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在西方冷战史研究中,传统学派认为,苏联扩张引起冷战,美国是被动的自卫。修正学派认为,美国因为经济利益决定发动冷战。后修正派认为,美苏都有责任,双方都过分扩张,加上对形势的误判,最终导致冷战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这些观点之间相互矛盾因此无说服力 B、史学研究如遇观点对立可以存而不论 C、多视角的分析开阔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客观历史事实的认定基于不同的解释
-
2、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舒曼计划”立即得到了德国的赞同和接受。1958年9月,法国总统戴高乐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举行会谈,表示加强法德合作,建立统一的欧洲是绝对必要的。这从侧面反映了( )A、法国与联邦德国逐渐形成共识 B、当时两国吸取了二战的经验教训 C、“舒曼计划”旨在促进欧洲统一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
-
3、当今英国政界往往把大臣与文官关系比喻成“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大臣像丈夫,虽然由他们做出决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和经验,使他们在一些具体事务面前无能为力。这时,像家庭主妇一样,文官参与决策并处理具体事务就顺理成章了。据材料可知( )A、英国的文官制度日趋成熟作用显著 B、英国政务官与文官有着共同利益 C、文官在英国政府内部处于核心地位 D、常任中立是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
4、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和全社会的顽固势力,因此需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其方向是向前进的。该学者意在强调( )A、复杂时代背景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源 B、新文化运动客观上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 C、封建顽固势力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障碍 D、对新文化运动宣传策略应理性辩证分析
-
5、唐代富商俞大娘有大船,之前大船不过载八九千石。然而“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溥,此则不啻载万也。”这作为个例可以佐证( )A、海上丝路开始出现 B、动力技术突飞猛进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经济结构实现质变
-
6、西周洛邑(见下图)的建设,经历了武王选址、召公相宅、周公营建、成王“宅兹中国”的过程。据如图分析,周初统治者持续营建洛邑的直接目的是( )A、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 C、促进黄河下游地区发展 D、抵御西方少数民族进攻
-
7、20世纪80年代,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号召全体新加坡公民应遵守“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李光耀此举旨在( )A、加速多元文化发展 B、推动儒家文化复兴 C、维护国家社会稳定 D、整合国家社会文化
-
8、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到:“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以下能作为论据来支撑该观点的有( )
①五四运动 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④胡志明领导反法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1858年,英国一份刊物登载了一幅漫画。画面中肮脏的泰晤士老爹将他的三个“子女”(“白喉”“淋巴结核”“霍乱”)介绍给伦敦美女城。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伦敦人口急剧增加 B、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英国医疗技术落后 D、英国的城市化问题凸显
-
10、彼特拉克称中世纪为“黑暗中世纪”,而现代学者哈斯金斯在《12世纪文艺复兴》一书中指出,12世纪,罗马式艺术登峰造极,罗马法复兴,这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彼特拉克的观点过于绝对,可信度低 B、哈斯金斯的观点客观全面,可信度高 C、彼特拉克所说的“黑暗”主要是由专制王权造成 D、城市兴起与发展也能为哈斯金斯的观点提供佐证
-
11、公元前4世纪,某帝国军队攻入印度北部,在那里发现了一种“不是由蜂蜜制造的固体蜜”,自此印度蔗糖为西方人所认识。该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贵霜帝国
-
12、如图为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变化情况,不属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变化情况,
A、实施“走出去”战略 B、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C、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
13、1955年后,一些原本对中国并不友好的国家开始对中国驻外使馆人员表现出友好的态度。1949—1954年,同中国建交的民族国家仅仅有印度、缅甸、印尼和巴基斯坦4个国家,而到1959年底,尼泊尔等11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64年,中法建交,到1965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建国初期18个增加到49个。据此可知( )A、新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封锁 B、“一边倒”等外交方针得到贯彻落实 C、新时期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突破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上升为国际共识
-
14、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概念。下列历史事件促使当时生产关系产生质变的有( )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三大改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中共某一时期的宣传口号有:“国民党就是刮民党”、“共产党不杀敌方投诚官兵”、“公买公卖”、“打土豪、分田地”、“禁止童养媳”、“工农兵团结起来消灭军阀混战”。据此判断该时期为(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6、小王在一本历史书中读到以下内容:1912年,蔡昌集资400万港元在香港开设大新百货公司。站稳脚跟后,蔡昌于1916年,在广州惠爱中路设立分店。两年后,又在广州西堤的珠江边,兴建规模宏大、拥有12层楼高的大新大厦,成为当时华南最宏伟、最华丽的百货商店。这段内容在书中的标题最可能为(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B、晚清民族资本主义异军突起 C、近代商业经营形式逐渐变化 D、华南官督商办经济开始出现
-
17、洪仁玕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学习西方,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借以巩固农民政权,这得到了洪秀全的赞同,但《资政新篇》终究未能实行,其根源在于( )A、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足 B、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C、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D、动荡和战乱的社会环境
-
18、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下列吻合促成黄宗羲提出这一思想时代背景的是( )A、交子的问世 B、会子的使用 C、集镇的出现 D、市镇的发展
-
19、《魏书》记载:“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为此,北魏政权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三长制 B、均田制 C、租调制 D、邻保制
-
20、西汉司马谈在论及先秦某学派时写到:“其送死,桐棺三寸(薄葬之意),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率。使天下共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下列属于对该学派的评论是( )A、“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B、“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虽百家弗能废也” C、“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D、“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