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该文件规定: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职务;共产党需交出党员名单。这表明(     )
    A、国民革命存在失败隐患 B、国民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C、国共合作走向全面破裂 D、中共已经放弃革命领导权
  • 2、1922年,教育家晏阳初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并在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讨论会,将平民教育的关注点转向中国农民。晏阳初的教育实践反映了(     )
    A、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 B、教育应立足于中国国情 C、国民大革命的直接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念
  • 3、孙中山曾说:“我们革命党人没有军队,但满洲人为我们训练了军队。”1911年10月,驻扎在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士兵率先发动起义,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火种。这说明(     )
    A、革命派掌握军队指挥权 B、同盟会达成革命的共识 C、革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武昌新军主导辛亥革命
  • 4、《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白银:严惩“首祸诸臣”: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与诸国仇敌之会”。列强制定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侵犯中国主权 B、打击国人抗争心理 C、阻碍经济发展 D、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5、如表为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制定的部分条例。这些条例(     )

    学校

    条例

    京师同文馆

    《同文馆章程六条》《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章程六条》《八年课程表》《艺术章程六条》《出洋学生经费章程》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规条》《京师大学堂禁约》《京师大学堂详细规则》

    A、开启了新式教育 B、推动民族救亡运动高涨 C、规范了学校管理 D、促进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 6、19世纪60到90年代,中国面临严峻的边疆危机。但在这一时期,左宗棠成功收复了新疆地区,后来清政府又在中法战争中取得了镇南关大捷。这表明(     )
    A、中国近代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B、西方列强放弃分裂中国企图 C、清政府达到了富国强兵目标 D、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 7、下图为明代主要的进士籍贯分布情况。据此可知,明朝(     )

    A、进士分布取决于当地人口数量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地理环境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 D、南方地区市民阶层壮大
  • 8、明朝时期,徐光启认为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都可以表现为数学的函数关系,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主张通过实验测取数据来说明科学道理。由此可见,两者都(     )
    A、体现传统科技的实用性 B、注重以往实践经验 C、蕴含一定近代科学精神 D、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 9、顾炎武认为凡是有益的思考必定要结合“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然后才有意义。这种思想(     )
    A、反映了明末工商皆本的观念 B、违背了传统儒学的精神 C、代表了知识分子的普遍认知 D、批判了空疏的学术风气
  • 10、马嘎尔尼访华后,乾隆帝虽一再密令传谕沿海各督抚,“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但乾隆帝未与群臣商议,便选择对外封闭作为基本国策。由此可见,当时(     )
    A、决策机制难以顺应时势 B、闭关锁国成为朝廷共识 C、沿海形势威胁清朝统治 D、中枢行政机构职能缺失
  • 11、在吐蕃地区,元朝推行了建立官府、清查户口、征收赋税、驻扎军队、建立驿传等措施。由此可知,元朝(     )
    A、改变地方划分的原则 B、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 C、推行民族平等的政策 D、加强对西域地区控制
  • 12、西夏第八位皇帝李遵顼,史书记载他“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并获得廷试进士第一名,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考中科举状元的皇帝。这说明当时(     )
    A、政府采取因俗而治政策 B、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D、契丹风俗发生根本转变
  • 13、宋朝熙宁年间,四川九陇县茶园“各为雇召人工,每日雇钱六十文”,并提供口粮。这反映了当地(     )
    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C、雇佣关系的货币化 D、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 14、宋朝《三字经》《小学》等蒙学教材多采用韵语的形式编写,以三字、四字或五字为一句,注重通过故事性叙述,使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熏陶。这体现了理学(     )
    A、正统化 B、哲学化 C、体系化 D、通俗化
  • 15、白居易《杜陵叟》一诗涉及两税法的实施情况。该诗记载了天灾导致农民歉收,但地方征收机构没按规定上报灾情申请赋税减免,反而为了政绩考核而强行征税的事实。这反映了两税法(     )
    A、执行过程存在一定问题 B、脱离了社会现实 C、重复征税激化社会矛盾 D、强化了基层治理
  • 16、下图为西安唐墓出土的三彩角杯。据考证,脚杯上的人物是唐朝工匠选择异域人物的真实图像制造出的希腊小海神特里同。该脚杯作为实物证据,可用于研究唐朝(     )

    A、三教并行的政策 B、长途贩运的商品种类 C、中西交流的现象 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 17、756年,唐玄宗下诏赋予地方节度使以自调军粮、任免辖区内官吏、主管辖区内赋税徭役征发等职责。这些措施(     )
    A、导致了安史之乱 B、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C、助长了奢靡风气 D、激化了唐末社会矛盾
  • 18、汉代私学与官学相映生辉,而魏晋时期官学普遍衰落,“学在家族”的现象大量涌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少数民族内迁 B、儒学受到冲击 C、南方环境稳定 D、士族势力强化
  • 19、汉初,货币由郡国铸造,也允许民间私铸,造成了币制混乱、商贾造币营利等现象。于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此推断,汉武帝币制改革(     )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杜绝了伪造货币现象 D、引发了汉初“七国之乱”
  • 20、秦代商人有专门的户籍,称为“市籍”。根据《史记》《汉书》记载,秦政府将“有市籍者”乃至其子孙都送去戍边。据此可知,秦代(     )
    A、户籍管理制度混乱 B、赋税徭役征发繁重 C、推行抑制商人政策 D、鼓励发展边疆经济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