

    A、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B、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 C、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D、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 6、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发布“书同文”的诏令,以小篆为全国统一书体,令李斯、赵高等用小篆书写《仓颉篇》《爰历篇》等为统一文字范本。其根本目的在于( )
    A、巩固秦朝统一 B、推进文化传承 C、规范文字书写 D、宣传儒学思想
  • 7、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境内考古发掘公布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有 793处(见图)。 由此可知( )

    A、夏朝的存在得到考古印证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二里头文化有明显核心区 D、当时各地区之间联系密切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和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中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儒学中以“克已复礼”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尊孔复古”逆潮。如: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内圣为体,外王为用”的治国理念。

    ——摘编自刘威张泽坤《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北洋军阀的影响》

    材料二 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为漂亮”的回答,自此“启蒙与救亡”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

    ——摘编自吴宝林《如何超越“辉格史”: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军阀政府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其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 11、下图为1960年和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城镇人口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

      

    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C、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D、“四个现代化”目标已实现
  • 12、下面的“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导致出现如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投资的侧重点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实行
  • 13、“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中国外交总是以其‘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之‘多变’。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这里所指我国外交上的“定海神针”是指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结伴而不结盟的方针
  • 14、1938年9月,延安电影团成立,其拍摄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以黄帝陵作为影片的开头,内容涉及延安丰富的教育文化活动、自然景色和风土风貌、边区的政治民主运动、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富有激情的文艺活动等等。据此可知,延安电影团的成立旨在( )
    A、丰富边区人民的文艺生活 B、保存边区丰富的战地资料 C、揭露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 D、鼓舞边区军民的抗战信心
  • 15、“以战养战”就是运用中国的物质力量来征服中国。据统计,驻华北、华中侵华日军在1939年的自给率分别达到36%和41%,1940年分别达到45%和75%,由此可见( )
    A、敌后根据地遭到严重围堵 B、国统区的经济遭受打击 C、日军对沦陷区的野蛮掠夺 D、日军开始调整侵华政策
  • 16、“五四”前后,国内创办的进步刊物犹如雨后春笋,多达150种。这些报刊,在大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同时,还程度不同地宣传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这表明当时中国( )
    A、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 B、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C、救国思想出现新变化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17、五四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期刊,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第一年中,以宣传新思潮为旨趣的新出版物骤增至400余种,影响较大的有《新中国》、《南开日刊》、《觉悟》、《湘江评论》、《曙光》、《新社会》等。这一现象表明( )
    A、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B、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C、思想界呈空前活跃局面 D、反帝反封建成为国人共识
  • 18、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工业形成完整体系 B、民国初年社会经济的新气象 C、欧洲列强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D、国民政府扶持民族工业发展
  • 19、1912-1920年间,我国国产工业品销路扩大,企业利润丰厚,新厂不断开设。这九年全国工业生产按总产值计,平均年增长率为16.5%;按净产值计,平均年增长率为13.4%。出现这一现象的外部原因是( )
    A、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掀起 B、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C、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迅速发展 D、西方列强忙于一战而无暇东顾
  • 20、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1912年12月至1913年3月进行了国会选举。选举结果为:参议院中,国民党占54.5%,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进步党占25.2%;众议院中,国民党占60.4%,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占20.6%。这表明国民党在当时( )
    A、用法律武器捍卫民主 B、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成为社会进步总代表 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上一页 749 750 751 752 7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