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0年左右,英国生产了世界50%的铁、5/7的钢和40%的金属器件;1860年,英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接近20%,居全球首位。19世纪末,英国制造业世界第一的位置被超越,此后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不断萎缩。1890年初,英国的优势产业也在衰落,在钢铁这一工业化关键商品的生产中,美国和德国双双超过英国。1900年,英国制造业占全球份额萎缩至18.5%,低于美国的23.6%。1913年,英国制造业份额继续下降至13.6%,远低于美国的32%。

    ——任继球《世界工厂的挑战与应对》

    材料二:为了使内阁在更迭时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保持稳定,1805年在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专管日常事务的常务次官。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参预了政权,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开始长期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廉价政府,以便能把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经济。1855年,帕麦斯顿政府又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文官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并决定成立文官制度委员会,负责考试事宜,这种用人和晋升的方式又称为“功绩制”。不过,这次改革并不彻底。

    ——摘编自王铭《英国文官制度述论》

    材料三:1851—1861年,澳洲的黄金产量约为同时期世界总产量的40%,价值约为1.24亿英镑。1861—1891年的30年间,澳大利亚的绵羊从2098万头增长到10642万头,羊毛产量从6700万磅增长到63404万磅,使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861—1891年农业产值从610万英镑增至1050万英镑。19世纪下半叶,采矿业的发展推动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在工矿业和冶金业的推动下,90年代的民族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

    ——李其荣《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英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世界贸易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录用王国文官的第一个正式法令”颁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完善“这次改革”缺陷的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淘金热”出现前英国对澳大利亚的殖民历程,并分析“淘金热”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3年,学者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日本立国,以神武天皇纪年,所以溯立国之始也。……故中国之有黄帝,犹日本之有神武天皇也。取法日本,择善而从。……中国政体达于专制极点,皆由于以天下为君主私有也。今纪年用黄帝,则君主年号从属空文,当王者贵之说,将不击而自破矣。”

    当年《江苏》杂志首先使用了黄帝纪年,卷首刊载了黄帝像。不久,《黄帝魂》《浙江潮》《国粹学报》《民报》等报纸杂志和当时出版的书籍如《猛回头》《警世钟》等纷纷刊登或转载黄帝像,相率使用黄帝纪年。武昌起义之后,湖北军政府的文告以及各省响应的文告都采用黄帝纪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喻大华等《论晚清“孔子纪念”与“黄帝纪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晚清时期黄帝纪年法的提出及其实践。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叶,王阳明“心学”崛起并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朱学在这个时候虽然还是官方哲学,但逐渐退居次要地位。王守仁“专提致良知三字”,最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心学体系,把主观唯心主义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王守仁事功赫赫,弟子众多,并且通过立乡约、建乡政、办乡学、恤乡民等措施,切实做到“知行合一”,于是王学开始逐渐普及开来。浙中则有王畿、钱德洪,“挤阳明而为禅”,为浙中王学。此外还有江右王学、南中王学、楚中王门、粤闽王门、北方王门等,地域很广。王学诸学派中后来影响最大的是泰州学派。李贽、王艮、何心隐等都是当时有名学者,对王学有所发展。

    ——陈洋《从陆王心学到乾嘉学术》

    材料二:《新青年》这个可观的阵容,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旗帜更加鲜明,矛头所指;震动了整个旧社会。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概述了这种情形:“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

    ——魏宏远《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学”的创立者及“致良知”的内涵,并简要评析心学崛起及其广泛传播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这个可观的阵容”中的知识分子及他们的“破坏”行动高举的“旗帜”。分析其“破坏”行动的历史意义。
  • 4、两宋以前,多数史家将治乱兴衰的原因归结为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司马迁的《史记》认为,商鞅变法“行三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使秦富强。宋代史家则从伦理道德和君主个人的修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如欧阳修说:“道德仁义,所以为治。”宋代史家在对待前代有为之君时用“抚农桑之民”“结民心”等词语加以肯定,对于亡国之君则用“结怨于民”“大势已去”等加以否定。这说明(       )
    A、史书书写从叙事为主转为评论为主 B、社会环境影响史家的历史书写 C、史家写作功底决定史书的学术价值 D、统治者对修史的监控日益强化
  • 5、阅读下表“法国1793年宪法与《俄罗斯真理》的比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793年法国宪法

    十二月党人制定的《俄罗斯真理》

    组成部分

    10部分

    10部分

    开篇

    法兰西共和国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俄国共和国是不可分割的,远东高加索等必须并入俄罗斯

    选举权

    年满二十一岁男子有选举权,妇女无选举权

    年满二十岁男子有选举权,妇女无选举权

    国家机关

    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是立法议会,最高行政机构是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成员由立法议会中选出

    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为人民议会,最高行政机关为5人组成的最高杜门,其成员来自人民议会

