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表关于新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史实与史论,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
史实
史论
①
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②
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③
“五讲四美三热爱”
20世纪90年代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④
中共十八大提炼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A、① B、② C、③ D、④ -
2、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的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问题座谈会上,作了《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的总结讲话,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归结点就在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及共同的发展和繁荣。上述讲话的发表,缘于( )A、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B、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民族自治区已成立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
3、1931年7月,第一届高等考试(俗称高等文官考试)进行,考试分为甄录试、正试、口试三试,前试及格方能进入下试。一试内容包括国文、公文、党义、历史、地理、宪法、政治学、经济学等等;二试针对不同类别的应试人员分别设置;三试考察应考者处理问题的能力,带有随机性。据此可见,当时文官考试( )A、注重专业考察 B、采取了甄别审查的方式 C、程序较为规范 D、实现了真正的公平公正
-
4、 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签订。随后,意大利、英国、法国也与中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但这些条约都规定“对于一切关税问题及事项,此缔约国在彼缔约国领土内享受之待遇,不得次于任何他国享受之待遇”。据此可知( )A、国民政府外交新形象由此确立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中国实现关税自主仍存在障碍 D、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
5、下面是1908年《神州日报》上发表的名为《立宪真相》的两幅漫画。漫画意在揭示( )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专制集权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慢 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
6、 公元733年,唐玄宗改唐初的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使其主管监察,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军事成为道的主要政务,朝廷遂将原在边防实行的镇守节度使制度应用于诸道。这一变化( )A、体现了中央对现实政治的妥协 B、有利于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C、完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 D、导致了唐朝统治由盛转衰
-
7、下图为明朝的官员考核制度示意图,图中应为( )A、考满 B、考察 C、京察 D、大计
-
8、以下四幅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对各图所属的朝代及中央在该地区采取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明朝:设立具有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 B、清朝:军事平叛后强制推行“改土归流” C、元朝:设立上统于中央政府的大都护府 D、西汉:先军事打击后设行政、军政机构
-
9、“周王给予地方诸侯的恩惠和优待明显高于在中央朝廷服务的王室官员,除了一些关系到王室利益的诸侯继位等事务外,没有证据显示中央朝廷曾试图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材料表明西周( )A、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B、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C、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
-
10、 货币的流通,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白银的货币化与货币的白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宋代以后,白银的价值尺度功能开始强化。明代建立后,政府发行“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作为法定货币,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交易.但由于宝钞发行过滥、持续贬值,正统一成化年间(1436-1487年),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
——张翼《1550-1830年中国白银流入及其影响》
材料二金融界诸多学者达成了一个共识: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元现在出现严重困难,这个困难主要表现为新的特里芬难题出现,即为美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持续下降,美国债务占全球债务的比重在持续上升,美元作为一个锚货币开始漂移了,那么就进入一个寻锚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其他货币,至少作为锚之一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是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
——《全球金融一体化增强》
材料三电子商务风靡全球,表现在金融上,就是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销售和网上外汇买卖等为标志的数字金融业的兴起。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取得规模优势,不断进行购并和重组,形成跨国大型金融集团之趋势日益明显,合并后花旗集团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金融业务于一身,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这种合并无疑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
——摘编自来绵茂《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变化过程,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推行的影响,列举人民币作为“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提升的表现。(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揭示现今的国际金融存在的风险。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要求君主做到“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明主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他主张颁布成文法,使法令成为判断功过行使赏罚的标准和上下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人们“不可以须臾忘于法”,要求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习惯。不管卿相、将军、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鞅变法实施后,“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段战平《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材料二 自从清政府通令各省兴办学堂以后,“天下知朝意向西学,哄然改书院,卖积谷,加亩捐。凡天下有血气者,莫不以办学为先务矣”。到1911年改设、新建学堂达52500所,学生达156万人。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扫除了一大障碍,1901年以前全国留日学生不过一、二百人;1903年达1300余人;1905-1906年又增至8000人到辛亥革命前夕“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邓亦兵《论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1985年3月7日)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的法治思想,并结合所学,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指出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及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制度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在教育上的改革举措,并分析上述举措实施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1985年我国经济改革的举措。 -
12、归纳概括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选项中主题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主题
内容
A
早期国家的制度建设
禅让制 井田制 分封制
B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铁犁牛耕 龙首渠 筒车
C
不断完善的监察体系
御史台 台谏合一 内阁
D
赋役制度的发展演变
上计制 两税法 摊丁入亩
A、A B、B C、C D、D -
13、下图是某一机构的示意图(局部),据此判断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 ( )A、宣政院 B、内阁 C、鸿胪寺 D、理藩院
-
14、 据统计,英国从1855年颁布第一个枢密院令后的九个月里,被提名应试的文官候选人1078人,经过考试淘汰了309人。从1855到1869年的十四年中,从应试的候选人中共淘汰8169人。这( )A、提高了文官队伍的素质 B、杜绝了徇私舞弊的现象 C、导致政府政策不连续性 D、减少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
15、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些货币联盟,有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日满经济集团和以德国为中心的“广泛经济圈”。这种现象( )A、表明世界经济发展迅猛 B、导致国际市场出现混乱 C、说明各国竞相扩大进口 D、反映出英镑退出世界市场
-
16、对下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国家近代法律制度发展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A、①国的法律体系“光荣革命”后更加完善 B、②国颁布的法律奠定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C、③国在司法实践中率先确立了陪审团制度 D、④国通过《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
-
17、下表是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英国户籍管理( )
年份
大事记(节选)
1495年
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1593年
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
1785年
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
A、以社会救济为主要任务 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 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 -
18、对于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情况,有学者评述说:“产业革命通过自己的经济后果来加速旧规章的毁灭,同时又通过自己的社会后果来制定新的必要的规章。”英国在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期间( )
①首次颁布了《济贫法》 ②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
③通过立法解决社会问题 ④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19、 有学者指出,“和约确立了一个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欧洲国际体系——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国家在边界内拥有最高权力,废除了教会对国家具有高于主权的政治权威;认可了国家主权、领土与独立等规范未来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该国际体系下( )A、各主权国家间的常设使馆相继设立 B、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和亚洲 C、废弃战争的承诺仍未真正得到实行 D、法西斯势力借此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
20、观察下面结构图,中间“圆圈”空白处填写最为合适的是( )A、晚清政府洋务新政的推行 B、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中 C、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