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从1275年开始,英国温切斯特市较低级别的官员便一直由市民和市议会共同指派;高级别官员如市政官的4名候选人虽然由市议会与市长推荐,但最终哪两位能担任,还是由市民投票决定。这说明,当时英国( )A、王权扩大趋势被压制 B、城市自治权得到保障 C、封君封臣制趋于瓦解 D、城市治理方式分权化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详细规定了对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以及个人信息等权利的保护。由此可见,《民法典》( )A、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B、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完整性 C、落实了程序公正的法治原则 D、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
-
3、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三三制”原则等实施,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在抗日根据地设置行政区,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 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
4、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为10道,后增至15道,其分布变化如图1和图2,这反映了唐朝( )A、地方行政区划反复调整 B、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C、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监察 D、政府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
5、《大明律》是明朝最重要的基本法典,在朱元璋的亲自主持下,历30年经多次修改而成,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意志。下列关于这部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唐律为蓝本 ②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③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④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A、①②④ B、①④ C、① D、③④ -
6、 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A、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直接管理 C、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 D、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
-
7、收养是古巴比伦人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收养关系发生时他们一定要签订契约,并在泥板上盖上双方的印章。如果收养没有签订契约,那么收养关系便得不到法律的保证。据此可知( )
①古巴比伦人具有很强的契约观念 ②契约在古巴比伦受到法律的保护
③古巴比伦人任何事情都订立契约 ④契约有利于明确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和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8、下图是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它可以实证( )A、匣钵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B、长江下游的灿烂文化 C、河姆渡居民最早饲养猪 D、阶级和早期国家的出现
-
9、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浩浩荡荡。在这五千年里,中国文化出现了三座伟大的高峰,分别是春秋战国、大唐盛世、赵宋之世。可以说,这三个时代是中国文化最灿烂辉煌的时代。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孔子 老子 墨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春秋战国思想文化发展为主题写一则短文,标题自拟。(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
10、官员的选拔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后,改革选官制度。汉武帝创建太学,以儒家经典教授诸生,成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武帝还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元光元年,建立察举制度,实行考试选拔人才。汉武帝打破商人不得为吏的旧传统,重用了一批精通本业的商人。同时,选官用人不论民族、出身,唯德、才是举。完成了由汉初的“功臣政怡”向“贤臣政治”的转变,为武帝开创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础,在中国古代选官史上具有开拓意义。
——摘编自王国民《汉武帝选官用人的改革》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整顿与改革,使之更加完善。且宋朝皇帝十分重视选拔文士治国,所以科举取士至宋朝时达到了极盛。两宋时期,进士科共开118科,录取进士42000余人。开宝六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亲自主持进士科考的复试,从此确立了殿试制度,此后又形成了乡、省、殿三级考试……为杜绝请托舞弊之风,淳化以后相继制定了锁院、糊名、誊录、磨勘等制度,从而把科举考试基本上建立在了公平竞争的基础上。
——摘编自马茜华《中国古代选官主导方式演变述论》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对隋唐政治产生的积极影响。(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达到极盛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
11、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仅32万贯。导致北宋货币发行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 B、纸币在全国范围发行 C、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D、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
-
12、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经过考古工作者四十多年的发掘,一座大型遗址呈现在我们面前,右图所示为陶寺遗址分布图,据此可知( )A、陶寺遗址是新石器早期黄河中下游仰韶文化的代表 B、陶寺遗址时期贫富差距尚未出现,阶层分化不明显 C、宫殿和城墙说明陶寺遗址已经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D、陶寺遗址体现了古代城市规划布局皇权至上的特点
-
13、右图是位于甘肃武威(古称凉州)萨班灵骨塔遗址,是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见证,元朝管辖西藏的机构是 ( )A、西藏行省 B、四大汗国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政院
-
1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的时间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15、右图所示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品,黄庭坚在谈到其的书法的时候说,“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据此,该书法家是( )A、苏轼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怀素
-
16、西汉王朝对开拓祖国西部疆域版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在乌垒城设置(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单于都护府 D、西域都护府
-
17、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其中医学取得一系列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皇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②《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③《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④《唐本草》——世界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8、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多件出土自洛阳的文物惊艳亮相。其中,有“超级国宝”之誉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首次面对公众开放,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欣赏。二里头文化遗址“绿松石龙”( )A、很有可能是商文化的历史遗存 B、反映了戎狄蛮夷华夏认同观念 C、体现当时人们对龙的图腾崇拜 D、实证了统一封建制国家的存在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我国选择了苏联创造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在极度贫困条件下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高积累政策保证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效益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倒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一开始是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弊病的纠正。这种纠正是由于受到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和诱导:一是开眼看世界感到落后的压力;二是人民生活贫困的压力;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的经验教训;四是整个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社会主义和国际形势的重新认识。
——武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史分析》,《近代史研究》2023年第1期
材料二: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1)、 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体制、工业结构特点。结合所学,扼要指出1978年底中国为顺应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做出的历史性决策及之后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扼要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领导核心和新的理论保障。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时务报》 (1896)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邹容《革命军》 (1903)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陈独秀《每周评论》 (1918)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 “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中外历史纲要(上)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1)、 公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请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简要阐释材料一表格中“公理”的不同内涵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 (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在革命道路学习方向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