    A、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文化重构 B、俄国二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精神的延续 C、启蒙思想引导近代欧洲政治文化变革 D、俄国已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国家
  • 6、12世纪,大多数法国北部和西南部的城市对一般案件享受完全司法管辖权。但同时一些重罪如盗窃罪与凶杀罪,一般仍然归领主审理,王室法庭也可管辖部分案件。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司法独立原则逐渐确立 B、城市自治权的不完整性 C、市民阶层深受王权压迫 D、民族国家在自治中孕育
  • 7、阅读下表:“1919—1924年国货输出与外货输入金额统计图(单位:两)”,由此可推知,当时(       )

    A、国货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B、中国对外贸易属于出超地位 C、工业化的外部环境有所恶化 D、关税自主权收回的成效不佳
  • 8、东魏将领羯人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傍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少年王纮反对说:“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五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侯景赞许王纮的看法。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服饰已与社会等级脱钩 B、北方民族关系深度交融 C、北朝文化呈现开放特征 D、孝文帝改革废弃了胡服
  • 9、1964年6月17日,美国民权法案在国会通过,并于7月2日由约翰逊总统签署,学者认为这一法案“标志着美国的进步运动已扩展到社会中一些最黑暗的角落”。该法案(       )

    ①废除黑人奴隶制                                 ②增加了民众的社会福利待遇

    ③赋予黑人选举权                                 ④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某一时期,俄国“成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军事工业委员会,联合资本家进行军需生产。又成立了由政府高级官员和工业巨头共同组成的国防、燃料、粮食和运输四个专门会议,没收了德国在俄国的企业,并规定把处于前线地区的企业向东部搬迁”。材料所示时期的俄国(       )
    A、统制经济以应对世界大战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恢复国民经济 D、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
  • 11、一位16世纪的德意志历史人物,被时人认为是“德意志民族英雄、世界性历史人物”,也被天主教徒斥之为“叛教者”。这位历史人物应是(       )
    A、伏尔泰 B、马丁·路德 C、康德 D、俾斯麦
  • 12、15世纪,英国设置了衡平法院,大法官以“国王良心的监督者”的身份审理不属于普通法诉讼范围的民事纠纷,主要依据的是古罗马最高裁判官的“公平”、“正义”原则。由此可见,衡平法院的设置(       )
    A、将英国法律纳入了民法系 B、遏止了王权扩张的趋势 C、使古罗马习惯法得以复兴 D、利于保护臣民个人权利
  • 13、“从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帝国征服和组建了12个省”,帝国统治者“在入侵印度打败波鲁斯王国之后,继续让波拉斯为总督统治原来的国土”;“征服埃及后,任命多劳斯皮斯和坡堤西斯两个埃及人为省长”。开创这一帝国基业的古代族群是(       )
    A、波斯人 B、马其顿人 C、腓尼基人 D、罗马人
  • 1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一场改革让广大农民觉得“以前是地主的天下,现在是我们的世界”,“农民成为了真正的土地主人”。对这场改革解读不恰当的是(       )
    A、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实施时期是1953—1956年
  • 15、1927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中的中枢是农民革命”,并认为无产阶级应以土地革命为中线,理清与各阶级之间的复杂敌友关系,以团结所有支持农民工作开展的力量,从而才能夺取中国革命中的领导权。该文(       )
    A、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转型 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C、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折射出大革命的领导权发生转移
  • 16、20世纪的最初十年,以“抗捐”“抗税”“抢米”一类口号发动起来的农民暴动,一年年不断增加。仅1910年湖南长沙的抢米风潮和山东莱阳的抗捐斗争,参加的群众就有几万人。这些暴动(       )
    A、说明同盟会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 B、增强了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 C、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D、反映出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 17、1865年,浩罕国阿古柏趁新疆内乱入侵南疆,有两个国家积极介入这次动乱,下表是这两个国家对新疆的政策,据此判断,①、②国家分别为(       )

    国家

    政策

    将阿古柏政权划为“自立国”,同时作为清朝的属国。

    以边境贸易为由,在伊犁等地设立领事机构,并占领伊犁。

    A、英国、法国 B、法国、英国 C、英国、俄国 D、俄国、英国
  • 18、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迁移“富民入居京师(南京)”,“工部徙天下富民至者凡五千三百户”。永乐元年,明成祖“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上述政策意在(       )
    A、促进南北人口流动 B、增强都市经济活力 C、完善户籍管理制度 D、巩固大一统的秩序
  • 19、西夏李乾顺亲政后,“一意治国学尧舜,一心育民循汤武”,还把汉学定为国学,设专职教授执教;立养贤务,培养人才。这些举措(     )
    A、利于推动党项族的社会进步 B、意在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C、改变了西夏政权的统治基础 D、丰富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内涵
  • 20、学者在论及某一王朝的文学时说,这一王朝“是士族与王权共治的局面。……士人清谈老庄,文学上便盛行着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因为当时是否善于玄谈,成为分别士人雅俗的标准”。该王朝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唐朝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