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汉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通过监察地方官员,以维护中央集权和皇权独尊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推恩令 D、察举制
-
2、在研究汉朝政治制度时,学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官员选拔机制,即“察举制”。这一制度在汉朝的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原则是( )A、完全依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 B、由地方长官推荐有德有才之人给中央 C、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D、允许平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治决策
-
3、汉朝初期实行了一种“黄老之学”的治国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这一理念背后反映的深层原因是( )A、皇帝个人偏好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 B、长期战乱后国力衰弱,需休养生息以恢复 C、儒家思想尚未成为主流,缺乏有效治国理论 D、百姓厌倦了严刑峻法,渴望宽松政治环境
-
4、某同学在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时,对导游的讲解产生了兴趣。导游说:“这些兵马俑不仅展示了秦朝军队的阵容,还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制度主要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世袭制
-
5、在一次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一幅古代地图,上面标有“直道”二字,并介绍这是秦朝时期的一项重要工程。请问,“直道”的主要作用是( )A、作为皇家园林的景观道 B、加强北方边防,快速调动军队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水路 D、仅供皇帝巡游使用的专用道路
-
6、周人特别重视历史教训。周人指出“殷鉴不远”,谴责商人酗酒、严刑酷法,导致亡国。周强调“人”庄敬戒慎的作为会影响世事成败得失。相对于商朝凡事占卜,周人的治国( )A、更强调祖先保佑 B、更注重人文精神 C、更重视神权威慑 D、更注重法律制度
-
7、商朝的神权与王权是紧密结合的。商王除了是政治上的统治者以外,也代表人世间与天地鬼神沟通。商王通过以下何种方式与神沟通( )A、祭祀占卜 B、修建宫殿 C、铸造青铜器 D、屡次迁都
-
8、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文化(约前1,900~前1,600年),为夏史研究带来新的证据。考古学家在当地发现两座宏伟宫殿的遗址,从年代、地区、器物文化分析,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夏朝晚期的都城。但有些学者仍然存疑,他们大多认为能够证明夏朝存在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还未找到,这项证据指的是( )A、城墙 B、自证夏朝的古文字 C、出土青铜器数量要和殷墟接近 D、夏王的陵墓
-
9、中国古籍中有所谓【三皇】【五帝】,【三皇】通常指发明用火的燧人氏、教人渔猎的伏羲氏、发明农业的神农氏。对于这些故事,我们应持何种认识?( )A、系后人想象,对认识历史没有价值 B、为历史传说,能反映文明进展的阶段 C、神话色彩浓重,不应在历史研究中使用 D、多种古籍中提及,应肯定其历史真实性
-
10、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冲突更加激烈。黄河和长江流域出现许多以夯土或石块堆砌方式构筑的城墙,做为防卫之用。筑城需长期动员大批人力与专业分工,代表权力和资源的集中,以及出现较复杂的管理组织。因此,筑城经常被视为国家形成的指标。下列文化遗址中能够提供证据的是( )A、仰韶文化的姜寨聚落 B、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 C、浙江北部的良渚文化 D、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
-
11、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不断探索科学,推动了中国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寿,清末著名科学家,曾被誉为“最像穿越者的科学家”。他潜心研读西方科技著作,推崇“究察物理,推考格致”的精神,自制多种器械。1861年应曾国藩邀请前往安庆内军械所,并与华蘅芳等人合作制成第一台完全由中国人制造的蒸汽机和中国第一艘机动轮船“黄鹄”号。在江南制造总局任职期间,他向曾国藩建议四件事:“开煤炼铁、自造大炮、操练水师、翻译西书。”但被曾国藩以“其轮船以外之事,勿遽推广言之”为由,一口回绝。为了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徐寿于1875年,在上海创建格致书院。
——摘编自蔡臻《清末著名科学家·徐寿》
材料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寿成为近代科学家的背景,并分析徐寿探索近代科学的作用。(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清时期相比,指出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优势条件,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12、交通建设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中国确定了古代交通发展的基本格局。以驰道为例,它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其建设施工过程采取军事化的形式。驰道“中央三丈”是所谓“天子道”,禁止一般人通行,在交通秩序维护过程中强调“以贱让尊”的原则。秦国全国交通网的规划和建设是由丞相主持。汉代帝王也重视交通建设,地方交通建设,则由地方行政长官负责。
——摘编自王子今《中国古代交通系统的特征》
材料二 宋初收夺地方兵权,数十万军队驻防都城汴京,对粮食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北宋在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布防重兵与辽、西夏对峙。北方地区自唐后期以来久遭破坏,早已不具备提供军队所需粮饷的能力。宋都汴京为水陆交通之枢纽,沟通南北的运河成为北宋命脉所在。
——摘编自曹家齐《运河与两宋国计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并概括其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运河成为北宋命脉的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中国交通建设的因素。 -
13、从1992年至2004年,中国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由42.7%降至10.4%。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事件对应下列选项中哪张纪念邮票( )
A、开发中的上海浦东 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C、废除农业税 D、加入世贸组织 -
14、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物价局取消了计划外生产资料的定价限制,同时还放开了绝大部分农副产品的购销价格。这一决策( )A、标志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D、意味着计划经济体制终结
-
15、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宣布恢复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这一政策( )A、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体现公社体制根本变革 C、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恢复 D、偏离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16、1954年,王盛烈创作的油画《阅读》(下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该油画体现我国( )
A、妇女参与国家建设的风貌 B、已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C、女性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 D、贯彻和落实“双百方针” -
17、如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建交情况。据如表可知,当时( )
建交国家
国家性质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等
社会主义
印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
资本主义
A、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裂 C、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已宣告结束 D、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8、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此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
19、1933年2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颁布土改政策法令:“自己耕种够自己吃用的中农,其土地概不没收,仍归他自己所有。只要是他自己耕种出来的,就是每年有些余钱剩米也不得没收。”这体现了川陕苏区( )A、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封锁 B、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开始重视苏区经济建设 D、立足于革命形势的需要
-
20、如表为中国近代某事件发生后,迅速引发全国群众性的救亡运动。据此可知( )
时间
事件
20日
国立北平大学学生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声言“立息内争,一致对外”
23日
南京各界人士10万余人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26日
上海各界人士数万人举行抗日救亡大会
27日
东北流亡人士在北平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28日
北平30万人举行大规模集会
A、九一八事变严重加剧民族危机 B、一•二八事变激发国民抗日热情 C、卢沟桥事变标志全面抗战开始 D、一二•九运动宣传中共救国主张