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该段文字记载出自( )A、《齐民要术》 B、《金刚经》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
2、 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这个政权( )A、实行南北面官制 B、实行猛安谋克制 C、元朝建立后被灭 D、模仿北宋的制度
-
3、 九世纪中叶的阿拉伯著名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在其所著的《道程及郡国志》一书中,把泉州与交州、广州、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贸易港之一。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唐朝对外贸易发达 C、宋元海外贸易繁荣 D、异域文化影响中国
-
4、下列所示为中国古代北部边疆形势图(局部)。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
5、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下列古人类遗址中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①北京人遗址②河姆渡遗址③良渚遗址④陶寺遗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
6、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 根据材料一,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2)、 根据材料二,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蕴涵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九品中正制使荐举之责不再属于中央和地方长官,而由专职举士的中正官负责,这些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大都由世家担任,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不看才德,主要看出身门第,他们甚至根据族谱决定取舍,而对寒门庶族则百般挑剔,拒之门外,以至使官僚队伍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摘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
元朝形势图(1330年)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后世扭转“寒门庶族”命运的选官制度并概述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三省位置图”A处对应的三省机构名称及其职能,并概括三省职权关系的特点。(3)、结合材料三,写出元代管辖琉球的机构名称。元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
8、晚清时期,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危机。下列选项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清军将领冯子材在①取得镇南关大捷 B、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②建省加强管辖 C、法国军队在③偷袭军港,炸毁造船厂 D、日军在④偷袭了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
9、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
10、《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下列属于该条约规定的内容有( )
①领事裁判权 ②割让香港岛 ③开放五口通商 ④鸦片贸易合法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1、《元史》记载:“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下列项中,直接有助于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
①驰道、直道的修筑 ②驿站的设置
③指南针的发明 ④急递铺的设立
A、①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2、有学生对右图唐朝的民族关系以下列示意图作为笔记,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甲——灭东突厥汗国 B、乙——长庆会盟 C、丙——设北庭都护府 D、丁——封渤海郡王
-
13、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下表中的政策( )
统治者
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
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姚兴
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
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崇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 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
14、下表为战国时期不同人物对儒学的看法。这集中反映了这时期( )
人物
看法
庄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墨子
有强执有命以说议……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韩非子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A、儒家学说违背历史潮流 B、持续社会动乱难以避免 C、政治立场影响价值评判 D、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年全国第一届新年画获奖作品《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
1966年《向毛泽东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6、 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此后历代都采取措施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理。
材料一 西汉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存在边境饱受侵扰等弊端。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
——摘编自王玉冲《汉武帝治边方略》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她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它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王朝治边政策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羁縻府州的特点,并简述唐朝加强西北管理的史实。(3)、写出清王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王朝管理民族地区的措施。 -
17、下表1959年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这一现象说明,美国的文官制度( )
学历
初中程度
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
大学毕业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占比
05%
90%
80%
25%
10%
A、推动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B、重视提升官员行政素养 C、导致文官队伍急剧膨胀 D、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
18、下图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有部门就业比重的变动趋势(1978—2016年)。造成这一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工业生产的自动化 C、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D、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
19、下表为王安石变法时常平青苗还纳本息示意表。由此可知,青苗法的实施( )
借贷方式
换算方式
实际支给
还贷款
实际价值
现钱例
1000文/100斗
1000文
120斗
1200文
角斗例
50斗/1000文
1000文
1200文=120斗
2400文
A、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B、恶化了政府的财政状况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土地兼并问题加剧 -
20、《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生效,使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领土变更得以调整,使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大批城邦国家取得了独立,使荷兰与瑞士成为主权国家,使新教国家脱离了教皇的霸权。这表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确立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C、推动了宗教改革爆发 D、促使集体安全体制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